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俄两种语言在构词方法、构词手段、构词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然而汉语和俄语竟毕是两种类型不同的语言,除了相同点外,还有许多不同点。即使是相同点也并非完全相同,往往是大同小异,同中有异;有的甚至是小同大异,名同实异。本文不打算全面阐述这两种语言的构词体系,只是对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些比较,以便揭示它们构词法的特点。一关于词素汉俄两种语言的词素,除具有“音义结合的最小构词单位”这一共同含义外,还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1. 汉语词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索。尽管汉语中也有双音节词素和多音节词素,但数量很少。双音节  相似文献   

2.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因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1.叠音构词2叠音构形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先生(汉语构词法)一书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①似乎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也称语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则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赵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乎更准确一些(叫叠字构词也可以)。只是为了称说的方便,下文…  相似文献   

3.
从语音结构和修辞功能看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声词在英汉语中既是重要的构词方法,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段,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仍存在差异。从语言结构上看,汉语比英语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拟声词更多,而且构建起了集声、韵、调于一体的音韵系统;从修辞功能上看,两者都可渲染气氛,增强韵味及节奏;此外,汉语拟声词还具有双关和增强形象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素在语音形式上的分类张松林语素(morphcme)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多是构词单位。语素按语音形式,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一、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指一个音节自成的语素。它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也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根据单...  相似文献   

5.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字,则必然导致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也可作谐声字的声符,必然存在双音节声符。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作声符时,往往根据表音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声符在不同谐声字中的表音指向,这便形成了谐声字声符相同,而声母不同的现象,即一声两谐或一声多谐。  相似文献   

6.
外来语与汉语言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语是当代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外来语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借词同音化、新词趋同化、信息密集化、语言经济化等特点。汉语外来语的发展应注重音译拼写外来语的途径,解决音译外来语技术瓶颈,探索双音节的外来语缩略语字母词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原始汉藏语构词类型中存在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不能武断地认为原始汉藏语的构词类型是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的。文章从3个方面对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进行了探讨。第一,汉藏语中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由单音节词按一定的模式演变而来,证明了单音节词的原生性;第二,汉字作为文字具有固定的单音节的读音,不能任意地读为双音节词;第三,必须区分词中的语法成分和非语法成分,不能把带有语法化成分的双音节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8.
数词缩略语作为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形式,是汉语中构造新词的重要方式。但是迄今为止,数词缩略语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现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中的数词缩略语为研究对象,从中获取278个数词缩略语,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来源、特点、流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现汉》(第6版)中数词缩略语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外来语最少。在音节分布上,以双音节、四音节为主,三音节和多音节为辅。在结构上主要以偏正式为主。从抽取方式上来看,主要有取头式、取中式、取尾式和统括式。从数词缩略语的发展变化看主要有词性改变意义不变,整体意义代替原词语意义和旧词新用三种。  相似文献   

9.
汉语音节和构调、词语搭配存在相关性。语素的音节特点、双音节化倾向、四字格成语的大量存在和音节式的缩略词是音节和构词相关性的重要方面。汉语的音节特点也影响到单、双音节词语的相互搭配以及某些虚词的使用。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有不少是由不了解词语构成在音节和语音节律方面的制约因素而引起的。从语言交际技能的角度看,准确把握节奏规律的实质就是建立准确、健全的节奏语感,而加强诵读教学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一般词汇,常处在变动之中。古今汉语词汇之间,除了继承的一面,还有发展的一面。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防止以今律古或古今混淆。随着语言的发展,古代的单音词大都变成现代的多音节词。据有关统计,战国时期的作品中,多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只占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可是在现代白话文中,多音节词巳占到了四分之三。简而言之,多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特别是双音节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对音法重建汉语语音史,是汉语音韵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明代永乐年间四夷馆的《回回馆杂字》基于实际语言交际需要而编写,其汉字音是对当时活语言的真实描写,反映了明代前期官话口语音的特点。这项波汉对音资料的对音方法主要有音节对音节、音节对音素两种情况,不同译音人的对音方法有所不同。由于波汉两种语言在辅音、元音、音节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音过程中存在相似语音替代、同一个汉字译写不同的音、译音用字不固定等问题。根据波汉对音考订明代汉语语音特点,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音系差异及其语音对应关系严整与否,还要考虑译音人的口音与译音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原生词素是客观存在的一级语言单位,是在汉语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产生并传承下来,稳定地进入了现代汉语共时系统的构词材料。现代汉语里的全部原生词素形成的聚合体就是原生词素集。原生词素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开放的系统。在这个集合内部,不同的原生词素之间可以凭借其语音形式、语义内容、构词功能等语言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产生相应的网络聚合群。由此,原生词素集又显示出层次性、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英语中的拟声词都很发达,且有诸多方面可供比较:语音结构形式及重叠形式方面,英语拟声词单音节占优势,汉语拟声词则双音节和多音节占优势;汉语拟声词重叠形式比英语更为丰富。音节结构方面,英语拟声词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模拟效果,往往可以突破音节结构规则的制约;汉语拟声词则严格遵守汉语音节结构规则,不会随意突破。语义转移路径方面,英语拟声词名词性转义和动词性转义发达;汉语拟声词则主要表现为形容词性转义发达。这些比较不仅可以凸显英汉拟声词各自的特点,而且兼具语言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两国语言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语言的具体应用中,汉语有副词,日语也有副词。从副词修饰的对象看,汉语和日语的副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汉日语语法结构的不同,其副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从副词的性质特征、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汉日语副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汉日语副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借词又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来语的词。在吸收外来成份的时候,汉语与别的语言不同,它不喜欢借音,喜欢用汉浯的语素来构词。很多借词都因此由音译词改成意译词。如英语借词“telephone”音详“德律风”。人们不习惯,后改成意译词“电话”。“bank”音译成“版克”,后也意译成“银行”。“microphone”最初音译为“麦克风”,人们觉得别扭,又改成“扩音器”。再如俄语借词“X,Ic6”音译成“裂巴”,人们听到这两个音节,见到这两个字,不知代表啥玩意儿,最后仍意译为“面包”。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描述女性的语言视角出发,在词汇、姓名、语义等方面对俄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俄汉词汇系统中名词和代词的构词机制充分体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尽管俄汉姓名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其中仍隐含着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汉语中的贬义女性词汇和俄语女性词汇的语义减损现象都反映出俄汉文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9.
中古时期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加剧,构词方式日渐增加,其中附加构词构形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的形式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着重讨论《生经》词汇中的构词构形语素,以期为全面研究汉语构词法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20.
WORD和字分别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自然单位。汉语中的字等于或小于词,是汉语的构词单位,相当于英语中的词素。在形态结构上,汉语中的字和英语中的词大都可以分析成更小的音义单位。而分出的这些单位都相当于英语中的Morpheme。Morpheme可译成词素或字素,相当于汉语的偏旁部首。英语中的构词和汉语中的构字部件都不变,但洐生能力极强,掌握这些基本的构件,对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