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有违程序公正原则,降低庭审效率,不利于现行民事证据规则的推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系以答辩期间作为答辩权行使的法定要件的立法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合理设定失权制度,对民事诉讼中答辩失权制度的充分了解不仅是合理设定失权制度的基础,也是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依据。文章结合审判实践及其相关原理,通过对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和属性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答辩失权制度蕴含的价值理念,并为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会导致以下弊端:原告和被告的诉讼权利不平等;被告恶意滥用答辩权;影响证据交换制度的实施。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不提交答辩状的法律后果,因而无法有效解决上述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建立了答辩失权制度。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构建我国的答辩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6.
证据失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另方面可以损害实体正义。为了克服、减轻证据失权制度的消极影响,但凡采证据失权制度的国家,均规定了严格的失权保障措施。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证据失权制度,也需建立完善的失权保障措施保证证据失权制度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失权是对当事人进行规制而导致其诉讼权利丧失或失效的一种最严厉的程序性制约机制。对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进行构建与完善应从体系上充分考虑,在微观层面,应当对答辩权失权、申请回避权失权、管辖异议权失权、反诉权失权、撤诉权失权、完善变更及追加诉讼请求权失权、提出证权失权、上诉权失权、申请再审权失权等进行具体的制度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审前程序是司法改革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审前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附属性功能受到了重视,但其独立性功能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对独立性功能的价值分析和正当性研究,可得知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具有相继关系和并立关系.通过对几个国家审前程序立法例的比较,可看出我国在这一程序设计上的缺失及民事诉讼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确立答辩失权制度,建立预审制度,实行审前法官和庭审法官相分离,继续完善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审前程序结案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已成为进一步完善民事审前程序、保障当事人实现公平诉讼的必然选择。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失权制度阻却一方当事人恶意诉讼,有效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的的形式公正。不可否认,宥于自身的局限,证据失权制度无法解决诉讼中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笔建议对传统的证据失权制度进行改造,进一步对其加以完善,以有效保障司法制度、诉讼制度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争点整理在整个纠纷解决过程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审前准备的结论性活动,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核心程序。我国的争点整理制度尚有不足,有待改进。应从建立强制答辩制度、证据交换规则、审前会议制度、举证时限制度、法官释明权制度这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争点整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陆地区学界较少探讨诉讼上抵销的性质这一问题,与此相对,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将其作为解决诉讼上抵销之实践困境的先决问题予以争论,并形成多种学说。其中,修正的双重要件说更符合该制度的目的与机能。该学说将抗辩行为成立并生效作为抵销行为生效所附的停止条件,却无法解释抗辩被撤回时抵销行为的效力所属。因此,有必要对此学说予以再修正,以抗辩行为的无效作为抵销行为之解除条件,使其符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原理以及诉讼上抵销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专利制度的根本目的、知识产权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国情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在关注和研究专利权保护的同时,给予专利权限制这一问题同样的重视。发生在专利侵权纠纷中的专利侵权抗辩体现了专利权保护和专利权限制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对请求宣告他人专利无效这一在专利侵权抗辩中常见、重要和有效的抗辩事由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合同无效制度的现状以及发展市场经济对完善合同无效制度的迫切要求,提出了修改现行合同无效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的专利无效诉讼在实践中导致循环诉讼,成为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比较法研究模式试图通过寻找法国法中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对应机构及其涉诉时诉讼性质确定的相关理论,以求借鉴。本文通过对法国专利无效审查体制的介绍和分析,否定了上述传统研究思路的可行,认为上述传统研究进路应予抛弃,并通过法国司法、行政二元体系下诉讼管辖权划分基本原则的介绍,论证了新研究进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人抵抗权与中国的行政法治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效行政行为因具有重大和明显的违法情形而自始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除了可以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通过申诉、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外,有权无视其存在,拒绝履行义务,必要时甚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鉴于我国有关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抵抗权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应该在今后的行政程序立法中,进一步确立和完善相对人抵抗权制度,并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明确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2)增加对侵益性无效行政行为的防卫规范;(3)建立确认无效的特别程序;(4)改革现行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6.
合同无效适用时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无效不同于无效合同。合同无效制度包含了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并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法律效果和相应的请求权,因此,在适用诉讼时效时应区别对待。绝对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应适用诉讼时效;相对无效的撤销或变更期间为除斥期间;合同在宣告无效以后当事人之间产生相互返还或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应当适用时效的规定,而非民事性后果不应适用诉讼时效。我国法律应当就合同无效制度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做一般规定,而且也应就特殊情况做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职的人员被社保制度边缘化的现状,有必要设立病残津贴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病残津贴制度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保制度的改革轨迹,应从病残津贴的界定、覆盖范围、资格条件和待遇给付等四个方面,建立我国的病残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 ,就合同撤销权与无效确认请求权的竞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 ,对无效合同如具备可撤销之原因 ,同样可以行使合同撤销权 ;合同撤销权与无效确认请求权可并行存在 ,并不相互排斥 ;应从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出发来处理合同撤销权与无效确认权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违法合同无效规则是指强制性规范自身包含法律后果的情形。当违法合同无效法律后果有悖诚信原则时,诚信原则对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适用性基础包括:一方面,诚信原则与违法合同无效规则在同一案件中的规范效果相抵触;另一方面,诚信原则矫正功能的范围可以涵摄违法合同无效的不公正法律后果。既有的单一解释路径存在局限,对此应当确立场景化的条件式优先关系,建立以诚信原则为中心的多维解释路径。在司法实践中,诚信原则对违法合同无效后果矫正的关键在于寻找案件核心要点、证成条件式优先关系。诚信原则在违法合同无效裁判中的具体适用可以归纳为:第一,查明当事人是否存在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第二,权衡诚信原则与违法合同无效规则在个案中的实现重要性;第三,检验此种优先关系能否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