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俄(苏)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俄(苏)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近年来,日俄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兆头,其走向可能对亚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从把握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入手,对日俄关系的走势及其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和展望。一、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战后的...  相似文献   

2.
中美日俄四国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最具决定意义的政治力量,其战略关系是亚太地区走向21世纪战略格局的基本构架,也是对我国改革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因素。当我们距离21世纪尚有几年时,亚太地区中美日俄四国就以新的依存关系和竞争方式,展示着新格局的雏形,焕发着新世纪的气息。深入研究四国战略关系的总体框架、多层结构和纷繁复杂的关系内容,是我们走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美日利益交汇点不断扩大 ,推动三国更多进行合作。但三边关系仍处于调整之中 ,呈现出既依存又竞争、既协调又制约、既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状况。中美日实力的消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将决定三边关系的互动模式。从长远来说 ,中美日有必要建立平衡稳定、合作共赢的三边关系。三国应该用“共赢”的观念来发展相互关系和处理面临的问题 ,而不应该把其中一方看作“威胁”。中美日应建立三边安全合作和增加信任机制。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稳定与建立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进展 ,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远到再定位的过程。本文拟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角度,分析日美关系的调整过程,并尝试对中美日三角与日美关系的前景作一分析。之所以将日美关系置于中美日三角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以后,从对亚太局势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讲,中美日三角是核心,三者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亚太局势的稳定和未来秩序的基本面貌,中美日三角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比其他各个三角关系的主要特点便可知道,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关系到全球国际政治关系的走向,但由于俄罗斯实力尚未恢复,处于一个过渡期,…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更替之际,特别是近两年来,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美、中俄、中韩、日美、日俄、日韩等双边关系都急剧升温,纷纷建立各种战略关系、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访日之后,中日两国也宣布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应当说,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美苏关系对于当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本作为当前国际经济的重要一极,政治影响正显著扩大。日本极力增强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逐步扩大对中美苏关系的影响。 一、日本在中美苏关系的战略态势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于中美苏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它的主要标志是日本  相似文献   

7.
以漂流民为媒介的交往是日俄早期关系的基本交往形式。看似偶然的漂流事件,使横亘在日俄两国间的海洋由壁垒变成窗口、由天堑变为通途。日本漂流民可以被视为两国间的"特殊使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日俄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可以从国际政治、文化认同、情报搜集传递等三个视角得以体现。日俄外交史上的漂流事件初现了日俄间的政治博弈,体现出东北亚地区秩序在国际大格局中的复杂形势。  相似文献   

