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转移。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一体化,知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必然集中的表现在知识创新上的竞争,而知识创新的竞争又必然归结为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该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就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将演变为科技和教育的竞争。谁掌握了科技和教育,谁培养了更多的适应新世纪发展的新型人才,谁就能争取对世纪的主动。各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都认为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道德作风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本文仅就21世纪教育管理人才素质及培养对策作初步的探讨。一、21世纪教育管理面临的时代特点第一,高科技的发展。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世…  相似文献   

3.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12,35(4):24-29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文章从发展"教育—文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对列宁"教育—文化"发展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发展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的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谁就能在政治上独立乃至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强者.我们研究教育问题,必须立足世界竞争的制高点——人才竞争,敏感地意识到创造教育是跨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一、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创造教育在跨世纪教育中的位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科技与经济…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迫切任务。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依靠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因此,是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关系到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竞争就是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当今世界经济低迷之时,我国应发展知识经济带动经济增长,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给知识和人才的价值以一个合理的定位,提高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待遇,增加对教育产业的投资,改革教育体制,为发展知识经济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今,经济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进步,经济才能起飞。而经济发展了,又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经济和文化落后的面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时期,各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竞争、民族素质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体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素质的根本就在教育。谁抓住了教育这个根本,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逐鹿世界。邓小平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为我国的教育定位、定向,为知识分子定性。现将此“三定”思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巴图巴根科技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而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基础在教育。为了适应世界潮流,迎接2l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一定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0.
宋辉  姜秀珠 《理论界》2001,(3):43-44
21世纪世界已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和人才将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这种形势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 ,它意味着今后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方面的竞争 ,而这种人才竞争不仅表现在人才的数量方面 ,更重要的是表观在人才的质量方面。因为知识的生产与科技的进步都来自人的创造发明 ,而这些创造发明又来自人们创新能力。只有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 ,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人才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是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内在动力。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 ,以及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感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我们现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认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包括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中多次提出“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党的十四大报告也充分肯定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所谓依靠科技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所谓依靠教育就是用科学技术和知识武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处于主体地位的劳动者,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是科学技术传播、发展的主要途径,要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上,为赢得二十一世纪的主动权,各国之间开展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场教育的竞争。这场持久的竞争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我国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使我国生产力发展速度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速度。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人的因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浅谈科技进步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有密切关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刻不容缓的大事。针对创新意识的构成要素,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应注重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探索精神、自学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开发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如何,至关重要.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学校  相似文献   

16.
继续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它以实现"现代化"为出发点,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来对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以适应世界经济大竞争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政治、经济、科技实力,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挑战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一、继续教育的社会功能(一)继续教育是开发新技术产品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无论那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把经济竞争的主攻方向转向科学技术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国际竞争有赖于综合国力,突出体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靠的是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依赖于人才。对于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急切。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知识和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说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缺乏足够的人才,科学技术是难以发展的,经济上的振兴也将是一句空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当前我们广东省在四化建设中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个当务之急,是研究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人才不足的根本途径,当然必须抓紧各级各类教育,搞好智力开发。除此之外,我以为利用我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积极地从海外引进人才,特别是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中吸引各种我省急需的科技、经济人才,也应成为我省人才开发战略重点之一,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以来,经常有人议论高校人才外流严重等情况。这里人才外流专指出国进修、学习不按期回国。本文试就浙医大近五年来人才外流问题作一浅析。 一、高校是人才荟萃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的那样“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人才是富国兴邦的宝贵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才;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又主要依靠教育。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又取决于科技,科技的角逐又得靠雄厚的人才资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人才资源相对紧缺。本文主要从总体上就如何科学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科学技术作为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以人才为载体,注入到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上就能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但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