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上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首选引入的,"体育"在中国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后转传而来的.一个世纪以来,体育在中国也随时代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为此,本文将对体育的学科性和操作性做出评述,分析以此形成的体与美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33-239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构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是中国走体育强国道路的必要举措。近年来,西方学者广泛关注中国体育的发展,并从多角度进行了评述,特别是从竞技体育发展、体育文化国际交流、体育发展体制、体育赛事中的问题、运动员选材退役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述。中国应借鉴其中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为我国新时代"体育强国"之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陶水木 《浙江社会科学》2023,(5):146-155+161
近代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拟办地点经历了从广州、上海到杭州的变化,这是社会局势发展变化使然。1930年杭州全运会是一届创纪录、开新纪元的全运会,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开国人自办全运会、重大体育赛事分省制、女子参赛全运会等多项先河;高扬民族主义旗帜,宣传体育强国、体育救国,助推近代以来的“体育救国论”趋于高潮。1930年杭州全运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了杭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杭州商贸旅游业的发展,对杭州城市空间与商业中心变迁、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这个时期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强国保种"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儿童"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亡国灭种的威胁基本解除,亲美效美情绪萌生并茁壮成长。新中国成立至今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一穷二白且时时面临外来威胁;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渐趋多元,这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现象在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问题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也业绩非凡,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体制实行的是精英体制、举国体制,尽管这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全民体育基础之上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向体育的本质回归,就是要真正向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回归大众体育。中国体育正处在这样一个坎上:中国体育是否需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这样的转型与产业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也业绩非凡,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体制实行的是精英体制、举国体制,尽管这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全民体育基础之上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向体育的本质回归,就是要真正向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回归大众体育。中国体育正处在这样一个坎上:中国体育是否需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这样的转型与产业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上也业绩非凡,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体制实行的是精英体制、举国体制,尽管这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全民体育基础之上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向体育的本质回归,就是要真正向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回归大众体育。中国体育正处在这样一个坎上:中国体育是否需要转型?如何实现转型?这样的转型与产业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构建要以自己优秀的体育文化为基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是人文关怀的健康发展,德行贯穿于各种体育活动内容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机遇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音  任莲香 《兰州学刊》2004,(6):346-346,353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直观预测、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随之而来的城镇社区的快速完善等给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还从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的价值取向、城市社区体育的参与者仍以老年人群为主的人口结构、城市社区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我国城市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年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编纂的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权威性工具书,集知识、信息、资料为一体,准确、系统地记载了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国际体育赛事风云,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及发展,指出军事体育是古代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论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军事特征,指出古代体育理论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2.
瞿优远 《云梦学刊》2006,27(1):154-155
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传媒,特别是体育报刊表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这是由与其相对应的中国受众在数量上、兴趣上和关心程度上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路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小康社会背景下,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观念的转变,体育价值观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文章运用多种方法,解读了在这种变化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性思考。并从现代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展望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4.
张伯苓是著名爱国教育家,是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早在青年时代就投身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也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家,历任天津体育协进会会长,华北体育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理事长,华北、全国及远东运动会总裁判长等职。早在一百年前,他就提出中国应当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并为这一理想不懈奋斗近半个世纪,堪称中国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5.
张欣  田栋栋 《理论界》2009,(3):216-217
申奥成功之后,中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各种体育报纸和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体育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体育画报>中文版自2006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三个春秋.三年间,<体育画报>不仅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体育传媒界站稳了脚跟,还一跃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杂志,这是与其成功的经营策略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以经营策略为视角,分析<体育画报>中文版的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健康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健康事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孕育的鲜活经验以及中国特色体育健康事业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健康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健康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来全面解析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与价值意义,以期为中国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契机主要表现在:1、工业社会即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社会对和谐价值观的需求;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人文危机"对和谐价值观的需求;3、专家学者对人文奥运理论缺陷的清醒认识;4、全球化时代世界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呼唤.而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创自主的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加强国家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力度,加强国家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创新,是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人们对近代体育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近代体育项目和以其体现运动内容为主的近代体育思想也广泛兴起,中国近代体育进入到一个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进步体育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体育研究,以及对推动我国人文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宋时期城市的繁盛,素为研究者注目。从体育的角度去看,其体育的发达也堪称是中古代城市之冠。本文从商品经济与体育市场化的关系入手,展示了宋代市民体育娱乐活动的市场形态与商业化经营。体育娱乐市场的新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杨贤江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俩人在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都为中国二十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在论及体育的功能时,陶行知与杨贤江均认为体育具有身心两健,养成完全人格的特殊价值;在德、智、体三者关系上,他们均主张三育并重,健康第一;在健康教育方法上,他们均提倡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相同之处.但在体育理论方面,杨贤江注重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陶行知则更多的关注于体育社会属性的研究;在体育实践方面,杨贤江主张在大自然里进行自然的身体活动,陶行知则主张体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之所以同中有异、特色鲜明,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时代生活背景的相同与学术经历的差异.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堪称中国现代体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我国今天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