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五四运动时期,日本国内报纸用大量的报道构建了他们理解的五四运动。报纸在全方位报道的同时也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从巴黎和会刚开始时的中日亲善合作到"五四事件"前后中国激进派盲目"排日"、欧美人士幕后操纵等。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明显受日本政府立场左右,同时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些许影响。虽然个别知识分子能发出批评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在当时并不被重视。实际上,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与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变化、中国北京政府对日外交政策以及日美势力争夺在华权益等政治、外交因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省是中国古代君子和圣人必备的品格,也是当代中国人健全人格中积极自我观的优秀品格。中国人主要通过自察和自讼对自己进行自省,希望通过自省来改正过失、预防过失和提升自我。中国人的自省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影响,分别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自省在古今、中外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表明中国人的品格源自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还具有时代性,以及跨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中国人自省品格的养成受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结束后 ,美苏冷战加剧 ,美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由原来“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改革”转变为“积极扶植日本复兴” ,而 1947— 1948年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关键时期。冷战与美国对日主导思想的变化、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美国国内因素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它确立了美日冷战盟友关系 ,对美、日国内政治以及中国的内战形势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CGSS2017调查中7个孝道观问题,在兼与CGSS2006数据比较的视角下对当下孝道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定序logit回归对当下孝道观所受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了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及当下孝道在多维网络中存在的格局决定了相应政策设计的视角要多元化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宗教观的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特征、成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认为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急剧变革的国内环境以及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等是大学生宗教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特征也比较突出。同时,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决对策也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观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对党和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很高的认同等七种积极表现,同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存在明显不足等七种消极表现,并对中国大学生和韩国、日本大学生政治观进行了比较,视角独特,数据翔实,分析客观,为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由于地缘政治、日本东亚战略、“台湾帮”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干涉台湾问题的政策,致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增加了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台湾问题已制约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中日巨大的经贸交流、美国以及日本国内因素对日本的对台政策也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使得日本不敢在干涉台湾问题上贸然走得太远。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9.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由于受为推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精神的鼓舞及天平时期日本朝野对鉴真大师的崇敬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热爱友好和自然的鉴真观,这对后世日本能够和中国友好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在赏析松尾芭蕉描写鉴真大师的俳句的基础上,对他的鉴真观以及这一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只有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朝佑的《我之日本观》,是民国期间研究日本的诸多著作中明确提出"国民性"的概念,并从国民性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日本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日本的武士道、风俗、贫民之性情、民众娱乐、模仿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我们研究日本的国民性和近代中日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群众路线并长期实践,形成了完备的群众路线实践方案。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实现中国梦的深刻启示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好群众工作,总结建设经验,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智学说为幸福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明智这种沟通经验与先验的能力,被现代道德哲学家紧紧抓住,康德以“道德判断力”的名义重提古代明智论题,并借此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媒业在"入世"之后面临的五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之后,境外媒体和强大的资本力量将不可避免地突入大陆传媒市场,在未来的竞争和对决中,我国媒体将遭遇强劲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我国媒体的经济实力比较弱小,媒体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存在着法律和政策的障碍,新闻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新闻法制建设处于“失语”状态,新闻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不适应现代媒体要求。欲使我国媒体业在未来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上述五个方面进行体制创新,谋求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汉文学是一笔数量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但近百年来,它不仅在日本几乎处于被遗忘、湮没的境地,在中国更少为人知。对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当代日本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有些日本人对汉文学过于轻视、鄙薄,甚至认为是殖民地化的文学,这是不对的。而中国有的读者以为日本人用中文写不出什么好诗文,也是不对的。中国大智者钱钟书把文学史研究工作戏说为“发掘文墓”和“揭开文幕”。“发掘文墓”殆指文史考证带有考古发掘的性质;“揭开文幕”则说叙述文学史就像演历史剧,还有让观众(读者)鉴赏的目的。研究日本汉文学史,首先就是一种挖其古坟、文化寻根的工作。同时,对日本汉文学作鉴赏评析,也是为了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面对浩瀚的汉文学作品,研究者常常会有惊喜的发现。有一些日本汉文学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并且得到中国方面的承认和推崇。有些人对日本汉文学的轻视是缘于自己的无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周作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的大量有关日本研究的文章,分析周作人对作为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化的日本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日本文化是一种与中国文化有密切渊源关系和独立的民族文化,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胜过中国文化,日本与中国具有文化上的平等地位,这个认识在周作人是明确不疑的。这是周作人的日本文化观,而这个日本文化观正是他的整个世界文化观的一个投影。“周作人强调在尊重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这可以说是周作人的一个基本思想。正是在这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的支配下,他坚持自己的日本研究的提倡,并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视传播学理论与本土化媒介语境如何契合的机会。研究和思考传播学理论在中国突发灾难报道这一特殊的“媒介语境”下的呈现与表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在地震报道中,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免疫理论以及传统的受众理论等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从事实层面来看,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较之历史语境及西方社会语境,都有一定的“变异性呈现”,体现了传播理论进入中国媒介语境后显示的本土化特征。从规范层面来看,单一的媒介议程、单一而强势的舆论场、单一的媒介强效果论和消极受众理论等,都不利于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生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保持议程设置的多样性,保持声音的多元性才有利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汤一介先生是一位具备人类情怀与使命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儒学研究为解决人类的前途与发展当遭遇的问题提供启迪;汤先生关于儒学的现代价值——为今日的人类健康、合理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资源——的论述是系统而深刻的,其对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有三点:1)儒学的现代化,只能从诠释儒学之现代价值来论,不能从儒学开出现代科学民主来论;2)儒学的现代化,只能从“内圣”来论,而不能从“外王”来论;3)以冯契的统一理论、方法、德性的“智慧”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这三点,深刻地反映了汤先生的非现代新儒家的立场,说明他是站在同情与欣赏儒学的立场来研究与提倡儒学。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观不仅是意识形态中对儿童的看法,更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行为。它预设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幼儿文学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创作把这些预设变为现实。文章基于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对幼儿文学展开探讨,并深入阐述了过去中国幼儿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变革的同构性,以期明晰幼儿文学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更好适应现代幼儿。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还可以拓宽思路、增用新的政策措施。财富生产是收入增加的根本前提,应着力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财富生产能力。向低收入人群针对性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公平分配保障,并与制约公权力、社会保障、财税调节等措施协同作用,使低收入人群提高财富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收入增加,才能更有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