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雪峰 《决策》2014,(12):15-15
<正>要解决留住村干部的问题,除了提高村干部报酬以外,其中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村干部选人用人范围。前不久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发现了恩施不少好的基层治理经验,尤其是恩施"农民办事不出村"和"村医、村教进班子"的实践,让人印象深刻。恩施是典型的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背景下,农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不仅仅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且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应该怎样去  相似文献   

2.
正选人用人是一把手的重要职责,也是组织发展的人才保障。用人正,人心齐,发展好;用人弊,人心散,发展难。一把手选人用人是关注度最集中、复杂性最大、争议最多的工作,往往还要遭遇"负向悖论",即一把手不管怎么公平选人、科学用人,总是不能获得全体成员百分之百的满意,总有这样那样的"杂音"。"负向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工作。一、主要表现1.用能人则庸人自扰。能力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3.
正用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善用人者,能令泥土生辉;不善用人者,会使黄金失色。领导者最重要的本领之一就是为部下提供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机会。毛泽东堪称用人圣手,他为千千万万的英雄豪杰创造了施才华、展抱负的广阔天地,任千里马纵横万里,凭老黄牛拓荒千顷,良才猛将,各擅其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按照中央要求,建立完善选人用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把高素质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思想反映出的是封建生产关系,提倡以忠孝为核心的宗法礼教,主张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在识人用人上表现为突出领导的主导地位,强调领导"相马".现代西方思想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之上,推崇所谓的民主与科学,在识人用人上多主张群众"赛马".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在识人用人问题上强调德才兼备,强调领导与群众、科学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三种识人用人思想最根本的区别是阶级立场不同,各自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同的社会历史观,从用人主体到用人理念再到关注的主要矛盾,都有本质的区别,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领导干部怎样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做决策,二是用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用人,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纵观历史,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汉代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的背后,是武帝用人以长,不拘一格;唐代贞观盛世、万国来朝的背后,是太宗虚怀若谷,德才并重。相反,明朝崇祯帝勤奋克己,但用人上刚愎自用,结果自毁长城。知古鉴今,领导干部用人,重点应把握四条:  相似文献   

7.
<正>把握好法和情的关系是用人的关键。用人既是用法,也是用情。量法易,裁情难。用人之难不在于用法度。有了铅锤和墨绳,垒砖砌墙自然容易得多,但若凡事只是做到"按规定",用人就成了一种简单机械、毫无成效的活动,人人也皆可为统领了。成功的领袖绝不是死守纲纪、一味严苛的人。《人物志》讲:"恕,所以推情也。"恕,是仁政,需要推己之情,通物之性,不只是德行教化。恕,也是术,需要权衡影响、把握情绪,善择时机,不等同于作秀利诱。严苛只能让人畏  相似文献   

8.
干部的选拔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用什么人,怎么用人,决定着干部队伍的组成和干部努力的方向.用好一个,激励一片;提错一个,挫伤一群.从近几年一些干部暴露出的问题看,有许多与识别考察不准和使用不当有关.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各方面反映都不错,而任职后却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政绩显著",但这些"政绩"却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都说明,选人失准、看人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用错人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也就是用人不公;另一个是用人的思想方法不对路,即用人不当.  相似文献   

9.
<正>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中用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从制度设计上去激励,从用人行动上去支持,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一、老实人的评价机理何谓老实人?从其字面理解,"老实"是形容词,其中一个义项是指诚实,"老实人"即是"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用人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多有论述。对于怎样用人,如何用准、用好人,古往今来人们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概括地讲,用人的关键在一个"适"字,所谓用人就是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即做到适人、适位、适时。  相似文献   

11.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人失察,关系全局。建立和健全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真正使"问题官"淘汰出局,让好干部脱颖而出,是贯彻落实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整治一地用人不正之风、树立风清气正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的治本之策。针对当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和学习中的体会,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对年轻干部,以"不错"或是"不行"的模糊评价,来简单决定其"上下",是不负责任的。孟子见齐宣王纵论治国理政之事,谈及用人,这位"亚圣"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段话,说的正是选人用人要兼听兼采,才能识得真金、选出贤人。"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近日,中央召开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座谈会,中央领导提出"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切中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培养选任工作的要害。  相似文献   

13.
正简单"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往往存在择庸不择优,责权关系紊乱,偶然性大、缺乏公平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它会成为干部用人的重要改革举措?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把投票作为解决干部用人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在改革传统干部用人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票取人"的前提是"投票",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用人问  相似文献   

14.
以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核心。坚持"让党满意"与"让人民满意"相统一、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就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以科学化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而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正>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既要大力推进选人用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又要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用人原则的基础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选人用人如何定格与破格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学会欣赏他人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素质。这是因为,欣赏是给予,能给人力量、信心、动力;欣赏是宽容,能给人志气、志向、毅力;欣赏是默契,能给人沟通、和谐、亲和;欣赏是尊重,能给人人格、人瑞、信任。领导干部有了正确的欣赏观,才能看物见其秀,观事见其光,视人见其优,用人扬其长,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求得人生上的完美。  相似文献   

17.
<正>党内外群众高度关注的党的干部选用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规范选人用人初始提名权。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并强调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这一精神再次强调。这对于新  相似文献   

18.
陈挺 《经营管理者》2013,(22):90-90
<正>经营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科,要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四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明确管理的对象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管理的对象更多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事"。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的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个原则,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具体的事务当中,对"人"的管理没有放更多的心思。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遴选具有慎重地选拔、选择、优选之意,作为一种用人制度,是指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的转任和选拔方式,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的一项制度创新。遴选通过建立起纵向跨机关层级、横向跨部门(系统)的纵横交错式选人用人渠道,对实现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基层,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有重要作用,是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  相似文献   

20.
反思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监督制度等方面,重点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主要是对人的"进"(包括编制、资格、聘用)、"用"(包括进修、考核)和"出"(包括离退休、转任等)制度的完善或创新;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对(教师的)职称、工资、奖惩和其他福利等项的完善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