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2.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是关于"实体"的机械决定论的科学,"目的性"与"能动性"没有栖身之处.维纳在系统领域里引入了"应然"的范畴,发现并确立了统计因果观和辩证因果观,使控制论成为能动性的"目的"与"关系"的科学,并从而引发科学方法论与世界图景的变革,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 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中的因果观,是欧洲哲学史上因果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为适应发展生产和科学的需要,哲学家们热情地探索世界万物的因果联系,努力研究因果范畴,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一英国革命从准备到完成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等都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在因果机制分析中常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尝试实现对“因”何以致“果”的系统阐释。但“故事”与“案例”的差异、“叙述”与“论证”的混淆、“个例”与“通则”的区隔以及“微观”与“宏观”的断裂,共同阻滞着社会科学研究从经验事实转向科学因果,矮化了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特性,弱化了案例研究方法在因果机制探索中的成效。在案例研究中,基于过程的因果机制挖掘具体包括如下环节:通过从经验事实中拆解核心事件,实现离散事实的系统化串联,促进不规则经验事实向规范的“典型过程”转化,从而形成基础机制命题;借助差异化过程比较实现非必要因素剔除和竞争性因素排除,提升因果机制的内部效度;依托情境和结构的关联分析进一步凝练科学因果,增强其外部效度,最终形成基于经验事实挖掘科学因果的操作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 袁亚愚同志在《谈谈因果联系的绝对性》①一文中提出:“并非凡有因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造成某种必然的结果来”,“一切前件,均被给定”,“当然还是会产生异果”。这种观点,是同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相背离的。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是决定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理解因果律的关键。列宁说过:“决定论思想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由由的荒唐的神话”②。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从1923年2月到年底,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简称科玄论战)。论战在所谓“玄学派”与“科学派”之间展开.玄学派的主要论点是:人生观不是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故科学无论如何发达,绝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科学派则针锋相对地认为:科学方法是绝对不受限制的,人生领域及人生观最终必然由自然规律和必然法则所决定和支配,也即必然由科学规律所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文”与“画”的关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文”、“人”与“画”的内涵、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其中又首先要弄清楚“文”与“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后蕴含的本质异同和型态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关系;最后我们才能大体上认识什么是“文”,什么是“人”什么是“文人画”进面才能认识到中国画在其文人化的进程中具有哪些本质规律及其特征。以往的研究常常偏重于一种政治的演变历史作为诠释艺术史甚至文化史发展的某种必然;并将一种更为狭义的“政治”关系作为艺术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将艺术家在政治上的某种遭遇和生活经历当成了艺术家和艺术现象唯一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原因与结果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的关系反映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的多样性因果关系是科学技术领域千差万别的相互联系的多种表现形式,是各种特殊规律的内在本质关系。探明科学技术的多样性因果关系,对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规律至关重要。相对于不同角度和不同联系而言,其因果关系主要有:直接性因果与间接性因果,单一性因果与复杂性因果,量变性因果与质变性因果,可逆性因果与不可逆性因果,同时性因果与非同时性因果,统计性因果与非统计性因果等因果关系。我们应唯物辩证地分析和把握这些多样性因果关系,搞好科学技术研究,运用好科学技术规律。  相似文献   

