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们党工作的着重点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快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理论上弄清科学、真理和阶级性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自然科学、真理和阶级性一股说来,自然科学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而谁去研究和利用自然科学,却是有阶级性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现在需要进一步分析,自然科学本身究竟指什么,它包括那些内容,这些内容那些没有阶级性,那些有阶级性?自然科学本身是指正确  相似文献   

2.
作为知识论真理观主要形式之一的融贯论 ,发端于以构造整体论世界观和绝对主义真理体系为时尚的近代哲学。近代融贯论以理性主义为前提 ,坚持真理是以自明观念为基础的理性系统内部诸范畴之间的无矛盾性。在现代哲学中 ,伴随着理性主义在与经验主义的对阵中败北 ,融贯论转而成为经验主义真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真理被表达为经验知识系统内诸命题之间的相互融贯性。融贯论从唯理论方式向经验论方式转变 ,除了受制于唯理论自身的理论矛盾外 ,也从另一个方面突显了符合论之作为经验论真理惟一选择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把哲学与科学分隔开来的界碑是什么?从现象上看,一边是学派林立,论战不休,就像春秋战国时的诸候割据;另一边则是一派和平统一的景象,人们在共有范式的指导下齐心合力去解决难题,只有在学科的边界上,即学科发展的前沿才有不同观点或学派的争论,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其核心的概念体系是没有争论的。全世界的科学共同体都使用共同的范式,就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一样。在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某一时期,可能只有一种哲学占统治地位,但它不可能像科学那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基本的哲学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集中论述了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异同、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科学家与哲学和哲学家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不是对真理的占有。哲学真理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哲学真理应在与科学真理和艺术真理的比较中定位,应在哲学追求真理的历史中做辩证、全面地理解,应循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去追求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个词本身暗示一种两可的境遇。“后”(post)作为一时间指示词既未表明反对也未说赞成。不过“后”代在变异上不大可能与上一代表现得如此偏离以致于转换了种属“非我族类”。后现代主义与分析的科学哲学观点的相互牵涉就是一例。[‘j但在真理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关系,似不太为学界注意。本文试图表明,后现代主义者罗蒂、费伊阿本德、麦金太尔等人对分析哲学这种“经验主义”的现代形式的拒斥中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告别启蒙”、“告别哲学”、“告别真理”、“告别理性’他运思恰恰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莱布尼茨开始,一些逻辑学家严格区分了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为视角,分析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并非泾渭分明。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它们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此二者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二者呈现出一种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玉君 《人文杂志》2007,3(5):44-47
本文分析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真理对应观所存在的问题,述介了莱科夫和约翰逊在其合著的《身体中的哲学》中所论述的体验哲学真理观,说明真理的相对性在于它的层级性、体验性、主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带来了新观念和新贡献,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客观全面地看待有用与真理的关系判明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早已解决了,他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个基本理论观点已是人所共知。十多年以前开展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又加深了对这一理论及…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与真理张之沧(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南京210008)在有的人看来,以表达美为实质内容的艺术与真理相距甚远,所以艺术可以随心所欲、瞎编乱造。尽管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摹仿主义、表现主义、写实主义都曾主张艺术要以现实为基础,以事实为根据,美应该...  相似文献   

11.
孙玉忠 《北方论丛》2003,3(4):12-14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科学理性成份,具有真、善、美三种精神价值。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科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地张扬了理性与真理的精神。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不断追求真理的根本保证。在科学精神与人类明的进步中,创新和求真是互动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1.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 ,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因素对科学活动都具有某种构成性的影响。本文考虑“观察”的社会构成问题。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科学观察是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特化出来的专业性活动。观察之成立 ,就主体方面而言需要特定的认知意向 ,就客体方面而言需要或简单或复杂的媒介 (眼睛或眼睛和仪器 ) ,于是 ,科学事实从中不断涌现出来。思维活动将科学事实规范到一定的理论体系中 ,科学知识就形成了。这个过于简单的描述在框架上可能没错 ,但不足以显明“观察”究竟是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构成于具体的人身上的。亚里士多德讲授形而上学时…  相似文献   

13.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正在重新开展的关于真理是否可能包含谬误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有的同志认为,真理是不可能包含谬误因素的;谬误因素只能存在于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之内。我们则认为,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因素的。分歧首先在于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不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歪曲)反映。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哲学与西方心理学科学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其发展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实证主义,其后期则分裂为不同的理论和流派.科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哲学依据和指导原则,而且决定了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路线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谓词是在主词中”这个真理的概念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提供了根据。莱布尼茨主张,在一切事物的本性中各种命题并没有随意的根据,任何谓词都必然包含在一个主词中,有一个先天的证明,这就是充足理由原则要表明的一切事物的理性基础。罗素认为莱布尼茨根本陈述的是主谓逻辑。在莱布尼茨哲学中有五个根本前提,其中有三个是关涉主谓命题:(1)每一命题有一主词和谓词。(2)一个主词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哲学的演变看实践检验真理的复杂性王效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含义,涉及到如何看待历史,总结经验,以及怎样正确地认识今天乃至未来的实践活动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如何理解实践是检...  相似文献   

17.
孟海泉 《学术探索》2007,20(6):20-24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重点涵盖四组基本问题,即历史学中的"史实"真理性问题、解释问题、预言问题和客观性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文将这四组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共同的基础性问题。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科学     
<正>自从哲学诞生以来,人们关于它的对象、实质、地位和功能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有不少争论。最近看到国外学者的一篇文章,著者认为“哲学过去从来不是,现在不是,而且我希望将来也永远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亦然)。”在他看来,哲学所以不是科学,那是因为:科学的结论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或应得到事实、观察和经验的证实,而哲学对证据是不感兴趣的,哲学的观点是不能用经验方法加以检验或驳倒的;每一门科学都有一种(有的几种)基本理论,而哲学却是派别林立,三教九流都有;科学中永远存在着一大堆悬而未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哲学  相似文献   

19.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以至于我们身边,一直贯穿着一种“符合真理论”的哲学主张。在现在看来,这种哲学思想有其认识论上的缺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真理论”是对“符合真理论”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转变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从知识论到文化论。科学文化哲学将彻底突破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知识论的框架,转向对科学做文化论的研究;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局限于就科学而研究科学,而主张不仅要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科学,而且更要从人(创造者)和人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满足于自我封闭的学院哲学的逻辑体系,而强调面向社会现实,以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及其教育观引领科学、文化及其教育事业,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沿袭西方科学哲学的老路,而倡导在借鉴和吸取西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走中国自己的科学哲学道路。科学文化哲学的开辟,不仅是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契机,而且更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