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容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  相似文献   

2.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正>曹操是历史上知人善任的用人高手,帐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评价袁绍却是"有才而不能用,问善而不能纳",综观二人平生是非,陈寿的评价不可谓不客观。而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也"的荀,在官渡之战前对二人便有"四胜四败"之论。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曹、袁不同的历史境遇也证明了荀"四胜四败"之论的正确性。对领导干部来说,曹操"四胜"之才识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5.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6.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曹操,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许靖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这句话理解为:曹操在国家处于和平稳定时期可以成为栋梁之臣,当国家处于混乱时期则成为枭雄或奸臣。这种理解是将这句话中"治世"、"乱世"都看做偏正结构,然后再和后面"能臣"、"奸雄"又构成偏正结构的双偏正短  相似文献   

9.
洪卫中 《领导科学》2012,(17):52-54
汉末之际,曹操不仅依凭自身的才能聚集了诸多天下豪杰和智士,在汉末军阀割据争雄中"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征服群雄,基本统一了当时混乱的中国北方,使衰退的北方社会经济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也使动乱时代中式微的儒家文化、教育和学术得以有一定的延续和发展,这于百姓的生活、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都功不可没。因此,说曹操是汉末三国时代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10.
真假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相似文献   

11.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12.
刘墉 《领导文萃》2012,(19):88-91
聪明外露的危机谈到自作聪明,绝不能不谈谈曹操的手下杨修。因为他超级聪明、超级爱表现,结果才三十四岁就被曹操砍了头。说几个他聪明的例子:有一次曹操看新造的花园,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下面人不懂,杨修说话了:"把门改小一点就好了,门里面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嫌门太宽了。"门改好之后,曹操再看,就满意了。心想,这些下面人还真聪明,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嫌门太宽,才知道是杨修讲的。曹操不得不对杨修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3.
韩飞 《领导科学》2015,(3):34-35
<正>风度,指的是人的风格和气度。领导者有无风度、风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了时人的精神风貌,其中的许多事迹,堪为领导风度的典范。一、律己以德,不为势屈宗世林认为曹操的品行不好,不肯与曹操结交。曹操做了司空后,总揽朝廷大权,便问宗世林:"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他回答说:"我松柏一样的意志还没有变。"因为不  相似文献   

14.
人生之路,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刘备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又欲降,有了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之。郭靖之笨拙溢于言表,行走江湖也不懂计谋,无奈选择了"知足、深研"之门,几十年浸淫降龙掌,武功自成一家,武穆兵法运用自如,深得当时一流人物的赞赏。周瑜与孔明并称"瑜亮",才智自是超群,奈何选择了一条"狭隘的心胸"之路,"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15.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8):43-46
<正>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相似文献   

16.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08,(9):114-118
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  相似文献   

17.
闫文晟 《决策探索》2007,(24):22-23
序言 <禹贡>在九州之一兖州中有这样一句"桑土即蚕,是降丘宅土".关于这一句,伪孔传的解释是:"地高曰丘.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蚕桑."孔颖达疏是:"宜桑之土既得桑养蚕矣,洪水之时,民居丘土,于是得下丘陵,居平土矣."郑玄云:"此州寡于山而夹川,两大流之间遭洪水,其民犹困.  相似文献   

18.
“人商”     
正朋友跟我说他领导的种种恶行劣迹,我说:"这人情商有问题啊!"朋友说:"不是情商有问题,是‘人商’有问题。"朋友所说的"人商"和智商、情商属于一个语义系统。我试着给"人商"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人商"即做人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说智商低叫"笨",情商低叫"傻",那么"人商"低可以叫"劣"。曹操的几个儿子争嫡。曹植智商极  相似文献   

19.
张秀田 《领导科学》2012,(16):49-50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组织也有一个组织的气质。组织的气质往往和领袖的气质休戚相关。刘备重义,孙权重情,曹操重法,所以,易中天说,刘备的"政府"像黑帮,孙权的政府像家庭,曹操的"政府"才更像政府。其实,重义的未必  相似文献   

20.
<正>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的作用。北魏时期,冯太后在治国理政以及选人用人方面的作为或许会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出身于北燕皇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年幼时曾历经坎坷,"(其父)朗坐事诛,后遂入宫",幸而"世祖(北魏太武帝)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