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艳芝 《理论界》2003,(6):113-1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和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对发展我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实现我民生活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型工业化 我国目前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尚未  相似文献   

2.
论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第一条重大措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新型工业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内涵、模式以及几个重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振兴我国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立足于我国国情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工业化道路的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保证 ,积极探索实现工业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为此,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中部大省,湖北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做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大家清楚地看到搞好“高新区”发展,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高新区”建设和发展上,许多地方走了许多弯路。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阐述。(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十六大的一个新提法和新要求。认真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深入探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以及研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若干问题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我区工业化,必须抛弃传统的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区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只有减少政府行政干预、走市场化道路、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实现新型工业化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体现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阐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循环经济为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型工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整合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朝辉 《兰州学刊》2011,(4):156-162
工业现代化标准与目的的一般性原则是世界统一的,同时各国依据本国环境和具体条件制定符合国情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即表现为工业现代化的多样化道路。文章通过回顾美国工业现代化历史进程,进一步阐述美国工业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并以此为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长莉 《河北学刊》2005,25(2):161-168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化和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并呈现出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即农业产业融合化。农业产业融合化不仅拓展了农业经营理念,而且改变了农业经济的属性,使农业也具备了与其融合产业的功能和特征。大力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产业融合是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吸收和利用外资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为适应经济全球背景下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解决外商在我国投资地域结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配合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改善外商投资的地域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国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围绕是否保持还是扬弃或是抛弃传统的节俭观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诸多探讨,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根源,在于“节俭悖论”的存在,即在个体伦理与社会效应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本文从消费的视角出发,在考察“节俭悖论”的历史渊源及探讨如何消解的同时,在结合实证调查,运用日常语义分析法论述了现代化语境下节俭观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就如何建构节约型社会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 ,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如何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思想体系。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中回答了中国如何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性课题。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今天 ,我们重新回顾毛泽东关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思想 ,对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教育结构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重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教育科类(专业)结构、教育层次结构、教育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教育结构体系时必须遵循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相适应、与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对适应的原则,把握人才需求类型的多样性与教育结构体系多样化、城乡结构和人才结构与教育结构体系等的关系,建构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对改革的重新定位 ,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以及产业精神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在客观上首先要求能够进行国家的重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提出和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建方案 ,这一方案是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案 ;因而这一方案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