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庐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泰东书局发行),问世于一九二○年六月,是打开我国小说无史局面的第一部著作,较之1923年12月和1924年6月分别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下两卷本为时要早,在当时杂乱而繁伙的作品中,能寻出一条进行研究的线索来,张静庐先生实有开  相似文献   

2.
“话本”的概念和理论,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不仅普遍接受了这一理论,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些推演,从而描述了我国白话小说发生、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小说史都在有关章节中详略不等地按照鲁迅先生的观点讲述了宋元话本和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也就是说,以鲁迅先生的话本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白话小说史已成为我国文学史、小说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自1965年日本已故学者增田涉《论“话本”的定义》一文发表之后,却使得海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发生了动摇.就以中国大陆而言,近年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颇具权威性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学科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新文学史著的编撰得到了重视,其中小说史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小说史的编撰在这次重写文学史的热潮中,表现出了调整与拓展。其不仅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事件的评价作出了调整,更反映在小说史体例的变化上,专题史受到青睐,人物史、流派史、文体史、思潮史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说史体例上的变化直接变现出小说编撰学术化的倾向,体现出了小说观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体例的变化,透析小说史编撰模式的转变和小说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 自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列出“讽刺小说”这一小说类型,并以《儒林外史》作唯一代表之后,“讽刺小说”作为《儒林外史》(下简称《儒》)的小说类型定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鲁迅先生抓住了《儒》最主要的美学特征,由此出发而对《儒》作出的高度评价是准确和公允的。不过,当我们在对《儒》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时,就不能仅用“讽刺”去囊括作品所有的审美特征。事实上《儒》除了通过对否定性人物、现象的讽刺去揭露批判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6.
<正> 潘允中先生的《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以下简称《概要》)是继王力先生《汉语史稿·语法的发展》之后,全面系统地描述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的又一部专著。它在论述中“注意一个‘史’字,力求做到上联甲骨、金文和《尚书》的语法材料,下系近代乃至现代作品”(《概要·前言》),同时注意吸收近二十年来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的新见解、新成果。无可置疑,这是一本好书,在汉语语法史的研究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虽然对传统文化多有反思和批判,但对其中的精华也从不拒绝吸收。 只要细看《中国小说史略》中诸多赏音至论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类声情并茂的诗句(先生所留下的近七十首旧体诗多臻绝唱),就不难悟出他与民族文化渊薮的密切关系。先生曾在《〈木刻纪程〉小引》中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  相似文献   

8.
贾雯鹤 《天府新论》2004,(4):142-143
任昭坤先生的《三国演义》军事校注本2 0 0 3年8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既是《三国演义》研究,同时又是三国研究的重要成果。《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向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1〕之说。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谓其“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2〕。因此,从《三国演义》入手去考察三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一直是三国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小说、历史互证,犹如诗、史互证一样,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研究。这种结合性、交叉性研究往往可以突破单学科固有的研究模式,易于形成新的学术见解。可以…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晚明的浮世绘”的长篇巨著《醒世姻缘传》,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对中国小说作了全面评述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没有提到它.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以家庭生活和官场生活为中心 反映了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胡适称它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是“研究十世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必备之书,胡适的话不是过誉之辞,但仍未引来人们时此书的青睐.本文试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小说创作在其中尤占重要地位。人们回顾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成就时,无不推崇《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奠基作用,而惟对《故事新编》这部新奇的小说集却仍多疑惑,争论不休。 《故事新编》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集?应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 《故事新编》中的八篇作品大致是在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补天》、《奔月》、《铸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自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众多小说史、文学史在章回小说发展期限划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鲁迅分为“明代小说”、“清代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分为“明初的小说”、“明中叶至明末的小说”、“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近代小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为“明代小说”、“清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有益开拓——评《中国中篇小说史》程王月目前,我国出版的小说史研究专著已有许多,王万森、张达合著的《中国中篇小说史》(百花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中篇史》)无疑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它以中国中篇小说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试图说明它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从小说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多半是以志怪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国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只是“粗陈梗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但是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登上了文学的殿堂。