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系的解读,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培育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而良法的确立也必须是在本土资源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国的法治思想的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对于今天正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从对他的法治思想的论述出发,层层深入,最后得出其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若干启示,主要包括:确立法治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制定良法;慎重立法和重视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人的关系是服从与制定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人们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没有法治理论的指导,借鉴前人的法治思想对于创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开创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新局面不无意义。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实行法治的思想和对法治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及其对如何走向法治的探讨,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某些认识却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生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强调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法治建设推向历史的最高点。作为我国古代最早论述“法治”的重要思想派系,在政治实践方面法家思想对古代和现代的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家这一思想派系的精髓进行有目的的梳理,从而探究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和法家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因而其法治思想存在着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两者在为何实行法治(法治的理论基础)、如何实现法治(法治的主要内容)以及通过法治要达到什么目标(法治的最终目的)等许多方面尚存在重大分歧。分析、研究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不但对于理解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法哲学传统,而且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二者法治理念的异同之处予以梳理、阐释,并从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进一步剖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走向的产生缘由.认为是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在发掘法律文化传统资源的思考中较为关注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笔者认为儒法合流乃是形成中国法律文化特征的思想基础,其中法家思想所独有的某些观点对现代法治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的概念、本质、作用机制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发,形成了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基本原理领域的理论突破与创新。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涵盖了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作用机制论、法治功能论、法治发展论、厉行法治理据论等,具有人民性、辩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鲜明属性,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1.
法治型政府成为十年政府改革的目标之后,亟待从理论上对法治政府的内涵、目标体系及实践路径加以解读。其中,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法治行政等范畴的厘清成为体认法治型政府内涵的理论前设。以此为基础,政府职能、权限、行为与主体的法治化共同支撑起法治型政府的目标体系。在目标指引之下,坚持价值整合与制度创新、主体自律与他律监督、内部自发与外部促动的结合路径,法治型政府的构建才具有达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产党领导和法治。其中,依法治国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它们的谈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然而,对各个概念和它们相互关系的理解依然是歧义丛生。那么,怎样准确地把握它们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这些理论的借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呢?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法治政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全面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为此,首先要大力克服认识观念上和实践上的"误区",科学界定并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政府责任法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强化行政权力的全方位监督机制,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勤政、务实和高效,促进政府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地生态价值的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逐渐引起关注.由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对生态价值观念的忽视、土地规划中生态价值效应的弱化、生态补偿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中的缺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执法监督的缺失、法律责任体系的滞后等原因,导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维度出现失衡,需要在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贯彻生态价值观念,加强土地规划中的生态效应,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并从法律责任体系上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构建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法治政府的生成遵循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法治政府决不是“法治”与“政府”的简单叠加,就实质而言,法治政府是“法治”与“政府”的宪政整合,这一结论是从现代法治的一般面貌、宪政对法治的基本要求以及法治政府的构成要件的关联分析中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现代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理性选择,它主要通过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法律关系框架而展开。契约作为一种理念,在横向层面内含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自由、平等、互惠的价值诉求,在纵向层面也蕴含着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所应有的诚信与责任、秩序和效率的政府人格和施政理念。作为一种方法论,为横向和纵向契约理念结合的法治政府提供了应然性的法治逻辑与和谐社会的实践归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德治"思想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历代统治者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断强化道德在意识形态中的作用,重视道德教化和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德轻罚.传统德治思想的这种特点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以血缘为纽带,政治与伦理高度统一的集权社会.家国一体,政权与族权结合,使得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被纳入到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之中,使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德治"走向"人治".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不仅是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成熟,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上的历史选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说法治与德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但二者应该存在着相互契合的时代底蕴,而且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