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绘画一次次波及日本,使日本绘画从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障壁绘、浮世绘到日本画的演变和发展一直受到中国绘画的深刻影响。同时,在吸收中国绘画以及西方绘画基础上形成的极具日本民族特点的日本绘画,也随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给中国绘画的理论、技法、创作、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转型、研究带来了不少启迪,为中国绘画艺术输入了诸多营养。  相似文献   

2.
日本虽然只位于亚洲的一角,但现在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这首先是因为日本人民勤奋努力,其次是由于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文化。回顾日本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日本从古代到现代,是怎样吸取了外国的优秀的文化从而推进“近代化”的。从古代到近代(德川幕府时代为止),日本学习的是中国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汉文的“汉学”时代。  相似文献   

3.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张能泉认为:在日本文学发展历程中,利用中国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随处可见。在古代,从上山忆良的和歌到紫式部的物语、从松尾芭蕉的俳句到观阿弥父子的能乐剧本都留有明显的中国题材的印迹。明治维新以来,虽然日本社会进入了以学习和摄取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时代,但是近现代作家不仅继承了古代利用中国题材创作文学的方法,而且还拓展了中国题材在文学创作中的新领域。他们利用新的文体样式使中国题材  相似文献   

4.
意境之美——谈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若干个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由于与西方绘画有着文化精神上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文明中也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画家们遵循创造意境美的哲学观是分不开的,意境之美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精神在绘画上的集中体现,象外之象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达重点。本文通过大量的美学理论阐述这一观点,旨在从深层次剖析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为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铺路垫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各有不同的渊源、继承、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主的两大东西方绘画体系。外国古代绘画主要是继承了欧洲洞穴壁画的立体、写实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体面造型为主的绘画,后又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以油画为主的绘画艺术。而中国绘画则是继承了中国远古时代岩画、彩陶、青铜器艺术平面装饰性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是:都经历了绘画程式化的时期、以描绘宗教神话为主题内容的时代、以绘画材料的不断改革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学、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绘画、中国雕塑艺术对日本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日本艺术在模仿中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著名和歌歌论著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日本庭园与中国园林和绘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汉唐开始 ,日本输入中国园林文化 ,最初形成池泉园 ,再结合国土环境 ,创造了枯山水 ;在宋元时期 ,中国画风对日本影响极大 ,一批绘画造诣精深的造园家把中国绘画艺术融入日本园林之中 ,在室町时代产生、发展和成熟了书画式园林风格。书画式庭园是用枯山水的形式表达的 ,最初是立式枯山水 ,后来发展为平立结合的枯山水 ,最后成为平式枯山水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上审视,"沉厚静穆"的美学理念贯穿了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原绘画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格。在五代北宋,中原绘画完成了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继而又分化为宫廷的、文人的、民俗的三类不同的审美趣味。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学术文化、王朝政治,甚至帝王宗亲的个人偏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诗画本一律,诗与画本质上趋同性,但两者的融合过程却漫长。作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唯一的有明确教学制度的皇家绘画机构——画学,实行了以诗立题创意的创作引导,使绘画从单纯的再现性艺术向表现性转化,较好地体现了文化交融、文化变格的北宋独特的时代品性,推动了宋代绘画的文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日语谚语产生过程中,全方位地吸收了中国文化。通过所收集的日语谚语数据,可见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日语谚语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日语谚语从中国文化中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这种文化信息传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而且尤如语言活化石般的谚语所蕴涵的精神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言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群体组合,以及在外观上呈现出的大屋顶、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等特色,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16.
日语语言文字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的 ,汉字是由中国引入的 ,而片假名组成的单词大多是引入的外来语 ,外来语在整个文字发展过程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日语外来语的历史渊源及外来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对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谈中国画写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高度凝聚与体现。它的发展历史较之西方绘画具有十分明显的继承性 ,这是由于在古老封闭的中国 ,历代画家总是在他的内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以求突破。中国画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 ,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文化传统 ,而中国画中的写意 ,则是传统中国画中的精华所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画中的写与意的论述 ,强调写意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 ,它对现代中国画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连绵不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传基因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有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需要加以研究和提炼。  相似文献   

19.
从日本出云的考古发现看中国越文化东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日本出云地区近年的考古发现,并以其出土的文物及民俗、信仰各方面与中国越族的历史、文物、民俗作了比较,探讨了日本神话中的'出云王国'与越人东迁移民的关系,特别是随着越人东迁而产生的越文化对日本蛇信仰之影响。这一切同时也表明,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了中国越文化东播的史实。文章还对已往中日文化交流史尚未研究到的北九州以北、西日本沿海一带的古越人活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