这时,文人作家、编辑工作者,也着手大量采集民间的“街谈巷语”、稗史逸闻,“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干宝《搜神记序》),编撰成小说专集。一时间,志怪故事,风起云涌,繁衍孳蔓,蔚为大观。可惜许多作品久已亡佚。鲁迅先生据唐宋类书引辑志怪小说故事凡三十六集,计一千四百三十九则,编成《古小说钩沈》一书,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现有材料看,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除了一些确属无稽之谈与封建糟粕之外,就主流说,清新、自然、质朴、奇特,是中国小说史发轫时期的作品。尤其那些采自民间的故事传说,在汗漫的志怪小说丛林中,闪烁着夺目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产生于诗歌和戏剧之后,但它似乎天生具备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强劲气势。它在吸取诗歌与戏剧有机成分的基础上茁壮成长,青出蓝而胜于蓝,渐渐“成为各时代文学气候的主宰者”。长久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英国小说的研究,或以个案、人物,或以断代、专题,或以综合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成果颇丰。断代史研究方面,如侯维瑞的《英国现代小说史》,翟世镜的《当代英国小说史》,刘文荣的《19世纪英国小说史》等;专题性研究方面,如阮炜的《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评论》,朱虹的《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李维屏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氏专著奠定了新的、更完备、更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绝不能闭口不谈夏氏《小说史》。只有将夏著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才真正称得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性质的作品,郑振铎称它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海峡两岸的学者,对于我们民族的这一宝贵文学遗产都十分珍视。为了促进对《金瓶梅》及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本刊自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起特辟《金瓶梅》研究专栏,同年第五期刊载了杭州大学徐朔方教授的《评<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一文。《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一书的作者、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台湾新闻报》第八版发表了《学术研究与批评——请教大陆学人徐朔方先生》的答辩文章。下面摘要转发魏子云先生的此文。同时,本期还发表了徐朔方先生对魏子云先生答辩的复文。 我们认为,海峡两岸的学者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商榷,是一件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祖国学术事业繁荣的好事。遗憾的是,本刊一时尚无法直接与魏子云先生和《台湾新闻报》编辑同仁协商发文事宜,故而只好将魏子云先生的文章略作摘要,作为学术信息发表,以飧读者。我们由衷地欢迎更多的学者参加讨论,广泛、诚恳、友好地交换意见。对此,本刊预致谢忱,并将竭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卞之琳的小说《海与泡沫》描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一群知识分子的垦荒生活。小说文本采用了两套话语:一套是大家经常在各种集会上看到、听到的“原则”、“纪律”;一套是要靠别人作注释才能明白的、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言说的话语。在这两套话语中,后一种话语不仅常常包含着前一套话语中的真实意义,而且往往构成为前一套话语的“反题”。《海与泡沫》中的各种话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集体开荒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游戏语言”。这样的“语言游戏”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因此,《海与泡沫》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的一页,它赋予这部作品于小说史之外的另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汝梅教授等新著《中国小说理论史》 ,作为“中国小说史丛书”中的一种 ,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面世了 ,这是古代小说研究的一项可喜的新成果。著者多年来给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研究生讲授《中国小说理论史》 ,结合教学研究小说理论与批评 ,在撰写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基础上 ,写出该书。该著是著者长期探索、积累的成果。该书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 ,文字精炼 ,可以说是一部厚积薄发之作 ,具有开掘创新的特点。一是新创性。最具代表性的是书中提出了关于两种小说观念的问题。过去 ,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小说理论成熟较晚 ,一般说是在明清时期 ,而如是…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的古代文论研究,起步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陈钟凡先生首先涉足这一领域,于一九二七年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尽管此书仅七万余言,然其开拓之功是不可抹煞的。稍后,郭绍虞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四七年分别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初步奠定了“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其间,还有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以其简明与清晰的特色,在当时学术界独树一帜;方孝岳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按时代,分专题阐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此外,还有朱维之先生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和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前者重在缕析“思潮”,后者实以“文理”取胜,但都缺少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前,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只编著出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近年来,却编著出版了一些专门史,这标志着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新进展。由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王长水、韩之友、蒋心焕、韩立群执笔,编著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几种专门史之一种。在现代小说史方面,它是国内出版最早的一部,这就值得引起重视。鉴于各种专门史的编著工作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研究一下《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成就与不足,就可以为后来的专门史编著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丰富,血肉丰满,这也是这部专门史的一个优点。我认为,一部好的文学史,应该具备下列六个特点:展示全貌,突出重点,勾勒特征,理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