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3,34(3):93-100
所谓“毋”字句是指出现否定副词“毋”的单句或分句.本文研究了出土战国文献中“毋”字句的谓语、宾语、宾语中的定语,还研究了这种句子中的状语、补语以及主语和主题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文章基于大量“把”字句语料,从论元角色理论视角考察了“把”字句宾语论元角色的诸多特点以及论元角色的指派等。“把”字句宾语具有论元角色多样性和强受事性特征。另外,轻动词结构可以较好地解决“把”字宾语论元指派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亚亨 《中州学刊》2012,(3):204-206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汉语“在”字句是用介词标记“在”构成的有标记句式,在使用时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介词标记“在”在构句时与英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差异较大,表义复杂,“在”字句成了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学习汉语句式的难点和重点。在对比基础上,考察留学生学习“在”字句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进 《殷都学刊》2009,30(1):118-125
概述近年来近代汉语中"被"字句的研究情况,针对"被"字句研究中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做了初步的讨论:语义色彩问题、不表示被动关系问题、"被"字后的多VP结构、"被"字后动词带宾语、主语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引言“有”字句是指动词“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例如:他有两个妹妹。典型的“有”字句句式大体可分为三段:前段,即“有”前的主语部分;中段,即谓语中心词“有”,包括“有”加上它的状语或动词加上“有”等;后段,即“有”后作宾语的部分。本文以A代表前段...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中的“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详细考察《醒世姻缘传》的“把”字句的基础上,发现了该书“把”字句的两大特点:句法结构的复杂性和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并由此推论:《醒世姻缘传》成书的明末清初,是“把”字句使用最为宽泛的时期。从那时到现在,“把”字句经历的是一个限制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其他介词分担了“把”的部分职能,使“把”字句在现代汉语里从结构到语义都呈现出一种比较简单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字句的生成与“把”字句各构成要素的语义类型及各构成要素之间语义的相互制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把”字句的各构成要素的语义进行科学地分析,有助于把难点相对分散,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科学性,为教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汉语中,人称代词或指人指物名词可以直接做处所宾语。而到现代汉语中,它们后面要加上“这里”“这儿”“那里”“那儿”,才能构成处所词语做处所宾语。本文追溯了从先秦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这一历时演变,从中可以窥见汉语语法格局各个部分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藏族学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听到一些藏语式的汉语,看到一些不符合汉语遣词造句规律的句子。如“她我们班主任是。”“我铅笔三个有。”“我们雷锋同志学习。”“我医院去。”“今天,我开水很多喝了。”“老师,你酥油茶一点喝。”“尼玛十二岁,我十四岁,尼玛比我大。”“昨天他病了,上课不去。”“明天我西安去没有。”等等。这说明汉藏两种语言在句法上有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对突破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抓住教学中的重点,是大有帮助的。本文现就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基础知识着手,对汉藏简单句的结构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用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是被看作表示判断的动词,所以,过去有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是”字句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它的宾语或补语一定是个名词性的成分。但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复杂的,实际语言的复杂性带来了词的复杂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除了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连词或代词等;“是”的后边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其具体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如“于是”、“但是”、“可是”、  相似文献   

13.
<正> 古汉语里有一类表示“把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活用词。它们的用法应当如何理解?当前,论者一般将属于前一种意思的视为使动用法,将属于后一种意思的视为意动用法。这种看法,笔者认为值得讨论。(一)表示“把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词,不是使动用法,而是处动用法对使动用法,论者的具体解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对其特点却有共同的认识,都认为用如使动的词不表示主语施行的动作或变化,而表示使宾语施行这种动作或发生这种变化。简言之,就是表示“使宾语怎么样行动或变化”的意思。这种认识符合‘使动’的特点,这里无须赘述。但是表示“把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词的特点是否也是如此,就得进行研究。因为如果如此,它是使动用法;否则,就不是。笔者认为不是如此。例如: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归璧于赵。(史记·廉蔺列传)  相似文献   

1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在谈到宾语时指出: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通常用在动词的后边。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用在动词的前边,作动词的前置宾语。我们觉得,“暂拟系统”提出的“前置宾语”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系统所认可的三种前置宾语,先谈第一种,后谈二、三种。“暂拟系统”规定的第一种前置宾语是:“宾语靠介词‘把’‘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边”。例如:(1)、我们把侵略者打败了。(2)、党中央对知识分子非常关心。  相似文献   

15.
“是”字句和“把”字句足汉语中的特殊句型。汉译英时需细致分类,运用得体的词汇才有可能贴切地翻译出原文传达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6.
“我把你这(个)+NP”与“你这(个)+NP”是近代汉语新产生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的两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已有研究不足以解释其异同、理清其关系.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来源等多个角度对这两种句式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揭示现代汉语处所宾语把字句([SUBJ [OBJBaNpV OBLpp]])的语义现象过程中,从动词与构式论元的熔合出发,根据动词参与者角色的数量,对动词这一直接致使论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的熔合,对进入处所宾语把字句构式的动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注释编排方式略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注解”“注释”,根据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都是“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或“解释字句的文字”的意思。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1月12日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简称CAJ-CD规范)之前,绝大多数期刊都不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而采用“注释”的方式标注引文出处和解释、说明正文字句,其编排位置或采用随页脚注,或采用篇后尾注。自从CAJ-CD规范颁发之后,越来越多的期刊采用该规范,注释与参考文献分道扬镳,注释编排方式开始走向统一。但由于积习难改,有不…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英语中的“否定转移”关孜慧《当代英语语法》和《新编英语语法》等书均指出:当think,suppose,expect这类表达猜测判断动词后面的that从句有否定意思时,要把主句动词变成否定式,也就是把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转移到主句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型。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未见过“把”字句,“把”字句是唐代才产生的,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起来,特别在明、清的作品中,用的很多,用法也很活。“把”字句的用法,从明、清至今,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严格”了,这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要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