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个受洗的基督徒,老舍之于基督教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历程。相对于晚清乃至五四的启蒙者受到的基督教的影响,老舍与他们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青年老舍对基督教的接受并不是将其作为终身信仰的追随,而是有选择性的理性接受。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老舍已经远离了形式上的基督教,但是在精神上,还是一个标准的基督徒:牺牲自己,服务社会,不顾个人乃至家庭幸福,而将国家乃至人类的光明作为一生奋斗的诉求等等,无不体现了基督徒的殉道与自省意识。基督教并未使得老舍走向超验神学对上帝的追寻,但是却开启了他对人的心灵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中,此种倾向尤甚。特别是1941年之后,老舍着意于用"灵的文学"对国民进行"灵的生活"的唤醒。《四世同堂》是此创作主张的集中显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受洗的基督徒,老舍之于基督教的接受是一个动态的历程。相对于晚清乃至五四的启蒙者受到的基督教的影响,老舍与他们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青年老舍对基督教的接受并不是将其作为终身信仰的追随,而是有选择性的理性接受。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老舍已经远离了形式上的基督教,但是在精神上,还是一个标准的基督徒:牺牲自己,服务社会,不顾个人乃至家庭幸福,而将国家乃至人类的光明作为一生奋斗的诉求等等,无不体现了基督徒的殉道与自省意识。基督教并未使得老舍走向超验神学对上帝的追寻,但是却开启了他对人的心灵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中,此种倾向尤甚。特别是1941年之后,老舍着意于用灵的文学对国民进行灵的生活的唤醒。《四世同堂》是此创作主张的集中显现。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最早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并称“二希”,是西方文化的两大书面源头,二者相辅相成,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督教对欧洲十九世纪初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老舍在1930年代所写的《文学概论讲义》等理论著作中对文学理论现代性进行过深入而独到的探求。他强调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给中国古代“文说”正名;张扬文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反对滥加“利用”文学;重视文学研究的内部研究,不满文学的外部研究;强调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批评文学摹仿说和复古调。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家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中的一位少数民族成员.在社会风行民族歧视的过程中,其民族心理备受压抑,企盼世上所有民族所有人群一律平等,"谁也不要欺负谁".他明确宣示出自己进步的民族观和民族文化史观.他认识到中华各民族必须平等、团结、和谐、互重的道理,懂得"国家至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认为国内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学优长,其文学传统都该得到尊重,一个具有现代文化精神的中国应该鼓励多民族在文化上发出各自的声音.老舍的民族观,闪现着超越民族藩篱的现代人文光芒.他是非政治家和民族学家的中国20世纪知识分子中,极难得的一个具备超前民族观念的人.老舍的现代民族观是对中国多民族共存现实的反馈,是对中华民族新时代人文建设的贡献.在20世纪中国文化人普遍缺乏对民族问题科学思考、普遍不够重视现代民族观念建设的情况下,这份贡献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希腊罗马文化和犹太教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思想源泉,不仅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轨迹。而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主要体现在西方作家对《圣经》中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的借用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本文拟将通过实例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基督教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当我们说起这个名称的时候,内心总会泛起一些兴奋的涟漪。那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人之子觉醒的时代。在那个充满激情的舞台上,思想与文学联袂翩翩,演绎了一出五彩纷呈的历史壮剧。  相似文献   

8.
古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的发端,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英语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早期欧洲文学传统的肥沃土壤,而是从中汲取了诸多营养。总体来讲,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的继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同样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新闻传播在争取受众方面比文学传播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由其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接受者的选择心理入手,对比新闻传播与文学传播在争取受众上的差异,主要是传播方式上的差异,由此略论新闻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就王国维之死提出"殉文化"说与"殉真理"说,通过"以王观陈"的方法来重审二说,不但可能而且必要。陈寅恪赋予"纲纪"以制度与理想的双重维度,以之定义中国文化,切中王国维的关怀与认识,且抓住其与辛亥前后学界主流观点的关键区别;陈寅恪笔下的王国维与王国维笔下的苏格拉底存在多重呼应,二者都是在古典文明衰落、城邦道德堕落背景下知德合一的"理想人物",关乎共通的学术理想;二说主题的转换还对应王国维的治学转向,隐含王、陈共所担忧的西方哲学与华夏固有道德政治学"不相化合"的问题,也暗示知识人在这其中的困境与使命。可见,陈寅恪由"死亡"这一根本问题,带出关乎"生存"的深切思考,所追问的乃是民族盛衰之由、学术兴废之途及知识人进退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迄今整整九十周年了,五四新文学自发生起则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回顾已有近百年的五四文学,它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有哪些恒久价值和魅力仍然吸引我们?在我看来,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大浪淘沙后,五四文学最值得我们珍视和挖掘的是它对于博爱和永恒价值的追求,简单说来就是关于“爱”和“美”的执著而热烈的拥抱。关于“爱”和“美”的文学观与当时的问题小说、问题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那些“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淡化或已不成为问题,但“爱”和“美”的价值诉求本身却越来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建设时期,"浙江潮"的贡献突出地反映在基于新文学建设的理论自觉性,担纲组建新文学社团,创建新文学文体等方面,显示了新文学建设的开山之功.这是浙江作家创新精神的生动展示,是地域文化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张扬.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创作起源于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他的小说创作深受与他秉性、家境、社会阶层较为接近的狄更斯的影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使用的艺术手法与狄更斯极为接近。如从外表进行喜剧性的刻画,夸张的笔触、奇特的比喻和戏谑夸张的语言的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