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近年来,作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结合点,语法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从隐喻等认知因素和经济原则等语用因素入手,对语法化的动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动因的认知语用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作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结合点,语法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从隐喻等认知因素和经济原则等语用因素入手,对语法化的动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非真实条件句,本质上都是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认知推测,即根据假定的与事实相反或可能相反的条件,推测出一个实际上不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结果。这种推测意义在较古英语中完全是一个依附语境的语用因素,而现代英语则通过转喻模式,使这一语用因素找到一个词汇—形态—句法的统一体,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语语用语法研究,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事实,以汉语的研究为基础,合理吸收、借鉴中外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交际者的认知能力、背景知识、交际意图、交际场合以及语境、语用预设等语用因素对句式、句式变体的选择和制约,语序与表述重心和信息焦点的关系,主题和述题以及语句内部的新旧信息分布规律,从而阐释语用介入语法/句法的语用理据。这种研究,无论是对语法研究,还是对语用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6.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察"作"与"做"的古今演变,针对"作(zuò)"与"做"的混用现象,从"作(zuò)"的虚化、词素化以及语法化趋势入手,由语音形式、词类、语法结构、四字格词化成语和语义特征以及扩展转换形式等方面,对"作"与"做"的语用规律、辞典及语用实际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对语法化问题不同的表述、分歧和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梳理,重点从语法化研究定位问题和语法化的动因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也是纯理功能变化的过程。通过考察“好”的语法化及纯理功能的演化,我们发现,“好”的语法化与纯理功能演化遵循两条途径:第一条是从形容词语法化为副词,纯理功能相应地由经验功能演化为人际功能;第二条是从形容词语法化为连接词,纯理功能相应地由经验功能演化为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3.
汉语界与英语界对实词虚化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英语边缘介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牛津英语学习词典不同版本对英语边缘介词的收录变化,以及六本当代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边缘介词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证明英语边缘介词存在的真实性及边缘化程度,并能加深国内词典学家对边缘介词的理解,为自主编纂英语学习词典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汉语词缀目前的分类无法概况所有词缀,且未能完全表达出某些词缀中所包含的内在特色,因此拟以词缀“老”为例,对汉语词缀的分类进行新的尝试,按照其是否具有语义色彩和语用功能为标准,区分出语法化词缀和语用化词缀,并着重分析一些在语言实际变化中正在由语用化词缀向语法化词缀转变的词语.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是由作定语时主要用来指别中心语"人",后来发展到单独指别"人",这是从指别功能的多样性向指别功能的单一性转变,而这种指别程度要低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和第二人称代词"你",因此可以用于"远指",这种"远指"功能是"他"得以虚化的语义基础。虚指性间接宾语"他"虚化必须具备四个句法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即使”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结构、语义的变化及语用表达的影响。“即使”的语法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语法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信息时代,新闻被认为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重要信息,其产生、加工与传播同样受到信息运动规律的制约,新闻翻译即是一种信息加工。因此,在新闻翻译中自觉应用信息加工理论与策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新闻翻译中,上下文分析至关重要,而编译是当前新闻翻译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法化的研究视角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法化研究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把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重新结合起来。本文对语法化研究的新的视角和语法化机制进行简单的描述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篇的语境重构与翻译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西方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受到其他国家读者的广泛质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无不渗透着报纸强烈的话语倾向,因此为了揭示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对话语的介入以及颠覆新闻语篇话语权,语境重构成为必然选择。概述了西方学者对语境重构的理论阐释,以2010-2011年《纽约时报》13篇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作为语料,基于语境重构这一视角,应用目的论和顺应论探析英语新闻语篇的翻译策略,提出变译、编译和顺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哲学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有助于拓宽翻译的研究视野。在哲学思维的差异以及哲学方法论的异同两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研究哲学路径进行比较,从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概念、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融合、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四个层面探析了中西翻译理念的异同与发展趋势。当今的翻译研究已从对立走向融合,呈现出多元互补的发展态势,翻译研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