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面具     
李剑鸣先生在本期《论历史学家在研究中的立场》一文中提出,历史学家研究历史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要保持中立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智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所论极是。然而,历史的吊诡却难以让人看清其中的真伪。有时真怀疑历史的意义和作用。历史学的功能和意义是让人们知道真实,给后人以借鉴,从而变得聪明,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然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多少呢?历史是给谁看的?谁真正需要历史呢?是黎民百姓吗?有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翻遍古今中外浩若烟海的史籍,又有几个老百姓列位其中?他们在历史中没有“惊天地、泣…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面具     
李剑鸣先生在本期<论历史学家在研究中的立场>一文中提出,历史学家研究历史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要保持中立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要以最大的智慧和心智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所论极是.然而,历史的吊诡却难以让人看清其中的真伪.  相似文献   

3.
面具与渲泄     
面具与渲泄张怀民陈波面具出现得很早,在很多原始部落就存在了。在原始初民那里,面具有几种用途:一是用作狩猎时的伪装,以招诱野兽;二是用作图腾的象征,在举行某些仪式时使用;三是用作巫师施行法术的工具;四是集团之间发生冲突时用以威吓敌人。面具奇形怪状,不失...  相似文献   

4.
满族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人为主体而形成的,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先秦时期的肃慎,汉朝和三国期间的挹娄,南北朝时代的勿吉,唐朝时的靺鞨,以及宋、辽、元、明时代的女真,都是满族的先人。 满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我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及蒙族等邻近少数民族有着紧密的关系。历史上满族就有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满文创立之前,满族曾较长时间内,借用着蒙古族文字,因而在满文创制后,在满语中也仍沿用着不少蒙语意音之词。十六世纪末,女真人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部,并开始了征伐海西和东海女真人及其他各部的战争。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满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汉、蒙古、朝鲜等民族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继续借用蒙古族文字已远远不能适应发  相似文献   

5.
酒,满语称“阿鲁克艾”。满族先氏早就有饮酒风习。古籍中记载:女真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女真皇帝金世宗回故里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境内),宴宗室于皇武殿,君臣欢饮。当时,亲戚团聚,朋友幸会,战士出征,都用酒助兴,以酒壮胆。延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饮酒之风更烈。宴会,盟誓都离不开酒。只是饮酒的方式颇为别致,不象汉族等民族,先喝酒,再吃饭,而是食罢以簿酒传杯而饮。  相似文献   

6.
满族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松漠纪闻》记载:女真人在婚嫁喜庆之日,饮酒之后,仅留上等客人饮茶,可见茶食之贵重。 满族在入关前,喜饮马奶、牛奶、羊奶。入关后,受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城镇的满族也开始饮茶,以绿茶、花茶为主,也有饮红茶者。而且待客必有茶,其茶具多为带盖的瓷茶碗,精巧美观,琳琅满目。 农村满族人也有饮茶习惯,不过他们饮的大多是自己制作的土茶,如有用春天嫩柳芽焙制的柳蕾茶,常用来待客,喝了能清火败火明目。陶弘景伤科中载:“柳叶煎水可洗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柳根可治黄痤、百浊。酒煮熨,可治风肿,止痛,消肿去瘀。”可见柳蕾茶是有一定健身疗效的。还有一种土茶,用野玫瑰叶(间或有少量的花)、黄芪、达子香(一个山杜鹃花)叶晒干泡饮,也十分清香。用炒糊的小米泡茶,也是一种饭后助消化的土茶。依兰、双城一带满族还喜饮一种酸茶,用黄米面加豆面发酵后,熬沸饮用,味带酸甜,十分好喝。  相似文献   

7.
满族婚俗     
一、婚姻满族一般以一夫一妻婚为普遍形式.一夫多妻婚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的,只能认为是偶然现象.对满族来说.一失多妻婚是从汉族传入的上种近代风俗.据说有钱有势的汉族中间 一夫多妻潮流行很广.富裕的满族人直到中国的新法律将妻子数限定两个以前,娶5一6个妻是很平常的.娶亲姊妹俩做妻的事不受任何限制.但怕引起有些未婚者的不满,满族人不愿意把姊妹俩嫁给一个人.总而言之,女性不怀孕者除外,一般来说,满族不认为一夫  相似文献   

8.
《优雅》2003,(6)
  相似文献   

9.
北方面具文化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面具文化是北亚、东北亚众多原居住民族固有的信仰文化特征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北方原始文化遗存和岩画中,假面造型艺术或实物屡有发现。我国古文献《山海经》、《白虎通》所载“九面人首”、“人面鸟首”、“其人翕形”,恰是北方古人类习用的民族徽记或原始宗教行为的某种假面造形反映古人原始崇拜与信仰心理观念。北方面具形态,可分为萨满祝赞面具与各民族民间娱乐欢舞面具两大类。这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族、满族中,均可见到。了解分析满族及其先世传统的面具舞蹈的传承与演进状况,特别是《清史稿》所述面具舞的特征以及后来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情况,对于深入探考北亚和中国北方面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满族向有尊长爱幼的民族传统,尤对族中耆老,阖族晚辈敬之诚谨。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载满族“俗尚齿,不序贵贱,呼年老者曰马法。马法者汉言爷爷也。”此外,在清人随笔中也多有满族敬老的风俗记述,凡族中年高者欣逢辰瑞,全族有庆寿和颂寿之举。  相似文献   

