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调整,改革的阶段,如何改革我国社会劳动力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是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资源,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符合劳动年龄(我国的劳动年龄规定为: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劳动力只要同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大于自己消费的社会财富来。而社会经济要获得持久快速的发展,必须做到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主要的要求就是尽最大可能使社会上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最佳方式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劳动力能否与生产资料结合以及结合的有效程度,则受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生产资料物质基础、劳动组织管理、经济发展规划、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是联结经济发展快慢、生产率的高低、人们收入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六五”期间仅城镇安置就业的劳动力就多达3500万,据推算,“七五”期间城镇有3000万,农村有7000万多。人口要进入劳动年龄,城镇现有企业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000万要求再就业,农业劳动力约有1亿多要向其他行业转移。我国第三次劳动就业问题尚未解决,可能出现第四次劳动就业问题。我们能否实现充分合理就业,能否避免出现第四期劳动就业问题,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果其他条件正常,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劳动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指导,就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对经济活动进行认真的、准确的数量分析,把握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认真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本质表现社会再生产过程,不论在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还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客观上都要求保持一个内在的合理比例。马克思指出:“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就需要有不同的数量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过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①现在,这个问题又提了出来。这两次讨论都与国民经济大调整有关,并非偶然。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又不能不在许多方面涉及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问题。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了一场“共产风”,不但共了生产资料“产”,而且也共了劳动力“产”。“共产风”  相似文献   

6.
开放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般的人才交流,也不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开放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容之一,是合理地分配劳动力资源的客观要求。第一、开放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中,企业总是力图用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和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的变化都必然引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的改变。而生产技术的变化则从根本上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7.
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这不仅牵涉到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在这里,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关系如何?(三)如何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8.
劳动就业是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对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至关密切。近几年我国的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7—1980年四年中全国安排2,867万城镇待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平均每年717万人。党和政府确确实实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彻底解决。瞻望未来,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年龄构成轻,每年都陆续有大量劳动适龄青年需要安排;广大农村随着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推行,剩余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远比城镇的待业青年数量要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它是实现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这里,我们所要涉及的问题,并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比例,相反,是要研究在生产比例已确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质量如何将对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有什么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寻找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比例失调的原因,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许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生产,并根据生产规模,又把社会生产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通过这些科学划分,分析了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阐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实现市场化,如何实现市场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涉及到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关于社会资源市场化的问题一切经济活动的要素都要成为市场要素,一切社会资源都应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这里,主要从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探索社会资源如何实现市场化的问题。1.生产资料市场化。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物资资料和自然资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能否恰当地配置与合理的利用,关系到经济、科技、社会能否协调发展。我认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关键。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根据桂林的城市性质与资源特点,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具有下述明显特征;一是知识、技术密集度高,新兴产业比重大,服务功能强;二是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三是能源、原材料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四是优势突出,幅射力强,不自成体系。按照这个目标和现有基础,九十年代桂林市产业结构体系大体可作如下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翻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改革进入了全面配套解决深层次问题打攻坚仗的新的历史阶段。但全面配套改革中也有核心环节,也有突破口,也有纲举目张的方法论问题。目为纲配,选准了突破口才谈得上配套。本文就突破口的选择和突破对策谈点看法。 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规定性是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化。而只有劳动力商品化的最终完成,生产资料才能最终商品化。只有劳动力商品化之后,市场配置资源才有可能,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确立。中国的国有经济之所以运转不灵,效益不佳,国有大中企业改革之所以久攻不下,关键就在于劳动力不是商品,不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经营的需要而实现结构性转移。从而企业不能破产,难于转产,工人不能失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劳动后备军队伍,资产存量结构、产业结构难以调整,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劳动力商品化、就业机制市场化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的突破口。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又不是简单地改变就业用工制度所能解决的,于是问题排队最终就排到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上来。这项改革成为整个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确立的关键环节,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分配体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对比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国经济学界正在开展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集中在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的对比关系问题,以及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不是一个经济规律,如何合理地确定两大部类的对比关系等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合理安排社会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按农、轻、重为序组织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有计划发展,即生产力诸要素的有计划发展。众所周知,社会生产发展取决于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的数量,资源的分配比例、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宏观经济计划中要认真研究和妥善安排发展速度、比例、效益等基本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人们认识这个道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就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安定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国家统计局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所显示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53万人外,全国城乡还存在大约1.6亿的劳动力“隐性失  相似文献   

17.
一 劳动力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是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而这种结合的质的规定和量的比例,是随着生产资料的更新和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而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部门和企业劳动力有多余,而另一些部门和企业劳动力又不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这  相似文献   

18.
谈劳动就业     
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一个突出而又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统筹安排好劳动就业的问题。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需要;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我国劳动资源十分丰富,在一定条件下是好事。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丰富的劳动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会上不仅有大量的待业人员,而且企、事业单位现有职工,总的说来,也有多余;农村人民公社的劳动力,不少地方也显得“过剩”。总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这就给我们安排劳动力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一九七九年,我们千方百计地安排了七百多万待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综合平衡是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搞好这次经济调整的关键。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综合平衡,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搞好综合平衡就是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比例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还不够全面,它忽略了经济效果在综合平衡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只是进行速度与比例的综合平衡,而不考虑经济效果,那么,我国国民经济即使实现了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也无法彻底解决浪费大、效益差的问题。因此,要想取得这次经济调整的良好效果,并闯出一条投资少,效益大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在高效果的基础上按比例地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分化的成因及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的分化和流动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分化成因及形势,对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