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5,(4):60-64
徽派建筑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工艺是徽州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何传承文明,保持地方特有建筑风格,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创造徽派新建筑,不少专家、学者和建筑师、规划师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由于徽州山区的地理环境,使建筑物与山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更为近来注重“人居环境”探讨与研究方面提供了真实的例证。近年来,在徽派建筑形式的继承和发扬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维吾尔族的建筑,蒙古族的毡包,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等等。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徽派古建筑和岭南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两个奇葩,两者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岭南古建筑所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混合文化的产物。而徽派古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所形成的徽文化的产物。两类建筑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相似。本文从地域、文化、风格三大方面对两类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用价值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的多样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现为浦江博物馆)位于浙江金华浦江县城区新华东路,是浦江县城区内惟一平丽完整典型的祠堂建筑。现存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所建,为典型的清式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中厅、穿厅、拜厅、寝堂,与两侧耳房构成“吉”字形布局。整座建筑结构严谨,雕刻生动精致,在祠内找不到任何一个蜘蛛网和燕雀,庄严肃然。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沿革于古徽州,是徽文化和徽商的集中发祥地,境内至今保留有大量徽派古建筑、古民居,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这些古建筑和古民居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是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具有很高的价值。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创造性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我们的现实使命和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6.
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建筑形式,完美的融合自然而备受世人推崇。黟县的西递与宏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足以印证了那句至理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木雕,是雕刻艺术的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古朴典雅的木雕,或人物或花鸟,每个挂面都有一出出脍炙人口的古典民间传说与喜庆吉祥寓意。一只喜鹊立在梅枝寓为“喜上眉(梅)梢,”一只猴子在捅蜂窝则为“封侯”之意,蝙蝠和鹿就是“福禄双全”,獾和喜鹊是“欢天喜地”。还有“双马朝庭”、“鹭鸶闹莲”等,湖北民间木雕汇江浙和徽派技艺于一体。从世存作品可以看出,明代的作品,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为主,人物造型粗犷奔放,构图简洁明快,形神兼备;清代的作品,追求精雕细刻,装饰性、实用性、欣赏性更趋完美,注重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摩,追求逼真、精致、细腻、秀雅的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8.
董府,是清末甘肃提督董福祥的府邸。董府建筑,是迄今留存的西北地区独有的保护相对完好的清代建筑样式,是传统的“三官六院”式四合院形制,集南北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董府建筑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是其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雕刻图案和各类造型精细传神,雕刻内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跨越百年的建筑文化遗产,无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徽州社会科学》2005,(4):44-48
为加速黄山市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质量,继承和弘扬徽州建筑文化,努力营造我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清新明快”的人居环境,由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局、市房管局协办,黄山市建筑学会具体承办,于2003年开展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21世纪徽派民居”设计竞赛活动。本次竞赛活动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中文信息》2007,(3):72-76
从杭州向西,越靠近安徽油菜花就越多,而石潭村是安徽最大的油菜花海洋。另外,到了徽州,一些古民居周围的油菜花也很有特色,有“世外桃源”美称的安徽黟县,明清古民居群有三四处,村了依山傍水,古宅幽深,其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13.
黄山短波     
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保护和弘扬徽派建筑风貌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宏鸣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屯溪老街徽派建筑古色古香,市景繁荣,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为黄山旅游大市增色不少。为满足更多外地游客访古猎奇的心理,创建旅游大市,建议屯溪柏树街修复一条“老街坊”风貌。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10,(1):65-65
西递位于黄山南大门43公里,黟县城东8公里处,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六十年的历史。西递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镇政府所在地——西递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1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是黄山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6.
台中林氏宗祠俗称台湾林氏宗庙,为台湾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林氏祠堂。它位于台中市南区国光路五十五号,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称为“尚亲堂”,后数次迁移在这里定址竣工。整个祠堂建筑构造基本上以闽南传统建筑的营建方式为范畴,其中木构架部分,凶系由漳籍名匠陈应彬师传亲自督造,力求造型美学与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最具看点在于其复杂的斗拱组合和优美的木雕线条,以花草、人物、走兽为题材所构成的历史故事,不厌其烦地细描在两廊的屋架上,色彩丰富,构图活泼生动,堪称集体创作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狮林大酒店是风景区第一家四星级的饭店,也是“黄山旅游”上市后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建筑上既保留了古典徽派建筑学风格,又呈现了现代建筑学的艺术旨趣,是人类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结合的典范。其主体被设计师一清华大学的单德启教授称作是“外适内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伦理结晶。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有新安江、练江、渐江、横江、率水、丰乐河、阊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古徽商大部分都是从水路走出去的,就因为古时水路的便捷,才造就了沿岸灿烂的徽州文化。我爷爷和世世辈辈祖辈们都是从万安古镇坐船到杭州、苏州、扬州的。解放后以陆路交通为主,才使得沿江两岸众多古村落没有被破坏,我们应该沿续并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当前徽商在全球有知名度,我们可以重点开发水上“徽商”路线游。古徽州沿江两岸那一幢幢徽派建筑加上两岸的自然美景,这是一条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9.
耘田农夫:徽州老屋窗户特别。有一年,偶到临安八百里养生源去,那里从歙县三阳坑“搬”了一堂屋去。导游指着小小的窗户说:“为什么徽派建筑的窗户这么小呢,因为徽商长年在外,老婆在家就要红杏出墙,所以有意把窗户砌得很小,让奸夫爬不进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家与众不同的餐馆,徽派建筑雕梁画栋,器具古朴装饰雅致,古韵悠悠书香扑鼻;这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当过工人跑过运输,却最终把目光停留在徽菜的振兴和传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