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针对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以民政部"积极救助"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区所有街镇与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镇已全部设立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初步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上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现状、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拯 《社会福利》2004,(10):34-3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下称《意见》),民政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全面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陆续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出台了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办法和方案,943个县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已建成示范点347个;共筹集医疗救助基金8.8亿元,上半年支付医疗救助金3.7亿元,救助贫困农村居民491.6万人。  相似文献   

3.
建设前提: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积极转变观念,推动角色转换 2003年,<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建立了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一转变让许多职工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救助站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走以人为本、整合资源、创新求实的科学发展道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管理工作,5年共为18133名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了返乡、食宿、通讯等不同形式的救助,发挥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维护了城市文明形象,为构建和谐兰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 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以来,流浪乞讨现象和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人员明显增多。以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4,(4):32-34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施行。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5周年,几年来,救助管理工作一直在总结、摸索、探索中前行,救助管理工作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从无序到规范.既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有一线救助人员的努力,也有外部环境的推动.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何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救助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原文速读:河南省为了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4,(7):36-3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18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广东、浙江两省救助管理工作情况调查》上明确批示:“深入调查救助管理工作非常必要,调查的目的,一是发现问题,二是研究问题,三是解决问题。对业已发现的问题,要重视研究解决的办法,注意总结各地的经验。现阶段可将各地的办法及时通报各地。”为了落实李学举部长的批示,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本刊特设“救助管理”专栏,刊登各地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做法与经验,以便各地借鉴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发现问题,引起重视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全面贯彻实施,标志着新的关爱性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实施初期,由于没有政策依据,救治救助管理工作无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问题突出,相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首先,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国务院即将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确保社会救助安全网网底不破。国务院  相似文献   

17.
亮点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救助保护政策日趋完善.<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民政部加强了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8.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省长梁保华专门就贯彻实施《救助管理办法》作出重要批示,分管副省长多次协调解决救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省委常委林祥国亲自组织召开贯彻落实“成都会议”精神的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会议。省及各市都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延续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我省按照国家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开始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管理,各地救助管理站严格执行国务院391号令,关爱性的救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价值观提升和丰富了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价值理念 2003年6月,由国务院签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