8.
安倍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新方法",是改变以前在领土问题上要求经济合作与领土问题挂钩的"扩大均衡"模式,同意优先发展对俄经济合作,通过改善日俄关系,促进领土问题的解决。其目的除希望打破日俄领土问题僵局外,更重要的是要与俄建立密切的经济、安全合作,试图在战略上削弱和制衡中国。"新方法"表明安倍为应对中国崛起后东亚战略均势变化在对俄外交政策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也是在"积极和平主义"方针下企图主导地区安全形势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三边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研究课题。中美苏战略三角、中美欧、中美日、中美印和中美台关系等都是国际关系三边关系研究中的热门研究对象。但是主流的三边关系理论主要是强调国家权力的分配和国家利益对国家间互动关系的影响,忽视了国家的认同、认知等观念和心理因素对国家权力、利益和国家间互动关系的作用。因此,本文援引心理学的结构平衡理论,强调国家间认知关系分配构成的认知结构对国家间互动关系的影响,既可以从宏观层面分析三边互动关系,又可以从微观层面分析国家间关系对国家对外政策和决策的影响,力图提供一种不同的分析三边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的中美日三边安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赵阶琦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国在各自调整亚太战略及安全政策的同时,相互间的安全关系也处于调整和转变之中。冷战后期,即70~80年代,出于共同对付原苏联军事威胁的战略需要,三国间,主要是中美、中日之间,政...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日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 ,国际环境和日俄两国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而给日俄关系的演变带来了新的契机。日俄两国政府加紧对话与协商 ,开展了广泛的多层次、多领域双边合作。但两国关系中最为关键的领土与和平条约问题却是依然故我 ,毫无进展。日本要求先就领土问题达成协议 ,然后再签订和约 ;俄罗斯则要求搁置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先进行经济合作。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仅仅同意继续就领土与和约问题进行对话。一  战后以来 ,日本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对北方四岛的主权要求。冷战后 ,其对苏外交转为对俄外交 ,在外交构想、政策原则、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今昔 《日本学刊》2004,(6):65-68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地域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走向东北亚合作之路———基础条件和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 10月 30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日、韩三国的 3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就东北亚安全与经济合作及地区意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 东北亚安全合作有待发展与会学者指出 ,东北亚正崛起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这一地区冷战结构仍未消除 ,热战危险依然存在 ,大国关系错综复杂 ,未来秩序尚未确定。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核心部分是由“中美日俄 ┼ 朝韩”(4┼2 )构成的六方关系。这一地区安全问题的突出…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开始了大调整时期。这一方面是本世纪前50年历史演变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将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过渡时期。调整时期尚未结束,要再过20—30年才能看出将来世界新秩序的轮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速了调整进程,并使调整具有新的特点。东亚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居全球之冠,但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却落后于欧洲和北美。东亚地处太平洋的中枢位置,是21世纪世界的主要竞技场。太平洋世纪正在到来,它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洋地区集中美日俄四雄于一洋,东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今后必须善处四国五方的关系。东方文化具有强调个人修养、强调群体,搞好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统一的优秀传统。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起良好的作用。今后必须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推动合作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经历着历史的大调整时期;二是东亚的崛起,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力量中心;三是亚太经济合作蓬勃开展,开创亚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都是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从破冰、缓和到最终实现正常化历经了长达十年的曲折反复。尽管当时中美面临着共同的外部安全威胁,也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但为什么两国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才最终实现正式建交?事实上,中美仅存在共同利益基础是不够的,要实现关系正常化需要两国改变对彼此的负面认知,而这一进程只有在外交层面的关系互动中才能实现。本文借鉴国际政治关系理论探讨中美关系互动,认为正常化是外交决策中一国自我身份朝两国共同的建交目标调整的动态过程,而关系互动是身份调整的动力。以中美关系缓和为标志,两国开启了为实现建交的关系互动,美国自我身份开始趋向共同的建交目标;在尼克松晚期、福特时期和卡特早期,中美关系互动出现反复,美国身份在自我调整中偏离了建交目标;但到了卡特后期,中美关系互动深化,美国自我身份快速地从偏离建交目标走向关系正常化。探讨关系互动也有利于新时代中美澄清对彼此的认识,改变思维定式,避免误判,为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提供正向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台湾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和认知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台湾学者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分别持乐观、观望和唱衰三种不同的态度。观点差异源于学者们对大陆、美国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的不同判断,以及其不同的政治背景等方面。这种差异将会反映在未来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互动的三角关系中,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智利、秘鲁、墨西哥是TPP机制的三个拉美成员国。从区域内贸易角度来看,一方面,拉美三国参与TPP的内在动因在于受与亚太区域内国家日趋紧密的经贸利益所驱动,三国积极寻求进一步拓展亚太新兴市场、发展对外关系多元化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作为三国参与TPP谈判行为的外部约束,中美两国对拉美三国经贸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但近年来,基于二者在亚太区域内贸易中呈现相异的趋势特征,中美因素对三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决策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7.
1907年,徐世昌总督东北。作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始终以制衡日俄为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挽救东北危机,对清末东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一)东北考察之行与改建行省 日俄战后,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东清、南满铁路一纵一横,东北“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可以容足之地”①。在此危机形势之下,1906年9月,为了全面了解东北的情况,徐世昌等人受命前往东北考察。 徐世昌一行到东北后,便发布告示,历数东北百姓所经战乱之苦及清廷振兴东北之决心②。考察历时三月,“凡边务、蒙疆、商埠一切内政、外交皆…  相似文献   

18.
平衡战略是小国常用战略,新加坡是实施平衡战略的代表性国家。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以务实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加强与中美两国的合作为主线,从而维持中美在东南亚相互制衡的局面、维护国家与地区安全,并进一步构建以新加坡与东盟为中心的关系网络。本文以新加坡平衡战略在中美竞争与合作态势变化下的调整为划分依据,将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实践划分为“构建—走向失衡—再平衡”三个阶段,论述新加坡在不同阶段的国家、双边、地区及国际层面的战略。通过多年实践,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在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区域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面临着美国对中国战略遏制的推进、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等挑战。面对中美竞争加剧和新加坡中美平衡战略的调整,中国应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稳健应对中美战略竞争,深化中新共同利益并助力东盟维护中心地位,积极推进周边合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中美债务关系是在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中美两国基于相互间巨大的经济失衡、贸易—金融循环而形成的规模空前的国家间借贷关系。其形成原因既有国际体系因素,也有中美两国各自国情、政策方面的因素。在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中,由于两国在贸易依存度、贸易收益、对外投资收益、行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对较强。债务问题对中美传统安全关系、人民币汇率和美国贸易战略等领域具有间接影响。对中国而言,债务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南亚研究》2023,(1):23-45+155-156
日本智库对印度的关注与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的升温呈一致趋势。日本智库对印度形象的建构虽然看似客观,但实际上是通过各种表征符号的选择和黏合来为日本政府提供在国际变局下有望与印度建立的“共有观念”的支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基于日本自身对国际秩序变化和自身角色的认知,发掘表达两国在国际秩序观念层面共同之处的符号,如对多极世界的追求、对中国的他者化、中美战略竞争的平衡器等。其次是对日印关系历史中象征友好的符号进行再发掘和确认、对当今印度的战略重要性进行再发现的过程。再次,在印太区域秩序互动中,日本与印度通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日印在亚非合作等符号展开有意义的互动,赋予这些符号不同的含义。总体上,日本建构了一个既是“主要合作伙伴”或者“准盟友”又是意义改写者和“特殊对待对象”的印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