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斌  李兴 《江海学刊》2013,(1):109-115,238,239
中国体制转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原来在计划体制内的各种事业单位组织的市场化改革,这个过程至今已经历了20年,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事业单位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特点,这实际上是一个与制度环境趋同的过程,目的在于扩大在社会整体转型过程中自身生存的合法性,其满足的是针对社会整体运行而言的制度效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寻求制度合法性的过程。在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结构转型中,资源的配置方式和行动者的规则都发生了变化,成为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路径规则,体制内的组织改革在未来将可能进一步沿着制度趋同的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事业单位面临的制度性障碍难题和推进事业单位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并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方面探索事业单位制度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缺乏总体目标和"分散试点"的改革模式是事业单位改革长期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两大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和事业单位前期改革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公共化作为总体目标,并以整体规划、统一行动为推进方式的事业单位改革战略正在形成当中.与之相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制度框架也将从整体上进行重新构建.与"分散试点"模式下的事业单位改革所表现出来的局部性、分散性、短期性特征相反,新的改革框架将力图把事业单位改革置入一个系统的、整体的、长期性的框架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所谓事业单位改革,也就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构建一套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构建既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化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不能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自由放任式政府治理模式,而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这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多元治理结构;三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起重要的作用,顺应时代的发展是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缺陷和不足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如何对我国事业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税收政策的不断健全,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目前应首先做好 :( 1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2 )实行养老保险征缴与经济的挂钩机制 ;( 3)加强基础管理 ;( 4)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 5 )加快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步伐 ,对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9.
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保护制度安排的依据是弥补微观领域的市场失灵以及相应的政府失灵。一般地,这种制度性安排包括"庇古税式"制度、"科斯式"制度、管制性制度和治理式制度四大类。本文着重阐述了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预防性、节约性、循环性环境保护思想,以及新公共管理、治理等新公共服务思想的影响下,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呈现出预防式保护、企业环境责任延伸、市场化和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养老多轨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改革并轨制已经箭在弦上。这项改革是否有成效,不仅关乎社会公平,更是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能力与魄力的考验,因而必须坚定地推进。结合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快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核心的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无疑也成为了影响国家宏观战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存在运行成本高、委托人与代理人职能分工不清晰、产权关系模糊和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看,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又面临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支撑体制创新的配套措施等现实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以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分析基点,从重塑制度创新主体、降低创新成本、完善委托—代理机制、明晰产权以及政策和制度供给等维度出发,提出了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桂宏 《人文杂志》2012,(3):147-150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议及多年,但进展缓慢,原因何在?本文试从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转换、利益群体和改革功利化的视角分析其原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现收现付制的待遇确定型向统账结合模式的缴费确定型转换过程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公共性削弱。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养老权益的利益群体,他们在影响政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化中的博弈能力差异,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和差异化。政府在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也使其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失去了动力,进而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是在新时期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民生治理能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划分政府、家庭、市场等养老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养老保障职责,增强老年人的普遍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制度探索。然而,当前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较为薄弱,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匮乏,本文以系统梳理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的政策逻辑,详细阐释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浙江制度变迁的演进路径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就总体而言,浙江制度变迁是与群众和基层自主的创业活动相伴推进的,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内生的制度变迁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变迁路径。生产力发展优先与制度变迁的次优战略、制度模式的多样性及其融合、经济民主等,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模式的主要内容;巨大的市场空间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模式的逻辑前提;激励因素较强与交易成本较低,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的重要推进因素。浙江当前制度变迁推进的主要问题是制度不均衡,要在继续推进内生的制度变迁的同时,着力加快宏观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制度供给滞后、路径依赖、制度刚性以及制度博弈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缺失.在制度缺失存在的情况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制度建设的目标:(1)发挥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进制度建设;(2)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方向,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3)着力于体制内制度创新,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4)强化技术创新激发制度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制度建设;(5)构建支持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公共经营管理,以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为代表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理论,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领域,建立公共部门内部的市场结构;以顾客为导向,积极回应社会的公共需求;强调效果本位,在政府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注重成本效益分析,使公共资源效用最大化,构建了基于公共经营理念的企业型政府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并存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失公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不利于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伟 《中州学刊》2004,(4):183-18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文试图在对现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论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都需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本文从多维度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多元化,主要有命令—控制、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及自愿协商机制;二是外部性内在化的多路径,主要有庇古税、科斯定理、自主治理及社会准则的教育;三是制约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转变的多因素,主要有技术、利益、搭便车、存量与增量等因素;四是发展低碳经济转换成本的多层次,涉及到国际、国家、地区及企业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