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新元 《社科纵横》2006,21(12):44-45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意义,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以构筑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钊 《唐都学刊》2003,19(4):79-83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界定和合理划分弱势群体,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基本前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社会支持与保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的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弱势群体问题并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基于此,应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支持与被支持双方的平等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社会法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第三法域,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佳的保护。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法,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和促进弱势群体享有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各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5.
康来云 《探求》2004,(6):12-14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数量的增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弱势群体问题凸现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及时调整现行政策,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广林  胡小浪 《社科纵横》2006,21(12):178-179
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建立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模式。本文围绕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目标,构建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的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7.
创价学会是信奉佛教日莲正宗的宗教团体,在战后初期获得急速发展,成为拥有号称800万户信徒的巨大组织.其前三代会长的个人经历使他们更为关注弱势群体,而战后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为创价学会成员的迅速增加奠定了社会基础.创价学会带有人文关怀的传教活动吸引了许多城市新居民,而其道德教化及参与政治的措施无疑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多元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及其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力  刘卫东 《学术交流》2006,(2):136-139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概念应界定为: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因经济困难而无力实现各项政治权利或因政治权利难以实现致使其在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要从根本上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在加强社会救济和扶助的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使之能够自助,才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五次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是主力军,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民间组织作为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的一支力量,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优势何在?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本文作者就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赵丽欣  韩方玉 《学术交流》2006,(12):134-13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以人为本,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而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对实现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发展目标、开放的分层结构以及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要把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并视为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5,(6):130-137
清中叶之前,词集笺注一般重在注解语辞典故,清中叶至清末民初,词集笺注主要以疏证体的形式出现,重在人事考订,笺注转向注重知人论世,为编年笺注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基础。民国时期,随着新学术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词学学科的建立,以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邓广铭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学人将词集校勘、笺释、编年等内容融为一体,极大推动了词集编年笺注的兴盛与成熟,既体现了词集文献整理走向学术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标示着20世纪词别集整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弘 《社科纵横》2004,19(5):132-133
民国时期甘肃藏区的教育体制呈现多元并立的格局 ,本文试就其近现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渊源、运行实践及其历史地位予以分类述评。所涉资料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及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为依据 ,并参照有关学术著作予以参佐、补充和考证。作者认为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的蕴生与发展 ,是甘肃藏区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 ,研究其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进  吴金艳  刘海虹 《创新》2010,4(2):64-6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上市民企是民营经济及上市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汉市上市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在危机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自身属性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诗朗 《求是学刊》2002,29(6):27-36
本文对晚近四十年来英语世界中儒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精要的说明。透过本文 ,我们可以掌握当前英语世界儒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与主要动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学研究在英语世界中最近的历史发展 ,继而说明了儒学研究在当前英语世界中的几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 ,着重指出了从宗教性角度研究儒学的最新动向 ,并通过对代表这一动向主要人物如狄百瑞、杜维明等人相关思想的分析与探讨 ,使我们对这一研究动向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反观20年的文献资料,我国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队伍自身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专业化和素质要求等方面,成果丰富,但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应用性研究亟需加强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分析俄语专业教学的现实难题,了解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该文深入慕课时代教学工作在技术、师资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包括:网络教材资源不足、师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增强师资专业水平、重视俄语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俄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俄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赵文洪 《求是学刊》2000,(3):105-108
为了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在新的世纪中健康发展并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史学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史学家那样从事世界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史学研究的营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世界史学科。对此,本文逐一进行较为深入且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下半年以来石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跌,一方面将使中国相关行业收入减少,给财政收入和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进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物价水平的全面回落,并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作出贡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乐观面对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正面效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 ,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体水平低和劳动力转移滞后 ,其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其次 ,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 ,提出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