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长期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和“先生产,后生活”的经验教训,在倡导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消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对我们当前扩大内需、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 一、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2.
当前,消费基金膨胀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弊害,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构成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的因素,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也没有交换,更没有消费。“大力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这一论点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如何对待消费这一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  相似文献   

3.
李翀  冯冠霖 《学术研究》2023,(7):85-91+178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是用消费拉动经济,还是用投资拉动经济?这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引起争论。从理论看,在短期内消费和投资对产值具有同等拉动作用,在长期内消费虽然与投资存在互动关系,但却不能像投资一样形成社会生产力。从经济规律看,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规律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之后该规律将逐渐失去作用,经济的增长更依赖于消费引致的投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房地产投资高潮已经过去,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难以持续。从财政政策看,发放消费券不是有效方法,政府还是需要适度投资,但必须选择有经济效益的项目。目前,重新审视财政赤字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的增长又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为产品开拓广阔的市场,给生产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因此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又决定着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正是为了给调整产业结构打下基础。研究我们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生义初级阶段的消费问题,是深化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问题的重要意义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产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相似文献   

6.
试论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生产力得到又一次解放,农业生产持续高涨。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还比较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和治理,尽快改变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的薄弱状况,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迈出更大的步子,这是当前理论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急待探讨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13—14日,广东消费经济学会在东莞长安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召开年会,与会的20多位专家。教授就消费理论与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关于我国当前是否存在消费主导型经济及其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现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重要变化是生产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所以,政府、企业和学者都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认真研究消费与积累的关系,研究其对生产、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认真在消费主导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的经济政策。消费主导型经济的特征可以这样概括: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的实践与启示》一书,以我国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对土地规模经营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迄今为止,这是我所读到的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研究对象,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内容充实,系统性较强的一部研究性专著。(一)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沿海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先行发展起来。经济发达国家多数土地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其农业产出一般能获得规模报酬,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也具有规模报酬的特点。我们知道,无论是就农业企业个…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之所以十分缓慢,究其基本原因:一是市场机制未能发挥有效的调节功能;二是宏观经济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是加快改革开放,包括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以提高市场机制调节的功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调整投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等。这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正指导着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各行各业的工作。然而,在贯彻执行这一标准的具体过程中,又有许多人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本文试图从实生产力结构理论出发,对生产力涵义作进一步论述,对发展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关键因素作点初步探索。 (一)传统理论的局限性 经典经济学著作普遍定义:“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样定义的生产力概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这个定义没有指明是潜在生产力还是实际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谈到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时说:“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这一论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由外转内,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不但拉动经济增长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关键是要动员居民的即时消费.发展消费经济不只是提高居民消费力,还需要创造和提升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的多样化,消费业态的扩展,消费模式的调整,是发展消费经济的主要路径,在消费经济中消费者是主体,但是不等于由消费者自己来发展消费经济.发展消费经济的主体还是生产和服务企业,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一国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式的或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种是内涵式的或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靠提高诸多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通过经济系统整体素质的改善和要素投入产出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现阶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增长受到投入总量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走内涵式或集约式的经济增长之路使整个经济获得适度的增长。提高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只能靠人员素质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信贷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特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系到能否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 ,同时也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据经济学家测算 ,居民消费每增长 1% ,就可以带动 GDP增长 0 .5 %。因此 ,我国政府把“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把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而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发展信贷消费。信贷消费 ,这一被誉为“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方式 ,对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 ,推动生产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它必将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当前消费已成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因此要讨论我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不研究我国的消费问题。本文试图从调整与完善消费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已引起广泛的注意,相对说来,整个地带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即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放在应有的地位,这既不利于地带经济总量的增长,也难以使产业结构优化的构想落实到地区。我认为,东部地带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主要是解决好以下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相对过剩 ,有效需求又不足 ,消费无热点 ,投资无方向 ,使得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如果影响消费的政策不作调整 ,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势将会下行 ,进而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一、我国消费水平明显偏低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按照经济学的原理 ,社会再生产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其中生产是起点 ,分配和交换是纽带 ,消费是目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短缺或者过剩 ,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畅进行。在计划经济和卖方市场下 ,一般偏重于生产和分配。今天 ,我国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 ,出现买方市场情况下 ,则应该引导与启动消费 ,…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经济生活中工业发展过热,消费过热现象已得到抑制。但同时又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现象、对于后者,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宏观控制,达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之初衷;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当调整紧缩的力度,在抑制消费的同时,促进适度消费,建立适度消费的新格局,使市场保持一定的活力,达到经济适度增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深化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试行股份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继续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股份制是公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形式关于股份制姓“资”姓“社”,能不能搞的问题,曾经在我国引起一场争论。邓小平针对这一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的最基本的规律。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没有从较深层次上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违背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不断受到惩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不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挑战,迫切要求对这一基本经济规律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