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寻根文学使用最频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隐喻象征。寻根文学作家们通过隐喻或象征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思考,具有现代主义的意味。本文主要从自然及色彩两个方面论述寻根文学中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方位词本来并不反映除方位外的其他意义,但当作者将某种内涵融入方位词时,其便可以反映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者个人思想趋向的体现。这种被融入了内涵的方位词类似于意象或隐喻。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表示南北的方位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且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  相似文献   

3.
于爱莲 《职业时空》2008,4(7):100-101
Metonymy这种修辞格是指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个事物的名称。它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实质上讲是概念接近事物之间的一种比拟与替代。其特点在于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和事物的名称,而是通过联想用人们所熟知的与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利用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来唤起别人的联想,可以做到形象鲜明但不生硬直接。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本论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启发,总结出在翻译奥巴马国情咨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隐喻翻译策略:"保留源隐喻形象";"改变源隐喻形象,换成更符合的目标隐喻形象";"保留源隐喻形象,加上注释";"把源隐喻形象转换成语义"。  相似文献   

5.
交流     
交流何立伟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有思想。思想的生效是交流,而交流的工具是语言。语言与人的关系可以是直接的,譬如面对面交谈、窃窃私语或公开讲演等等;也可以是间接的,譬如打电话、写信、发表文章等等。直接也好,间接也好,都只是方式而已,目的在交流。但是,厚此薄...  相似文献   

6.
彭兰 《现代交际》2012,(11):47+46
本文从符号学及相关内容的视角对大学形象宣传片进行个案分析,探究图像或其他传播符号所隐喻的传播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宣传片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旨在为中国高校形象宣传片提供一种符号表征分析、建构的方法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能对以后的高校形象宣传片的符号表现提供更多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国家里面,耶稣基督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象征,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融入了西方社会中,俄国即是如此,其形象在俄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有思想的俄国作家们将基督的形象融入文学作品,于文学作品之中寄托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把对耶稣基督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意义的探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9.
空间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而“前后”的空间隐喻认知却少有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英汉“前后”空间隐喻认知的共性,描述英汉空间隐喻认知共性的表现,这包括两个特点:一个是空间隐喻的普遍性;另一个是空间隐喻转换的整体规律性。从而得出结论英汉“前后”空间隐喻认知共性存在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李抒惠 《现代交际》2011,(3):104-104
成语是现代汉语固定语中表现最生动并且最富有深意的部分,妙语天成堪称中华文化的结晶。人和动物的密切关系在语言与文化中更是有突出的体现。本文直接引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对意义具有两重性的"兔"字成语进行初步分析。《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带"兔"的成语一共有30条,其中隐喻人的有26条,隐喻月出日落的有4条。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现象中有诸多是运用动物隐喻的形式来完成的,借用了动物形象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气息。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被引用到东北的方言中,在东北方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动物基本有虎、鹿、熊、狗、狼以及包括鹰在内的各种鸟类,不难发现,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即与东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东北民间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腾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现象,表面上是语言现象,其实是深厚的东北文化的表层体现,是起源于萨满文化的神话体系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东北文化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的考察分析,总结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动物隐喻类型、隐喻意义及语义路径来源。  相似文献   

12.
龙,这种源自于人类古老传说的神秘动物,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就已经是华夏大地上人类的图腾。之后的数千年中,龙更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也骄傲的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通常是贪欲或邪恶的化身。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在圣经中龙也通常被视为恐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服饰形象、生动地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上展开了一幅幅最鲜活、最直接的历史画卷。服饰是外在的,但却是人们心态的直接表现,小小的一件衣服或一个发型,就能体现出复杂的时代风化,关于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改变几乎都会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4.
鲍艳 《职业》2011,(30):56-56
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的研究方法,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形象教学法侯云国,田淑贤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怎样进行教学,采用何种方法传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形象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所谓形象教学,是指教师采用直接作用人的视觉感宫的各种图示的、模型的或器具演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视角看,汉语道歉策略主要有六种类型,即直接或显性道歉策略、承担责任策略、表示关心或询问对方态度状态策略、保证克制策略、解释说明策略、提出或进行补偿、补救策略。从认知视角看,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属于原型范畴,道歉策略可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直接言语行为,包括直接或显性道歉策略和承担责任策略;第二层级由直接+间接言语行为组成,包括其他四类道歉策略,从直接到间接,道歉语力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体验哲学的隐喻既是命题思想的一种呈现,也是说话主体内心情感、视角和认识的表现。本文拟从情感、视角和认识三维度讨论隐喻主观性在政治语篇和文学语篇中不同的话语建构功能。结论:在政治语篇中,隐喻是作为意识形态建构的一种工具,旨在实现一种社会建构或群体建构;在文学文本中,隐喻则是说话人建构自我的一种工具,旨在让听者/读者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奥运与城市经济 2008年奥运会对于北京的意义不仅表现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更突出的体现在间接效应上,经济影响与文化影响并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交织。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实力是成功的基础,那么表现便是成功的钥匙,没有实力的表现苍白无力,没有表现的实力难为人知。然而,人们对实力的重要性似乎毫不怀疑,但对表现的价值却不以为然。中国文化中庸之道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这其中有许多是闪光的,但中庸思想对表现观念的漠视是不能不予摒弃的。比如,现代商品社会,广告便是直接表现产品和形象的重要手段,可我们许多人对此却深为不满“黄婆卖瓜,自吹自夸,产品既然那么好,还做广告平吗?”殊不知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巷子太深无人知晓,酒再香也会卖不动的。当然,中国社会文化中对个人表现…  相似文献   

20.
杨霞 《现代妇女》2013,(12):267-268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