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颂》是上博楚简中数篇楚辞体作品之一,是与屈原《橘颂》在性质、旨趣、体裁、结构、艺术表现甚至文字篇幅等方面都颇为一致或大略相同的咏物诗。其作者,当是类于屈原、任职官府的楚国士大夫;其内容,犹同《橘颂》,赋桐成颂以颂扬热爱家国、心志专一、坚贞刚毅、特异独立、端正梗直、不从流俗、抱负远大、志节高尚的品格精神;其表现,则如同《橘颂》的"赋而比之也",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其产生时代,也大致是屈原生活时代的战国中晚期。比较而言,《桐颂》与《橘颂》有着形式的朴雅之别、境界的低高之分等差异。《桐颂》及上博楚简中其他楚辞体作品的面世,使得人们对楚辞的兴盛、先秦文学的演变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活跃学术自由讨论,推进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历史研究》杂志社和《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最近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召开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的一次盛会。参加讨论会的共有五十一个单位,八十六名代表,他们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十五个省、市的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和历史科学研究机  相似文献   

3.
4.
《殷都学刊》2011,(4):F0003-F0003
  相似文献   

5.
6.
<诗经>三<颂>的主导思想倾向是颂人而非颂神,颂时王而非颂前王.<颂>诗的宗旨在于颂"今",而不在颂"古".<颂>诗的根本性质是颂美时王之盛德、成功.<周颂>31首诗只有4首可视为颂神,余皆主颂人.<商颂>大体作于殷商后期,亦主颂时王.商、周之<颂>皆以颂天子盛德、成功的方式告神,<鲁颂>纯颂时王,无告神之意.对<颂>诗所颂对象性质的认定是阐释、研究<颂>诗的基础和出发点.以三<颂>所颂对象为考查重点,在此基础上总结<颂>诗的性质特征和创作规律,以揭示<颂>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7.
郑继猛 《人文杂志》2008,(1):139-141
"德士"是宋徽宗宣和元年时诏令佛教徒使用的专门名称.本文应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用史的材料论证"德士"和宋徽宗、林灵素、佛教徒之间的关系;再分析了饶节<改德士颂>组诗的内容.由此论证佛教在徽宗朝受到严重打击的事实,同时指出了宋徽宗时期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政治原因.文章发掘了饶节<改德士颂>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心态,以及诗作所传达的佛法"不二法门".这是南北宋期间,一组典型的反应现实社会情态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9.
<正> 徐泰来同志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分上中下三册,共158万余言,已于1989年秋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巨著,不仅在体例上与众不同,在分量上创新纪录,而且更突出的是在〈史〉的叙述上另立架构,别开生面.读后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0.
所谓“红丝”“红线”的说法,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男女联姻的美称。千百年来,一直被沿袭下来,并经常作为文艺创作的题材。《赛红丝》小说正是这种作品之一。郑振铎先生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一文里,在谈到《赛红丝》小说时,对它作了较好的评价。他说:“这是佳人才子小说中的一部‘白眉’,不仅叙述是别开生面,即文章亦清秀可诵。不知中国何以无人提及。”非但如此,从郑振铎的这篇文章问世至今五十多年来,在国内仍没有看到对这部小说的评介文章。小说《赛红丝》,共十六回,作者无名氏,前面有天花藏主人的序言。天花藏主人系清初人。此书国内极少见。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曾著录。封面上有“新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研究中,曹础基先生以5年前出版的《庄子浅注》和力作《一个博大精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闻名于学术界。最近,他出版的《庄子浅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近几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以西方思想作为参照系统来重新认识、发现庄子,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趋势。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庄子思想的丰富,深邃和他的思想的多重暗示性以及可供理解的宽广途径。用庄子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浑沌”、“至一”,而这个“浑沌”、“至一”实际上又内含万有。《庄子浅论》,正好抓到了庄子思想的这一鲜明特点,以  相似文献   

12.
关于《颂》诗,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释“颂”为“容”,一种训“颂”为“镛”。前者本之《毛诗序》,宋、清学者遵之;后者则是张西堂先生的新说,为当代一些学者所称引。二说虽有近理之处,但未得颂之本意,有必要加以申辩。一、“颂”不得为“容”为“镛”说《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申“形容”为“形状容貌”,清儒阮元则  相似文献   

13.
济慈的名作《夜莺颂》,旨在揭示济慈着力刻画的贯穿整篇诗歌的复杂心情——痛并快乐着。这种挥之不去的矛盾心情正是诗人人生的真实写照。济慈短短的一生饱受贫病之苦,借助诗歌的无形的翅膀,使他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和忧愁。想象世界和痛苦现实的交融,使济慈的诗歌散发出一种无可比拟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4.
《九歌》——楚齐联盟的颂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九歌》的创作缘起,王逸以为作于放逐到沅水、湘江之时(《楚辞章句》),王夫之以为作于放逐到汉北之时(《楚辞通释》),何焯、马其昶等人以为作于怀王十七年时(何焯《义门读书记》,马其昶《屈赋微》),郭沫若以为作于年轻得意时(《屈原研究》、《屈原赋今译》)。以上诸说虽然都有某些道理,但《九歌》诸神为何均有  相似文献   

15.
历史需要回望,人类在回望历史中实现着对未来的展望.回望历史需要载体:政论、训诂、检校、诗歌、小说、音乐,等等.不同的载体赋予回望或抽象或具象,进而引导人们净化心灵,升华思想,陶冶情操,纯洁修养.然而,当今世人对历史的回望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戏谑,越来越不恭.为什么人们会对自己伟大而震撼心灵的历史少了一份敬畏,少了一份崇敬,少了一份顶礼膜拜?除去了社会风尚的流动,教育感化的缺失,价值观念的扭曲,回望载体的苍白、无力乃至游离于人的情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橘颂》是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早期用楚方言写的一前咏物诗。长期以来,注家纷起,探源钩沉,对《橘》诗的考订论释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使之臻于完善。但需要商榷之处,亦在所难免。本文仅就“圆果抟兮”句中“抟”一词的释义,谈一点个人的见解,并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7.
铁人的苦学精神,别开生面.学文化翻山越岭,学出思想,学出境界,学出自我;学技术突破创新,学出水平,学出突破,学出超越;学哲学开拓进取,学出眼力,学出定力,学出潜力.  相似文献   

18.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应用逻辑学》是为刊授大学编写的教材。著者力求抓住刊授大学以自学和间接辅导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个特点,在保持学科完整体系的前提下突出应用力求通俗,是一部有一定特色和新意的、别开生面的逻辑学教科书。体系上有所改进逻辑规律在整个形式逻辑体系中居核心和统帅地位。《应用逻辑学》与以往的教科书不同,它把  相似文献   

19.
邓乐群 《船山学刊》2003,(1):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离不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船山学研究乘文明复兴之潮,渐进佳境。  相似文献   

20.
《船山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15年的《船山学报》,在其诞生后的一百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在船山学的研究上都具有特点:民国年间的《船山学报》是从多方面努力在广大并不熟悉船山的读者面前塑造出一个具体而感性的王船山;20世纪80年代复刊的《船山学报》是全面开展对船山思想研究的时期;而在《船山学刊》时期,则是将船山思想的研究推向更加深入,继往开来,有望开拓船山学与国学研究新局面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