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照 《社区》2012,(17):7-7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就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是刚上初中时,连续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2.
徐金源 《老友》2011,(11):60-60
岁月匆匆,一晃就过去了20年,今天迎来了《老友》20岁生日。在此,我作为《老友》的忠实读者,感慨良多。1998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乐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会议,无意中见到一本《老干部之友》(即《老友》),随手翻翻,觉得这是一本知识性较强的刊物,颇有可读性。会后,我便向当时党支部的负责人要了一本。从此,我和《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字典     
每当我看见爸爸那本破旧的字典,我就忍不住要掉几颗“银豆豆”。我八岁那年,一次,做作业时有一个字不会写。我便叫爸爸给我买字典,爸爸并没有出去,而是走进屋里找了半天。过了一会儿,爸爸居然捧着一本破字典走了出来。他用手一拍,字典立刻腾起一片灰尘,一股刺鼻的霉味散发出来。我捂着鼻子说:“爸爸,这是什么破字典呀?臭死了,快拿开!”爸爸没有说话,可是我发现他的眼角湿润了。  相似文献   

4.
糊涂与明白     
汪可 《社区》2011,(17):57-57
数年前,我在书店选购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本是张中行老先生的《顺生论》。  相似文献   

5.
林巨明 《社区》2010,(17):58-58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的书是一本漫画书,这也是我五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给我的礼物。那时候,家贫如洗,生活拮据,玩具、零食,对于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奢侈品,自然不敢祈求。然而,一份意外的礼物.也令我狂喜至极.即使我对书不甚了解,更不明白母亲送书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启示     
《阅读与作文》2008,(7):6-8
一天早上,八岁的桑戈特敲开了我的门。他是我的学生,是来帮我打扫房间的。他发现几本厚重的书整齐地摆在我的书桌上。  相似文献   

7.
祖丁远 《江海纵横》2006,(6):F0003-F0003
时间匆匆,我知道杨谔,已是在10年前了。那是启东的老朋友李康佐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并为我送去了一本刚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寻梦人生》。不久杨谔回赠我一本他的散文集《蘸酱人生》。于是,我和杨谔就由这两本《人生》搭桥相识了……可是,我们真正见面相识只是近三年的事,记不得在一个什么场合,一见面相互报过姓名,因为相互心仪已久的碰撞,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了。自此相见交流,换得许多共同的见识。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忘年交。近年,常和杨谔接触交流,尤其在2004年,也就是在他出版散文集《一盎司月光》这一年。我和杨…  相似文献   

8.
儿媳的相册     
朱厚铭 《老友》2012,(12):40-40
我的大儿媳付玲自小喜欢照相,也懂得收藏相册。她在参加工作后的10年里.就已收藏了6本厚厚的大相册。这一本本相册,一帧帧照片,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它们还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乐山大佛     
我的爸爸收藏了一本邮票,我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其中有一枚乐山大佛我最喜欢。爸爸告诉我,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去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依山临崖而凿成的弥勒佛坐像,形体巨大,头与山齐,脚背可围坐几百人,造型端庄,气魄雄伟,看上去“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09,(10):13-13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去年,学校推荐我去一家三星级宾馆实习,担任客房服务员。因为之前有过相关实习经历,我本以为会“驾轻就熟”,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家宾馆的要求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让我成了他们的小孙女。1996年10月11日,范用先生对我说:“我给你看本世纪的一大奇迹。”他乐陶陶地拿出一本家庭刊物——《水})。《水》只有16开大,20几页,部分文章是手稿复印件,部分是电脑打字。《水)}的创办人是87岁的白岌才女张允和。我早已听说张家四姐妹是秀外慧中的美女,看到这样的一本柔情似水、朴素典雅的刊物,更加心驰神往。正巧,我做张家女婿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的责任编辑,於是我得以登门求“水”。一进书房,看见桂著二老在花丛中读书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邦康桥 《可乐》2010,(2):M0003-M0003
2008年夏天,我只身一人来到山东威海闯荡。独自在异乡打拼,我内心充满寂寞与彷徨。偶然在街头看到一本杂志,名字很特别,叫《可乐》。冲着这个名字,我先买一本回去看看吧。回到家,翻开杂志,一股亲切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可乐》竟然来自湖北武汉。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6,(5):70-70
你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那里见到一本《人生与伴侣——新养生》,读后倍感亲切,从此我注意浏览书摊,盼望着新杂志的出现。最近,我终于发现了2006年第三期发行,便毫不犹豫地在书摊上买了一本,一口气读完,真是爱不释手。尽管市面上杂志多如牛毛,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个备雨绵绵的日子,无聊的我随意翻开以前的日记本,一片早已压扁枯萎的桃花瓣映入我的眼帘,这不由使我牵挂起它——院外的那株年迈的桃树。它经历了一宵凄风冷雨,是小是“绿肥红瘦”呢?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邻镇一个体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专业户》杂志。凭我多年读刊用报经验我认定它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农业科普刊物。通过《专业户》的引导,2002年我引种的“兴农二号”大豆在镇农业示范园试种,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684斤,比当地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70多岁的退休干部,很喜欢阅读《山西老年》,深深感到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中老年人的读物。  相似文献   

17.
养生信箱     
佚名 《人生与伴侣》2007,(11):62-63
什么事情都要想一想 若水你好: 我是《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的读者,今年三十五岁,我知道在下半月的读者当中,我属于大龄读者了,可是喜欢一本杂志的感觉是无法因年龄的原因而被替代的,所以我还要一直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8.
大约是在十五年前,由于我是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还是被取消了报考大学的资格。苦学了多年只为能做个身残志不残的人,就这样我的梦想被击得粉碎,连同我那颗自幼就学会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心。同学怕我一个人胡思乱想,为了安慰我,送给我几本过期的杂志,是《人生与伴侣》。那个年代,能看上几本杂志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即使心里难过,我还是认真地翻阅了那几本杂志。时间一分分过去,我被那些细致而朴实的文章所吸引,看完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推开久久关着的窗,蓝夭白云映入眼帘,轻轻的风扫过脸庞,我决定重新振作。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写道,“人生岂可轻易放弃”。是的,人生岂可轻易放弃!我要做一个挺胸抬头的残疾人,对社会、对大家有用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姿势     
甘中利 《社区》2009,(17):18-18
朋友发来短信,向我推荐一本新书,是一名家写的,很好,嘱我有空看看。他,是我的一个文友,文字里相识的。交情甚好,也知道我爱看什么风格的书,但凡遇见了,总会向我推荐。我问:“书店可有卖?”他回道:“当然!”于是.跑去书店。打算和以前一样,先买回来,等有时间了,再慢慢看。进书店一看。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20.
刘军 《可乐》2011,(3):4-M0003
我在公司保安室值班,每天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公司里几千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我正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难免对漂亮女孩动心。可是,意乱情迷之后,我还是摇摇头,她们都不是我想要的女孩。逛街回来,她们手里拿的或者是衣服,或者是化妆品,或者是零食……唯独没有一本书刊。我要的是内外兼修的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