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是一位善于把握和表现男性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了硬汉形象,但也不乏生动的女性形象。《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极少数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海明威在小说中不仅对男性进行鞭挞,表现对女性处境的同情,甚至还透露出其对女性意识的理解。本文从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从发试图论证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通过她所建立的两个镜像关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短篇小说《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时间倒错和多元复式聚焦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于冬云两年前,我曾撰文论述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及其文化价值。①写作那篇文章时,我参考了当时国内外海明威小说研究的有关资料,以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当代欧美小说中的人性异化描写为参照系,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所蕴涵的永恒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5.
论海明威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 2 0世纪世界公认的优秀作家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从其小说的主题思想、海明威式的主人公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充分显示出海明威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主人公与其父母、生长环境和地域文化有着潜在的联系。研究发现,海明威关注小说主人公及其个体发展过程,揭示了地域和文化因素对其创作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海明威对父亲的过度认同和对母亲的过分对立的内心矛盾情愫。  相似文献   

7.
《丧钟为谁而鸣》发表于1940年,海明威在作品里归纳了以前在诸多短篇小说中出现的自杀主题。这无疑是海明威解决他对于父亲自杀这一问题的最明显的尝试。通过与海明威其他几篇小说的对比和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解构,详尽分析了主人翁乔丹的一系列思想变化,并对自杀行为从羞耻,理解到接受的颠覆过程进行了剖析。阐明了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终结了因父亲自杀而鄙夷父亲的矛盾情怀,并对自杀的可能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没有斗败的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言放弃的斗牛士曼纽尔的形象。在小说中,海明威主要通过不同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使用,使主人公曼纽尔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美国作家,被誉为"影响作家的作家"。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将其"冰山理论"推到了极致。《雨中的猫》是海明威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作家践行"冰山理论"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读者深刻体味到小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战后人们思想的迷惘以及夫妻之间感情的隔阂。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结合"冰山理论"来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主题有多种理解.海明威传记材料表明,小说表现了海明威晚年因创作失利和身体病痛等原因而产生的感伤情绪.感伤主题与其他主题并行,恰恰说明了其作为伟大作品的深邃与丰富.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