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批判理论”最初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提出的。早在1932年,霍克海默就提出要建立一种“从整体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理论。1937年.在《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小,他把这一理论正式称之为“社会批判理论”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哲学即批判理论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东西”,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1]霍克海默关于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社会功能的观点.匠映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思想和政治倾向。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何影响的代表人物。’一…  相似文献   

2.
评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合理性的批判胡辉华从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起,对理性的批判一直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在霍克海默看来,启蒙运动两个响彻云霄的口号之一———理性(另一为自由)已逐渐裂变为客观理性与主观理性。启蒙运动的实际历史...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因发源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而得名,它的创始人是霍克海默,著名代表人物还有:马尔库塞、阿多诺、弗洛姆、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既是当代人本主义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4.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共同的和永恒的理论主题。法兰克福学派将它看作是传统理论的突出表现、当作批判理论的对立面来加以批判。从其形成起,实证主义便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攻击的主要目标。批判理论家们对实证主义流派批判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霍克海默重点攻击逻辑经验主义;阿多尔诺着重反对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马尔库塞主要针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第一、二代的实证主义。但是,他们对各种实证主义流派批判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大致相同的。下面,我们将从问题的角度来评述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说起法兰克福学派,人们首先想到的不外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和哈贝马斯这些名字,稍具学识的人还会提及本雅明乃至波洛克等等。相形之下,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的名声则要小得多。其实,施密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思想家中的左翼代表。和哈贝马斯比起来,他更加忠实于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30年代开创的“批判理论”传统,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家宝”之美称。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大名鼎鼎的阿多诺指导下,施密特完成了题…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和主体性的丧失,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总体异化作出了全面的批判,然而,随着对资本主义不同发展态势的深度体验,他们逐渐觉察到资本主义一体化趋势的强大,洞悉到一体化背后的同化机制,因而在考察同化的理性根源的基础上,他们对同化的总体性及其消极影响作出了分析,从而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同化理论。本文主要以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为代表,厘清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同化理论的基本理路,并指出这一理论的偏失与遗憾,以便对法兰克福学派资本主义理论的完整把握有所碑益。对理性的…  相似文献   

7.
于濯 《理论界》2009,(3):172-173
法兰克福学派依据霍克海默20世纪30年代的提法,自我标榜其理论是"批判的唯物主义",后来马尔库塞称之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了其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础.作为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学术研究组织,因其成员多为犹太人,所以纳粹上台后纷纷成为迫害对象,不得已而转移到美国,本以为摆脱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却难逃美利坚的文化操纵,因而对文化的批判成了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40年代的主题.本文力图以此为着眼点,从三个方面阐释大众文化的时代属性,并挖掘其得以形成的理论土壤,展示它继往开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但从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从霍克海默到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对批判理论最新发展如霍耐特、维尔默、奥菲①等人的研究则比较缺乏。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的《蔑视与反抗》②出版以来,这一状况大为改观。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一书③,又是一部具有补白性质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降,法兰克福学派以《启蒙辩证法》的启蒙语境为逻辑原点,探寻启蒙主体从病态的支配性到与自然、他者、自我逐渐和解的艰辛历程,从而提出了关于启蒙主体的不同批判指向与重构方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描绘出批判精神、平等交往、承认他者等新型启蒙主体的三维解放图景。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推动启蒙主体的交往模式转型,霍耐特则将启蒙主体与他者的和解建立在为承认而斗争的规范基础之上。法兰克福学派三代学者对启蒙主体的批判与重构,在回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重释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其逐渐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域,所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一定程度上被其方法论的妥协性和空想性所消解。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界对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的研究不系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关于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色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理论来源研究以及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困境等方面,而关于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零星地反映在这些研究的文本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是其构建批判理论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谷宇 《社会科学家》2012,(7):149-152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批判,体现了理论的锋芒和力量,其咄咄逼人的批判性有着深刻的哲学、文化和美学渊源。社会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基础,精英主义的文化观是批判的思想立场,自律与否定的艺术功能观是批判的实践武器。批判精神是法兰克福学派为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霍克海默认为,传统理论的实质就是非反思的科学化的知识性理论。这种科学化的实质决定了传统理论的非反思本质。霍克海默倡导的社会批判理论并非是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理论,而是他所倡导的人类理论不能忽略和回避的致思原则和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3.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走出来的哈贝马斯,在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他的至深影响,又展示了他与老式批判理论的不同.此种不同表现在哈贝马斯完成了从意识形态批判向语言批判的转向,说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的疏离.就批判现实而言,哈贝马斯批判角度的转换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批判立场,而导向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语言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4.
论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启蒙批判早期进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1937年,霍克海默发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倡导将哲学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著述就被称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卢卡奇等人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以物化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语言批判与美学批判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芬伯格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的技术批判理论集中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众家之长,超越了单纯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思想。芬伯格主张通过社会中以技术为中介的机构的民主化来解决技术统治的矛盾,规避技术的负面效应。这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