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词成语涵盖的范围较广,数词出现的数量从一个、两个到三个、四个。本文提出的“数词对称成语”指的是成语中出现两个数词,而且是以对称的形式(一三位置或二四位置)出现的成语。数词对称成语作为数词成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语义上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修行本起经》中的数词分为三类:基数词、序数词和虚数词。据笔者统计,基数词在《修行本起经》的使用占数词总量的 63%,序数词占9%,虚数词占28%。《修行本起经》中基数词使用具有确指性的特点,序数词使用具有增强条理性的特点,虚数词 的使用具有模糊强化的特点。《修行本起经》中几个重要数词“一”“三”“四”“五”“七”蕴含着佛道思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宁德方言数词“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宁德方言属闽语闽东方言区侯官片。宁德方言数词用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主要从计数开始的三个数字“一、二、三”看宁德方言数词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数词是人类文化发达的象征和标志,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数词的运用自有其特色,关于“三”和“三”的倍数,则为其中之一,前人对它的研究已不乏文献记载,为了使后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其规律,笔者在教学之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试作如下分析,庶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诗三百”,真的“不会吟诗也会吟”吗?是也。然所言“三百”,并非实指,系言其多也。这种含有夸张意味,表示众多数字的数词,即为古今汉语中常用的虚数,如:三、九、百、千、万等等。近人  相似文献   

5.
数词通常被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与数量,具有严格的界限和确定性,但在另一方面,数词在语用中又具有语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三思而后行”、“百战百胜”、“A cathas nine lives”等,其中的数词都已不再表达原先的精确数值,而是转为模糊义了。 数词的这一特点造成了数词翻译的复杂性。翻译实践证明,将原语中的数词完全照搬  相似文献   

6.
赛德克语的数词系统由系数词和位数词组成。辅助数词虽已出现,但还不足以构成一个系统。系数词主要是一到九共9个数字的基本数词。位数词发达,特别是十位数的层次区分非常细致。赛德克语数词在构成时,表现出黏着型语言构词的典型特征。当它表示数目时,更是呈现出严整的规律和整齐的类型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其数量是很少的,总共不超过二十个,即零、半、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可以列举穷尽(自然不包括繁体、异体和已经消亡的古汉语数词)。数词的意义也比较单一,一般大学现代汉语教科书,都描写得很简单,用“表述数目的词”一笔带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它的意义并非那么简单,往往有丰富的内容,有的甚至难以用简单的话说清楚。本文只谈谈“三”和与“三”相结合的一些固定词语。  相似文献   

8.
一、数词性熟语及其义例“一些现成的词组,为一般人所经常使用的,也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和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些总称熟语”,它“包括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数词性熟语,即这些熟语是由一连串数词或数词性词组或数词性术语组成的,它是汉语中一些特殊的、现成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本文列举了下列四类数词性熟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英汉成语中数词“实”与“虚”异同 ,分析英语成语中数词意义——精确 ,实义 ;汉语成语中数词意义——模糊 ,虚义。揭示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影响指涉意义相同的英汉词汇 ,论述了汉语数词“虚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形象思维的特点 ,而英语数词“实化”反映出英语民族抽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头黑发”式“量词短语”的特点作了分析,认为:(1)这类量词短语中的数词只能是“一”;(2)可形成“数词+量词+的+名词”的格式;(3)这类量词短语中的“量词”一般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11.
"定冠词 名词"可以构成新的复合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概念.本文讨论与这一语法现象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现有语法著作中的某些结论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倍数的表达,但"一倍"究竟是和原数相等还是表示"原数×2",似乎还有待商榷。从一则新闻入手,追溯历史时期"倍"的各种用法,探讨"一倍"的确切含义及产生混淆的原因,从而有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一倍"。  相似文献   

13.
年忌是中国广泛存在的民间习俗,主要包括本命年、明九、暗九以及七十三和八十四两个年龄数字。它们是数字崇拜的产物,经历了由"数感"到"数崇拜"再到"模式数"进而形成年忌这一发展过程。对年忌习俗的文化阐释,应该从模式数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民俗求吉心理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小说尚"三"特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从文小说具有突出的尚“三”特征。沈从文小说尚“三”主要表现在人物设置、氛围营造、主题传达、情节安排等方面。尚“三”不是沈从文随意的创作习惯,它有着悠远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以“三”为法的民族无意识潜在支配的结果。探索沈从文小说的尚“三”特征,有利于深化对沈从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探索数字"三"在《哈利.波特》中的文化意义及其建构功能。作者罗琳借助数字"三"的文化意义,设置了完美的人物组合、稳定而多变的情节结构、构建了亦真亦幻的魔法世界。似乎巫术思维里神秘而幸运的数字"三"给罗琳带来了空前的成功,实际上,数字"三"的成数、稳数、满数、概数性质决定了三段式哲学观、三叠式结构的完美与稳定,而一分为三、一唱三叹的哲学与文学方法成就了罗琳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一般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结构一般不能重叠,除非是作状语才能重叠.但是“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一般都可以重叠,而且重叠之后有了多种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重叠有很多种重叠式,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一AA”式和“一A一A”式.文章从诸多视角来探讨这两种重叠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神秘数字“七”再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字"七"在中国民俗中的广泛应用为表象,依据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天体运动节律(即"天道唯七")和人体生命节律(7—8年)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人的生物节律的进一步确认,指出数字"七"之所以具有宇宙数字的性质及巫术的、神话的意义,"获得模式数字的资格",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以上两个节律。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可以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推理概括、计算分析、描述记录5项指标作综合评定,每项指标的权重不同,用加权求和综合评定模型会遇到失效的问题,采用基于联系数的系统态势数值排序可以解决该问题,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作出客观合理的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20.
“万物皆数”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重要思想,它可以解释万物,承载万物,掌控万物;现代数码科技也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如造物主一样营造万物,勾画秩序。在这两点之间可以找出它们的联系,分析万物皆数思想与数字化设计的某种契合,解读现代高科技中数字技术的哲学(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