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呈多元化、流动性方向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方式主要以股份公司形式为主,"管理人"革命使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成为可能,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者在保留了私有制这种方式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经营代理化.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本与知识在社会生产中走向紧密联合.联合起来的资本与知识,一方面共同遵循抽象控制的统治原则而受到马克思的批判,另一方面由于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而具有现实持存的依据.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资本与知识参与社会生产,却关乎根本地具有不同诠释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军 《北方论丛》2021,(4):5-13
知识已经是现代社会中"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整个世界因知识的急剧增长和迅速传播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此,以"知识"为核心范畴描述、分析现代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构想未来世纪社会的总特征,在学术界甚是流行.知识在现代及未来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是培根所始料不及的.在现代社会,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力量,它还是权力、财富、资本,是现代社会发展与演变的真正的原动力.谁想成为现代及未来社会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世界的引领者或主宰者,谁就必须形成和掌控最新的知识理论体系.未来学家们的共识是,知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K(Knowledge)因素.要在未来的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掌握世界范围内不断更新的知识理论系统.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理论主宰的世界,知识理论是引领世界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4.
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静 《齐鲁学刊》2004,12(3):43-46
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出现和知识所具有的"公有特性",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是"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了。但在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依然是"有资本的"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具有了知识化的特征,由此所决定,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演变为知识垄断。知识垄断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存在于马克思原著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终极关怀"的意境感召人类超越现实局限而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我国今天实践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意义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尽管它在本质上否定资本主义,但因其所处的社会存在基础尚未超越资本逻辑统治的全球化时代,因此它乃"立足于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据此,我国制定的发展战略,就不应是彻底否定资本逻辑的"纯粹社会主义"性质,而应是仍然利用资本的力量来发展自身,并据此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合历史规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本义并非"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对"经济现代化"的扬弃。社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社会最剧烈、影响最深远的社会变革,是打破传统社会的各种秩序,建立现代秩序的变革。"社会现代化"要不被搁置或边缘化,就要以资本的"文明化"为动力机制,将经济"现代化"全面嵌入社会运行机理及其运行全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资本"文明化"始终受到资本"绝对力量"的统治,"资本之外"的责任、义务和道德在许多情况下显得苍白、无力。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安排,既注重"资本"的逐利性,又通过"文明化"的路径和方式,约束和限制资本的"不文明"发展,使"资本"能造福"社会"、造福"中国梦",使"资本"能造福人类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崔树义 《文史哲》2003,1(6):139-143
符号分析人员是指"从事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和战略经纪活动的人",接近但不等同于美国职业分类中"专业人员"的含义。他们既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催生儿,也是它们的产物和受益者。由于知识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符号分析人员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知识阶级",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阶级结构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阐述布尔迪厄有关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的社会学理论,考察了他所运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惯习、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场域、区隔等.布尔迪厄试图建构一种由社会空间构成的差异化模型:社会空间是一个差异体系,即根据不同阶级而差异分布的,每一空间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特征,也可以说,社会阶级是通过划分社会空间的各个区域而区分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曼海姆通过对知识社会问题的分析与思想史考察,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知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分层解读,提出了意识形态只是政党与阶级基于利益与权力的需要而形成的谬误意识。这些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但其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知识论层面的含义而忽视意识形态社会存在论方面的意义,并由此表现出的"价值中立论"立场,也是有明显局限的。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新 《江汉论坛》2008,46(2):69-71
马克思是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洞察了市民社会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活动去探讨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通过对以"物的依赖性"为标志的市民社会进行批判,指出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消除人性异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根本缺陷,这一缺陷的克服就是人类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李晓慧 《学术论坛》2007,46(2):106-109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本要素的社会。知识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使得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力度逐步加强,生产关系不断作出调整;凭借技术优势,资本主义确实已经超越了它的历史边界而成为真正的全球体系;传统的左和右二元价值观的划分逐渐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多元价值观并存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国际政治交往中求同存异、竞争和合作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知识资本参与社会生产过程并起主要作用时,将逐步改变消费的形式和内容,对消费与生产、消费与交换、消费与分配等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生产消费及生活消费在各方面将全面体现知识性特征,并可能逐步形成知本家统治资本家的局面.由于知识资本本身的特征,某些社会成员一旦占有知识资本,其消费将是比实物资本占有者更高层次的消费.依靠知识资本的内在因素和国家调控是引导和调节这种消费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的视野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既不同于自由主义所说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二元分离、相互对立的关系,也不完全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统治机器和社会阶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是一种有限度的分离和有差别的互动关系.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层面上,它强调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制度性分离,并认为这种分离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剥削关系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在"国家和社会阶级"关系层面上,它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简单统治工具,国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阶级关系进行调和;同时它还认为,这种超越并没有完全使国家脱离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仍然要服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本质性规定.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与西方主流政治学完全不同的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平等作为人与人关系的本性,在自我否定的社会中实现;只有形成自我否定的社会,平等才能得以存续,这是对共产主义的辩证解析。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人类平等本性的自我异化,是阶级社会阶级强制而导致"中心"与"边缘"的社会分裂。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异化和社会分裂,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物质武器",消解任何外在否定,使劳动从实现资本本性的手段或工具中解放出来,回归人的创造本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平等社会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赖特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似乎既非纯粹无产阶级亦非纯粹资产阶级的中间群体.许多学者主张,马克思的预言并未实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两极分化的理论已经过时.在这种背景下,赖特针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新变化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一般假定和基本框架出发,运用在学院社会学中产生的经验社会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赖特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基于三种剥削形式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中间阶级的矛盾地位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构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从传统资本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从工人阶级到革命大众、从阶级斗争到新社会运动、从商品霸权到景观霸权,这个风景线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革命力量、阶级力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似乎给资本主义注入了起死回生或“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际上却在进一步积累使自身走向灭亡的因素和条件,给人们认识人的解放问题以及走出乌托邦的幻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维度。技术与资本的合谋成了资产阶级的猎心策略,而无产阶级要掌握技术工具来为自己服务,就必须寻求新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把握数字时代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人类历史规律和全球关怀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8.
相比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当前西方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领雇员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传统的阶级观念受到了冲击。资产阶级学者借此为工人阶级唱衰歌,甚至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对革命的依靠力量产生了质疑。针对此,卡利尼科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为工具,指出了当前在阶级概念认识上存在的三种错误倾向,探析了新中间阶级的性质,分析了工人阶级的结构变化和革命性。在卡利尼科斯看来,新中间阶级无法担当社会变革的重任,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可依靠力量。卡利尼科斯对阶级问题的厘析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但也存在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性估计过于乐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关于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由两种因素构成。一是客观的、自然的因素,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冲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等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纲领的客观依据。二是主观的、自觉的因素,即无产阶级为实现一定目标的自觉的、有计划的行动,如怎样组织和使用革命的基本力量,团结同盟军,对敌人开展有效的斗争等。这是无产阶级运用战略、策略的斗争艺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区别于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历史使命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和  相似文献   

20.
一、福建革命党形成的三大条件首先,福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产生,形成了福建革命党薄弱的阶级基础.在中日甲午战后的外国资本和清政府所谓"新政"措施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年福建的民族资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据统计,以福州、厦门、漳州、邵武、长乐等地为中心,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