9.
如何消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误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极具活力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文化的概念入手,在理论层面阐释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趋同性,可以得出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的科学结论。这是一个科学的抉择,也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因果性问题说成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最难解的谜”。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真的,即因果性问题确实是哲学上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正如M·W·瓦托夫斯基所说:“因果性原理的漫长历史就是这样:形成它和改造它,适应它,伪装它,在各种名称下重新解释它,并且甚至消除它”。自从休谟从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因果观以来,围绕着因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问题,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主张,本文评介的概率因果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因果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范畴,任何科学规律都是以范畴形式加以表现的。中华民族一经从蒙昧和野蛮状态中脱离出来,就开始借用或创造一些词语表达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这些词语便固定下来,凝聚成为一套完整的范畴。诸如“形神”、“风骨”、“气韵”、“虚静”、“意境”、“趣味”等等。在美学和文学理论史中,美的范畴在哲学、佛学中的孕育;范畴的出现、范畴的展开、范畴的演变、范畴的扬弃;众多的范畴按纵横两方面的从属、交叉、并列、重叠等关系日益组织起来,形成一张反映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论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古代到近代 ,西方哲学都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与科学都是因果性的知识形态 ,即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知识。哲学当然是科学这是西方人的素朴的信念。休谟否定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使科学的哲学如何可能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黑格尔站在传统哲学立场上 ,从思辨的理性出发 ,建立起科学的哲学 ,在黑格尔那里 ,哲学不仅“当然是科学” ,也“必然是科学”。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在传统哲学中的嬗变促使我们对哲学与科学及其关系重新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范畴的认识 ,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社会必要劳动的最终限制条件是“使用价值或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是市场经济中所谓“三个基本问题”的轴心。丢掉这些实际内容 ,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只限定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方面 ,就必然损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自由”和“必然”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对重要范畴,揭示的是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哲学家对其作了研究,但大多只是感性的探讨,没有形成广被认可的理性认识,而恩格斯则在《反杜林论》里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经典的指导。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凸显,使现代生活中的“人”成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自由”和“必然”也成为现代生活领域里的重要范畴。我们应该在科学技术以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承认、认识并利用、突破“必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关系”范畴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是各门理论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人们常常要用到它。在社会交往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个范畴更显得重要。但究竟什么是“关系”,对它应如何确切地理解,人们却似乎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关理论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此范畴作一点粗浅论述。一对“关系”范畴的最常见的理解,是把它等同于“联系”。不少著作都把两者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似乎它们仅是表示同一内容的两种不同名称。有少数作者虽已意识到两者的区别,但也仅是从它们所适用的范围方面来考虑,例如有的认为“联系”范畴适用于大的范围,是指世界在整体上的相互作用,而“关系”范畴的适用范围则较为狭小,可指个别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又正好相反,认为“关系”范畴适用范围较大,“联系”范畴则较为狭小。这些说法  相似文献   

16.
X同时于Y,是指X的时间和Y的时间在时间轴上至少有一个共同点。“的时候”是同时标记,“时候”句只表示同时关系,具体包括重合型、包含型、交叠型和相接型四种类型。综合视角与分析视角、小句时间与事件时间、客观同时与主观同时、现实性与确定性制约着人们对“时候”句时间性的认识,以往有些学者之所以提出“时候”句表示先时关系和后时关系,就是因为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梳理同时关系的四种类型、探究认识“时候”句时间性的制约因素,亦有助于分析“时候”句的习得偏误。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从不同方面对哲学的“规律”范畴以及与规律范畴相联的必然性、偶然性、因果性、决定论、可能性、现实性与范畴的传统诠释提出了新的问题。二十世纪后出现的量子力学、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新成就,实际修改着十九世纪以来形成的、在规律范畴上的机械决定论观点,把辨证的思维方式溶入决定论思想中。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中规律范畴的研究,要求哲学工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的长河,科学技术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尤其是在剧烈的变革时期,新思想、新概念、新学说象浪潮一样滚滚而来,冲击着各个领域,也冲击着科学技术领域。其中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试就著名的相对论的创立来考察哲学在科学变更中的作用。一、马赫对牛顿时空观的批判在爱萨克·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已有许多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总结性的工作,证明了引力的普遍性,提出了万有引力的数量关系式,将伽利略揭示的“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与开普勒阐明的“天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  相似文献   

19.
分形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形理论是当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外表极不规则与支离破碎的几何形体,这些几何体存在着内在的规律和特性:自相似性、层次性、递归性、仿射变换不变性。分形理论的分类,大体有自然分形、社会分形、思维分形、时间分形。它们对复杂现象的部分与整体、无序与有序、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确定性与随机性;对事物形状的改变可引起质变;对因果的关系、系统表现的随机性和内在的决定性的关系所作的新阐释,以及对科学及哲学两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混沌理论的兴起,都是对生活中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发现和肯定,从而从复杂科学的角度掌握了历史演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更为深层的本质,拓展了哲学、文化学研究.然而,贴近现实生活和人们心灵的文学艺术家却早已是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大玩家.因果决定论无疑是文艺家创作的一个利器.然而统计概率论、小概率事件、或然意外更是文艺家构造艺术生活、艺术魅力的魔方.所以,对文学创作与不确定性关系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