11.
满族棋弈     
辽金时期,中原的棋弈就传入女真腹地,宋人满皓《松漠纪闻》记载:“道宗末年,阿骨打来朝,以悟室从,与辽贵人双陆,贵人投掠不胜,妄行马,阿骨打愤甚,拔佩刀欲刺之,悟室急以手握刀鞘…….”这里的“双陆”是古代的一种棋类,据辽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的双陆实物,其棋盘为长方形,在两个长边上各雕一个月牙形纹样,左右各有6个圆坑,雕处深以百色,盘上堆放着30粒椎形棋子,黑白各15粒,旁边还放有两粒角骰.从洪皓的记载来看,阿骨打不仅精于此术,而且视其为重.当辽贵人欲打赖时,阿骨打几乎拔刀相见.《松漠纪闻》记载了当时“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或六,多至十博者,蹴向如南人茶肆设棋具也.”可见双陆棋在女真契丹的平民中广为流传.此外,围棋也相当流行.  相似文献   

12.
满族海猎     
满族故土本东滨大海.绵延数千里的海岸,居住着满族先民,他们是闯荡大海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3.
满族鹰猎     
在古代,满族先民用鹰捕获野物,俗称“放鹰”.  相似文献   

14.
满族渔俗     
昔日的满族将下江河打渔、采珠,出大海捕猎都称之为“打牲”。清代东北的打牲衙门直接管理这些事务,满族很多古屯,是猎村,又是渔村。满族的直系祖先就是以“围网”作部落名。一般一幅围网七人操作,领头人叫“网达”,有如狩猎的“猎达”。网达不仅是捕鱼能手,而且多是有威望的长者。网达能识别“网口”(渔场),每条江河,每个湖泊,都有鱼群集中的网口,分布着不同的鱼群,比如:镜泊湖的东大泡、西大泡盛产湖鲫,达达泡盛产鳟鱼、鲤鱼,夹吉必拉盛产红鱼。网达掌握了网口,也就是掌握了鱼情,这是围网成功的前提。满族捕鱼多在春、秋、冬三季。 春捕。春天,到了鱼汛高峰期,江河两岸的满族全家出动,驾着“扎哈” (能坐二、三人的木制小船)和“威呼”(独木舟、仅容膝),带着鱼网、鱼叉、  相似文献   

15.
16.
满族采珠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珠是往昔满族捕捞业中重要项目.所采的珍珠,(?)为东珠,古时候也称“北珠”.洁白、晶莹、圆润,大的直径达半寸,小的如黄豆大小.渤海、辽金量,做为重要的商品与贡品,记载于史册.清代,乌(?)与牲衙门内设“珠轩”,专营采珠,成为皇家专用(?).女真人的采珠方法很独特,每年农历四月至八月,成群结队,乘坐独木舟,来到河岔幽谷,多次潜入水中,捞取河蚌,然后—一敲开.寻找珍珠.得东珠放在鱼皮袋和桦皮盒里.  相似文献   

17.
满族冰戏     
古代女真人到了冬季将兽骨缚于脚下,滑冰行军或出猎。传说阿骨打发现铁利部人穿冰滑子在冰上行走如飞,便推广到军中,取得了奇袭达鲁古城的胜利。(见《女真传奇》)。 到了清代,出现了冰刀,分单刀和双刀两种。冰刀钉在木板上,再把木板捆在鞋上,这就是冰鞋。 据史籍记载,努尔哈赤曾在浑河主持过跑冰戏(滑冰比赛)、跑“形头”比赛。清朝入关后,每年阴历十月清帝要在北京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滑冰,参加的八旗将士达一千六百人(每旗二百人),身着战服,背插小旗(衣服和小旗的颜色和所属旗色相  相似文献   

18.
伊通满族博物馆是展示满族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专业博物馆,建于1987年6月25日,始称伊通满族民俗馆。2002年,移地扩建后,改称伊通满族博物馆。2008年10月16日,被中国民族博物馆确定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满族是肃慎的后裔,有记载的历史已三千多年,从来就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都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特别是公元八世纪“渤海”时期的文化更是十分繁荣。在历史上,满族的发展几经波折,文化也屡遭破坏。但是历史是割不断的,及至一六四四年满族入主中原以后,由于更进一步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使得满族  相似文献   

20.
百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签发《科普倡议书》,向伪科学宣战!向封建迷信宣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