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地区差距,以及以何种方式解决这个差距,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能否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地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地区差距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现实水平、资源特征、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地区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上述因素所导致的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富裕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就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比较富裕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贫穷落后。当然,这并不排除东部也有比较落后的地区,中、西部也存在相对发达的地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中、西区域经济差距,并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用资本形成的金融机制的地区差异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提出造成区域金融机制差异的内在原因。最后给出结论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必要性 解放以来,国家为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最关键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则不按客观存在的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别,实行“一刀切”的利率政策。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资金利润率和资金利税率都比较低。按照我国“七五”计划关于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将1979——1989年连续11年各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发展中开放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是:GNP连续18年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奇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威廉逊系数从1978年的0.2487上升到1994年的O.3524。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令世人瞩目,而与此相伴的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同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以至国外政治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且,国土面积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究竟是否…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部由"塌陷"到"崛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五"初期,一些学者根据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走势,提出了要谨防"中部塌陷"的问题,引发了关于如何实现"中部崛起"的讨论.近年来,中部的定位和走向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青海人口分布格局及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认为青海省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为地广人稀、东稠西疏。但纵向来看 ,人口空间布局仍有程度不等的变化 ,该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如海拔和生态环境 )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 ,城镇、农区和牧区的人口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民族人口的分布均有大散居、小聚居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理论流派与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胜 《中州学刊》2005,24(4):22-26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本质是地区增长差异.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出发,论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新古典增长理论预言了区域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的收敛趋同.新增长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差距不是趋同和收敛而是趋异和发散.结构主义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渐进连续的过程,非均衡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经济地理理论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地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忽视及传统经济地理学对收入递增研究的空白,深入探讨了经济空间聚集的原因和动力.这些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相补充,共同构成研究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为基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趋扩大,各个域间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反而呈现出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收敛性弱化趋势.针对这种现象,从要素的流动性的角度考虑用要素极化式聚集引起的梯度转移粘性对我国地带间经济差异收敛弱化的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木西  耿蕊  李国柱 《东岳论丛》2019,40(10):73-83
通过运用MLD指数分解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2014-2017年间中国30省市生态福利绩效地区差距,利用分布动态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省际生态福利绩效动态演进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沿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内部差距是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生产总值份额变动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2010年后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呈两极化趋势;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在各水平间的流动性不高,低水平地区易于对高水平地区产生抑制作用,高水平地区没有形成对低水平地区的明显带动作用;地区间产业结构差距是造成生态福利绩效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从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统筹规划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力求缩小地区间生态福利绩效差距,实现区域乃至全国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各民族发展差距及其拉大的原因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探讨,认为社会转型滞后是造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缓慢、中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并以此宏观社会背景为依据,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加快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广泛开展乡镇企业东酉合作是缩小差距、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但由于多种原因,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且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经济上存在差距的明显原因,就是乡镇企业发展上的差距。从种植业和养殖业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并不大,中酉部地区的农业人口占全国的2/3,但乡镇企业产值只占1/3,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4。所以说,中西部与东部农村经济的差距就在乡镇企业上。实行东西合作,鼓励沿海发达地…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经济历史上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区域格局,由于地区间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中出现这种经济的区域差距就不可避免。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也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不是消除区域的差距,而是在于不断缩小这种差距。我国也长期坚持这一基本方针。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在各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区域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明显扩大了。就全国而言,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距变动上,新疆与沿海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样有类似的表现。为了使处于非均衡发…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交易费用和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和互惠性规范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它的核心在于相互信任及合作.社会资本通过节约交易费用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可以看出,地区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社会资本内容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一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但地区差距显著.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探索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新趋势.利用泰勒指数与基尼系数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结构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上以1990年为时间拐点,呈现"U"型变化,但是2003年后又呈现缩小趋势.(2)东中西部地带之间的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后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3)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主要因素.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但其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地区差距正演变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各省市根据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横截面,利用2001至2009年九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集中对我国FDI与出口间关系,东、中、西三地区FDI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区域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元结构转换为背景,借助数学推演及数据模拟的方法,将城镇收入差距分解为劳动者内部差距和劳资间收入差距,深入分析各个主要变量对中国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与机理,探求其长期变动规律,解决了既有研究囿于一隅而产生的以偏概全的缺陷,为中国城镇收入差距长期变动趋势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川西民族走廊的历史变迁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地形构造是西高东低 ,这一基本地形趋势使得中国境内的大多数河流、山脉都呈现出东———西走向。但是 ,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一带即四川西部地区却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南北山系的地理单元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横断山脉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在东西方向上处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 ,属青藏高原的东缘部分 ;在南北方向上则上接甘、青 ,下达云南。这一地区在地形上属横断山系的高山峡谷地区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六条大江分别自南向北从这里穿流而过 ,在峰峦叠嶂的高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  相似文献   

19.
投资·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以江苏为案例的实证分析魏冬众所周所,江苏省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距日益扩大,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顽症”。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作过剖析。如从历史的角度、产业布局的政策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从地区差距的变动情况、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要素与西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西部经济增长政策安排、制度因素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可以看到,10年来国内学者们对于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予以广泛的关注,针对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一批具有现实解释力与理论深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