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主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过程,出现了两次“弗洛伊德热”。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部分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传播流行。从1949早起至197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转入沉寂阶段。第二次传播热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这次热潮波及广大青年学生并深入到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中,因此,其影响较之第一次更加广泛深远。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传播中所出现的曲折反复,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弗洛伊德主义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其理论缺陷又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我们对它要深入研究,发挥其积极作用,清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宏 《兰州学刊》2008,(11):74-76
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早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形成并得以发展,其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并认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天生的国际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阶段发展理论受到强烈挑战,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观点盛行。  相似文献   

3.
百年撒拉族族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撒拉族的族源;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学者的研究和探索,撒拉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本文将撒拉族族源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诞生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走过了西方从自然经济到现代商品经济几百年的历程,作为主流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其转化为民众的思想智慧的发展过程,也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时间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为第一阶段,70年代后期之后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90年代到当前为第三阶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自觉发现、自主解读和积极塑造的30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学科恢复与理论引进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政治学理论具有浓厚的革命政治学或阶级政治学色彩。第二个阶段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具有鲜明的西方化色彩 ,主要是对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引进、介绍、诠释。当前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即政治学人开始有意识地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体现时代面貌的政治学理论。从革命政治学到西方政治学 ,再到建设政治学 ,体现了中国政治学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当前在构建建设性的本土政治学的努力中 ,由于受前两个阶段形成的理论框架、思维…  相似文献   

6.
以二战结束、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为界,可将国际金融合作划分为四个阶段:二战以前;二战以后至1973年;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四个阶段的历史特点表现出国际金融合作经历了内容由简到繁、层次由低到高、程度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和形式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鲁涛  莫志斌 《云梦学刊》2013,34(1):54-58
李达史学思想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达思想众多研究领域中,李达史学思想研究稍显单薄,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李达的唯物史观研究,李达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问题研究,李达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影响研究等四个方面。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不过,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缺乏从史学理论的高度对李达的史学思想进行整体的考察和系统的概括;第二,缺乏从史学近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李达史学思想的地位;第三,缺乏对李达的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及其运用方面的研究;第四,缺乏将李达与同一时代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人力资本与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文明取替自然经济文明显示着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轨迹.这个取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英国产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现代文明的发展就进入第三阶段——认人力资本为依托型的经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国家 ,如何认识经济发展的内容 ,大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内容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阶段 :建国之初到上世纪 7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是第二个阶段 ;2 0世纪 90年代初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内容的认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长期思考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其基本线索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三个代表"思想开始萌芽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三个代表"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思想最终形成阶段.第四阶段从2001年"七一"讲话至今,是"三个代表"思想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政治学在西方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研究日益凸显,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不断融合,以及研究视野由国家转向世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胡跃进 《云梦学刊》2007,28(5):113-115
印象派是一个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以法国画家莫奈.雷诺阿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可分为前后相承的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1949年,刘海粟等人起主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先是否定,后来得到中国应有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政治学在西方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研究日益凸显,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不断融合,以及研究视野由国家转向世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农业经历了两次剧烈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1949年,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户"耕有其田",调动了农民压抑已久的积极性,农业短期内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次将土地使用权还给农民,农民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获得迅猛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而得到基本解决.然而我们注意到,第一次大转折的后期发生了问题才导致了第二次转折即农村改革的开始,第二次大转折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杭州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和张旭昆两教授合著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一书,在论述体列、研究模式以及理论观点等方面都有创新。西方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迄今已有500年了。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即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之为革命和综合.其中公认的革命和综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的所谓“凯恩斯革命”。第一次综合是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一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到 2 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主要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大肆歪曲和攻击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 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滞胀”后到 80年代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主要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开始逐渐感兴趣 ,并掀起了一阵热潮 ;三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90年代以来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热度虽然减弱 ,但研究继续不断。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其中大致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创阶段,时限为从19世纪40年代初至19世纪40年代末,即《共产党宣言》的正式问世。第二个阶段为确立阶段,时限从1848年至19世纪70年代。第三个阶段为深入研究阶段,时限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恩格斯逝世。列宁、斯大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唯一科学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9.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历程与政策范式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作为社会转型中制度安排创新推动力和催化剂的公共政策活动,在较为迅速的社会变迁中会发生范式更替.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政策活动经历了三种范式的演变,从批判理性动员型范式,经过经济理性引导型范式,过渡到社会理性服务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