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音乐与欣赏”的三个重要环节 :1、认识音乐 ,阐述音乐的性质以及理解音乐形象的六个要点 ;2、欣赏音乐的步骤 ,即从感性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性欣赏 ;3、欣赏音乐的具体方法 ,主要阐述欣赏音乐的根本在于认真学习音乐 ,追求高雅艺术 ,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舞台演奏艺术的最佳境界方光耀前言人类远古的音乐生活,由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历史局限,基本上呈现出“创作、表演、欣赏”之“三位一体”的艺术审美范式。人类当代的音乐生活,基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社会进步,大体上表现为“创作、表现、欣赏”之“系统分工”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耳朵的培养,无疑是音乐欣赏的独特手段。欣赏音乐语言,要经历“它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虽比较肤浅,却是基础,而后才是“感情”与“理智”的高级欣赏。感情的陶冶,心灵的美化,只能在音乐语言的感染中获得,而这一切都要靠音乐耳朵的培养。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音乐耳朵”呢?(一)以记忆力的培养,来提高“音乐耳朵”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记忆力的培养,要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无数次的音乐欣赏才能获得。同时每次欣赏应该有意…  相似文献   

4.
民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乐。处于低谷的民乐,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而有人听听民乐曲,也只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多方面需要,推动了民乐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民乐进行改造、创新。于是出现了“新民乐”。“新民乐”的产生,改变了“民乐”的命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交响曲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音乐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人们的交响曲欣赏水平还不高。提高交响曲欣赏水平,应学习掌握交响曲的基本知识,把握欣赏规律。一般而言,可以借助标题,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分析、把握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熟悉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在较高层次上辨析、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6.
周威 《中南论坛》2009,4(2):84-85,94
人们进行舞蹈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辩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就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音乐美学领域的“自律论”和“他律论”之争,由来已久。一般的观点认为,他律论肯定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而自律论对此持否定态度。其实,自律论和他律论都肯定情感对音乐的创作和欣赏过程起作用,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对音乐中的情感的概念上的认定和情感在音乐中起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开设钢琴艺术鉴赏课是对于各专业大学生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钢琴艺术鉴赏课教材选编,应遵循通俗琴曲和经典名曲相结合的原则,音乐理论与欣赏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传统听赏训练与即兴创编小曲相结合的原则。欣赏方式包括“纯音乐”形式欣赏,理性品位式欣赏,描绘性欣赏,综合体验式欣赏。对于学生选修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可采取“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本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教学艺术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我们通常理解的“艺术”是相对独立、具有自身形态、以“作品” (通常称为艺术品 )形式出现专供人们欣赏的如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范畴的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艺术 ,它有其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作品存在 ,可收藏、可传播。而教学一般没有抽象的静态的作品存在 ,虽然它有创作和欣赏 ,但它是将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合二为一的。欣赏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而是手段———即以欣赏式的情感调适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 ,而且这一作品只能让“在场”的学生欣赏 ,它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安详,我的经验是: 一、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 二、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阿诤 《社区》2005,(17):1-1
社区北京市某街道合唱队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社区之声”大型音乐会。据媒体报道,这是全市社区级的音乐团队首次在“国际”级的专业音乐厅演出。这场特别的音乐会,所有的节目均由合唱队成员自编自导自演,而前来欣赏音乐会的观众分别是演员家属、低保人员、特困家庭等。”然而,这场由“业余队伍”演出的“极具专业水平”的音乐会,因为其将近10万元的演出成本,引发了一场争论。正方——演员们说“:从来没有想过能到最高音乐殿堂来表演。“”在这儿唱歌我们很激动!”街道的领导说:“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社区之声’音乐会,鼓励和表彰民间…  相似文献   

13.
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写道:“音乐,以其性质和魅力,在诸艺术中立于无与伦比的地位。”然而,音乐的美感何在,人们如何欣赏音乐,却成为音乐美学上的一大疑难。本文试图就意象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意象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内涵,它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元一体的审美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的完善和飞跃,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大音希声”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提出的关于声音的美学观点。其“大音”即是“道”本身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纯粹的声音。从这种声音派生出世界上一切可以称得上美好的声音。老子以“希声”之音为美,他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老子以“道法自然”的“希声”之音为典范,从而派生出了“弦外之音”的音乐审美观。而“弦外之音”的欣赏层面所揭示出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因此,了解和注重人们的审美取向,借鉴老子基于“道法自然”的“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思想,对现实的音乐审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高校讲好音乐欣赏课面临很多具体问题 ,只有不断完善音乐教师的艺术修养 ,了解大学生的音乐水平 ,科学合理地安排欣赏内容 ,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想象、理解音乐的内涵 ,才能通过大学音乐欣赏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接受音乐的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日后的事业成就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的自身美的塑造,最终表现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健康完美的人。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一生热衷于音乐,从事音乐工作,写出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他对音乐的体会是深刻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能造就人的心灵,教会他欣赏纯洁的享受,发展道德品质。”他还认为:“音乐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专业音乐院、系的声乐教学中,所谓“西洋发声法”的训练,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脱离了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及中国民族的审美心理与欣赏习惯,因而造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脱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济阳县农民在种植大棚蔬菜中,注重利用新技术,注重品牌效益,认真琢磨、研究科技知识,不断创新致富增收新路子。让蔬菜“欣赏”音乐,对蔬菜进行“计划生育”、“补钙”……其招数越来越多,如今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  相似文献   

20.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