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正良 《东方论坛》2007,(1):13-17,22
改革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在继续,相应地,在所有制理论上已有较大突破.但对所有制的研究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对公有制概念的模糊、缺乏定量分析等,从而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对决定所有制及其结构变动规律性的研究、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不清、对不同所有制效率缺乏深入研究、对消灭私有制与发展私有制的关系不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大了改革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属性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科学论断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符合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所有制结构问题,它同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是什么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对所有制结构的影响如何,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有什么客观必要性?这都是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 什么是所有制结构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含义,其说不一。就1981年召开的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理论讨论会的材料来看,主要有四种看法: (1)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无所谓所有制结构问题。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研究所有制结构,就是要分析现阶段各种所有制的形式、性质、地位、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实现问题。 (2)所有制结构就是经济结构。 (3)所有制结构不是指经济结构,而是指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对“经济结构”的概念有两种用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及其结构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性质,它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加强所有制结构和谐性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和谐的所有制结构。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指导,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缺少整体性、和谐性的研究缺陷,在此基础上得出未来所有制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把所有制结构问题当作一个系统和整体进行全面把握,大力开展和谐所有制结构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所有制问题最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引发经济学界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学界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对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作出许多不同的判断。鉴于此,本文对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对所有制问题的争论作一个简要的综述,以反映我国所有制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所有制改革问题上,应当将所有制关系定位于手段范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私有制经济为补充,关于"主导"与"补充"的关系,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在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上,应当进一步探寻更为有效的具体措施,我们应该从"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出发,正确认识国有经济比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从产权理论出发,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中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想:即以农地社会所有为前提,以业主所有为基础的农地双层所有制度,建立双层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一、所有制改革的“启动器”微观经济基础是经济运行的主体,而所有制问题,实质是微观经济基础的构造问题。从理论上讲,所有制的构造方式对应于社会实行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长期经济实践表明,高度集中的计划调节机制难以解决国家所有制企业的效率和活力问题。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所有制问题进行了变通。一是,大力发展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所有制等非国家所有制。整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二是,在国有制的内部,实行了经营权与所有制的适当分离。特别是最近两年,企业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活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越来越接近马克思所设想的公正、公平和自由的理想社会.就目前而言,解决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的定位问题、在个人所有制实现过程中私有制的作用问题、公私并存的必要性问题是我们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趋向协调、实现经济飞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近年来一些同志倡议实行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只是一种改进型的经济责任制,它一不能解决企业的短期行为问题,二不能解决资金的自由流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国有资金和自有资金相结合的新的所有制形式,即“资金双轨制”.这是一种股份制的雏形,它将为我国传统所有制关系的进一步变革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主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个人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经济既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又包括劳动力的广义的个人所有制.我国的个人所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经历了萌芽和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论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更是广为人知。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视角出发,认为正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国有是当前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重点,以及要用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别于传统国有企业监管体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审计监督约束体系构建的视角,对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运营的审计目标界定、主体责权、客体范畴、功能结构、约束内容和评价系统等审计约束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在审计约束体系中持续发挥各种审计主体的监察与制衡等功能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对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中高效率审计约束体系的尽快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总体结构问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发展成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来进行的.新世纪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年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的伟大跨越,这种跨越是在逐步否定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对所有制的重构以体外改革促进体内改革的渐进式方式已进入核心攻坚阶段,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重构微观经济基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关系中的认可和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是现实中遇到的需要从理论上说明的问题.笔者对所有制结构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述评,并根据生产力标准提出了按社会化程度对企业划分层次,通过比较同一层次企业的经济效益找到这一层次企业适合的所有制,进而找到各个层次企业适合的所有制,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关键是国有经济的比例,要全面公正地看待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态问题的理论学习,有不少学者写了论文,各自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态理论的认识与体会。然而,就目前来说,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些理论问题,史学界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大量研究了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和产权关系,提出了其所有制和产权理论,并十分强调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对于协调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产权理论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各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别具一格,早在七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便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制结构中,西德的社会所有制也颇有特色,世界银行中国经济考察团在1985年发表的经济考察报告《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中,将其作为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推荐给中国经济学界。南斯拉夫和西德两国社会制度截然不同,却都存在着社会所有制,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有何共同和不同之处?对我国所有制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