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它指引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目标的持续转型;它指引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 ,蕴涵着丰富的“礼”的教育思想精华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为背景 ,结合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 ,阐述了“礼”的教育演化 ,分析了“礼”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兼业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农户十分普遍的兼业现象是二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过程的一大特点。兼业的发达与在日本小农体制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双重结构”、社会保障水平低等日本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有关 ,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它对于人多地少且小农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村城市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耀 《北方论丛》2010,(3):112-116
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容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选择;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通过乡村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实现的,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是以牺牲农民和城乡分离为代价的。中国乡村现代化,应该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范式中寻求可资借鉴的精华,同时要抛弃其发展过程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总结概括的"98抗洪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产生于抗洪斗争的伟大实践,又源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1.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现和发展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着迥异于西方文化传统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精神,涵盖面广,内容极为丰富。它主要包括:忧国忧民、救国救民、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互助互济、贵公重义的无私奉献精神;自尊自励、顾…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许多文明精华 ,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地限制其消极层面的影响 ,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东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 ,伊斯兰教作为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积淀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彻底抛弃它而另行其道。各国必须剔除伊斯兰教中不合乎现代经济发展的过时成分 ,重新解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各种主张 ,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词汇现代化是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希伯来语复兴过程中词汇现代化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涉及到不同阶段的变化范围与方式,也涉及到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参与者,在其复兴进程中面临了各种问题并且分别进行了解决。希伯来语的复兴过程与词汇现代化的经验和得失,对现阶段各国语言的词汇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扣林 《理论界》2004,(5):76-77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沧桑而不解体,经过无数次危机灾难而能自己重新站立起来的精神支柱。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前进的征途中将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阻力,更需要弘扬和培植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世界近现代发展的主题,不同的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尽艰辛探索并最终选择的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的成功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元素,有力回击了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回顾这条道路的探索历程、揭示其重大意义,对当前和今后坚持完善这条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问世。民主思想的显现,应该说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妯娌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典型聚落遗址,其年代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黄帝时代年代相当。该遗址位于古人所言黄帝居地之一,其考古遗存与史载黄帝史事相合,当是黄帝部族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内容。十六大明确提出,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高度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三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朱光亚 《阴山学刊》2020,(2):107-1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反教条主义与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科学与民主内化于中国人思想血液的过程。然而,一种科学虚无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他们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号,反对科学、反对民主,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古今中西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最早起源于两个转变时期,它开启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先河.从起源看,社会革命思想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这一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外在环境的理论回应.从内容看,社会革命思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扬弃,具体包括:严格区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解释社会革命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解放、揭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阐明革命阶级与革命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归根到底,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中蕴含的现代性批判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这些思想为当代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性陷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主题。现代化作为一个理论研究的范畴和对象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目前 ,现代化理论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为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中国现代化自 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阐明中国现代化的肇始与历史进程 ,对于认识中国现代化战略、模式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明丽 《齐鲁学刊》2008,(2):158-160
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追踪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立足于精神/社会性别建构的家园意识,身份认知中角色的互补与冲突和文化原型的梳理,旨在从社会历史语境的语言深穴中发掘出"这一个"带血带肉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本土女性的现代化的生存经验和现代性的审美体验,即女性生存的真实生态和本质。  相似文献   

20.
本志红 《学术探索》2012,(12):113-116
李达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启动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涵盖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李达的现代化思想体现了近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向往和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思想伴随着李达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不懈追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