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社科界》2007,(5):25-3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一级的社会科学界社团组织不断涌现.县域社会科学事业日臻繁荣:相较之下.县级社科联组织建设却十分滞后。这一现状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决策者业已认识到.社团组织正由原来依附于单位制组织。逐渐发展成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并列的第三大社会组织.这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由封闭到开放的变革.促使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全面创新。因此.加强县级社科联组织建设便成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做为党政部门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做为群众组织的社团其工作是否也需要讲政治呢?回答是肯定的。社团工作的领导也应当讲政治。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保证社团工作坚持正确方向,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有力武器。 社团组织是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社团及活动有它的特点,一是门类专业很多,但都有一定的专业性;二是它的结构很复杂。有的社团组织本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性组织,与政治较接近。有的是纯粹经济性组织,有的是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性群众组织,有的则是社会文化活动组织。三是社团组织及其活动都具有松散性特点和自主性特点。社团组织一般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活动靠积极分子和爱好者自觉参与。四是我国的社团组织受党和政府的领导管理和指导,一些社团组织是党和政府一些工作的助手和学术权威性组织。承担着政府和社会的一些必要的政策和非政策性工作、咨询工作、资政工作等。五是有些社团也建立一些经济和服务实体,进行经营工作。社团组织中那些属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领域的结构部分与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距离较远,还有一些文化活动社团,似乎都可以不讲政治。这也是一种误会。社团工作在实际上是离不开政治的。社团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团生活已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据1992年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将近2000个,地方性社团组织达20万个。社团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个人的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团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图揭示:在现代化进程中,社团发展对于当代青年社会比发生作用的若干现代性功能。一、青年社会化新的内容,要求社团大力培养青年的现代能力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本质上是个体在青年期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这些基本任务是:从家庭的监督下独立;同朋友的正…  相似文献   

4.
单位制时期的义务除雪,通常是在集体主义的道德行动和单位制的社会控制的逻辑上被解释,却忽略了社会学主义道德分析的前提——分工与社会组织功能的基础。以分工为分析工具,探讨单位制组织结构的生成及其市场化改革以后的存续形态和演变前景,可为认知中国社会和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提供新的视角。不论在什么样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程度上,城市社会的公共事务都不能依靠单独的技术分工或专业化市场服务,这就为探讨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和广泛的公共事务参与留下了必要的想象空间。社会分工既可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策略和手段,又可作为认知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分析的工具,而后者的意义长期以来已被冷战和意识形态话语所遮蔽。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社会转型为主题研究中国近代史,大约是近十几年的事。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审视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不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说明其艰难的历程,激发我们思考,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更深刻地总结其经验教训,揭示其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社会转型的内涵和外延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  相似文献   

6.
社科类社团是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发展中的社科类社团在稚嫩与弱小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科类社团功能与作用的日趋完善,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将呈现上升趋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7.
吴光芸 《人文杂志》2007,(1):164-169
市民社会既是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产物,又是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建构取决于在公共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参与网络、社团组织、公众舆论和公民精神的发展,以实现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协调与均衡。而结构维度的社团组织和价值维度的社会资本都是市民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横向合作的自治社团组织的存在,难以培育出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而缺乏具有公民品质或精神的公民,缺乏具有一定社会资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可能具有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因此,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和自发形成的社团是市民社会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社会资本则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市民社团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单位社会场域下,社会个体和政府基于单位利益表达模式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使单位利益表达模式成为国家整合社会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单位制趋于消逝,单位制利益表达模式发生嬗变,开始了新的转向,导致缓冲层缺失,个人直接面对政府,并因此产生一定的社会风险。为此,必须重新建构取代单位制的组织式利益表达模式,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熊志勇 《中州学刊》2001,(1):123-127
"兵"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处于"另类群体"的边缘地位,与四民社会鲜有互动.清末兵营与四民社会的双向对流开放,以及社团向军界的广泛渗透,乃近世社会变迁之重要标识.新陈代谢的政治制度变革需要军队的支持,清末社团与军界互动,是深化社会政治动员和转型社会突破"瓶颈"的必然要求.非正式组织网络化的社会互动,扩大了军人与民间社会的沟通,对正统的军事科层控制构成严重挑战.以湖北新军社团活动为代表的兵营异动,反映出军人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体意识的强化,并使异军突起的"武化"社团成为清末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资源.同盟会及其外围社团组织所实行的"抬营主义",通过非正式系统的运作而获得成功.激进的军人则通过社团而拥有参与政治和实施社会动员的手段.以社团网络为纽带,推进了兵与民的契合,并为近代军人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团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发展水平是考察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社团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经费不足、政策缺陷、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自身能力弱等问题,可依赖的经济、社会资源十分有限。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待于政府职能及执政理念的进一步转变,社团自身能力建设的加强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改善社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高社团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多渠道扩大社团经费来源,是社团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阮清华  陈彬 《兰州学刊》2006,(12):139-14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中共,在接管上海以后,为控制上海城市社会,一方面宣布取缔和解散反动党团以及一些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接管和建立新的社团组织,作为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原有普通民间社团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对策,接收、改造并最终基本消灭了这些组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近代以来社会力量十分强大的上海民间社会基本被中共完全改造并接管,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在学界关于单位制起源的研究中,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工合"传统鲜有提及。实际上,"工合"作为中国社会结构重大变革时期发展经济、重构社会的首次尝试,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工合"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形式,不仅深刻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小工业发展,对于城市工业企业建设也有深远影响;同时作为重新组织社会的形式,"单位"的兴起及其制度功能的设定,与"工合"实践的思想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工合"运动兴起和衰落及其对社会建设重要作用的探讨,寻找被忽视的单位制起源的"工合"传统,从而对深入开展单位制研究做出铺垫。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信息化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并推动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变革过程.信息化的实质是由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一次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革.信息化的总体特征在于:它是一个推动社会战略资源由物质资源向信息、知识资源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及其文化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性和创新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单位制"变革与城市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普遍实行的一种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完全的单位体制下,城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整体呈现出一种平均主义的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单位组织在分配国家资源方面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单位组织的利益型特征逐渐突出.单位组织自身的状况(内生性因素)以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外生性因素)成为影响城市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在单位制变革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过高的贫富差距,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海外华人社团组织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海外华人社团组织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出现国际化趋向。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海外华人社团国际化的现状、特点、原因、意义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社团,顾名思义,就是社会的各种人民团体或各种群众组织。现阶段这种组织既不是党派,也不是帮会,而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或学术探讨性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理论水平与写作能力的群众骨干组成的进步组织。这种性质的社团组织越多、越活跃,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双文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的重建”进行关联性的分析表明,社区与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预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合作关系可能的“制度复归”现象,城市社区重建之症结即脱离单位制框架的束缚,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重建在最深层、最本质的意义上将关涉到中国社会从何处获得自身发展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商会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民间商会透析李宝梁一、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中国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组织体系及其职能的重新确立。我们在探讨社会组织体系变革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时候,无疑要正视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留美学生认为国家建设取代政治革命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建设需要掌握建设之知识 ,培养建设之技能与精神。美国作为他们建设祖国的模本 ,其无处不有的社团组织使他们认识到 ,组织近代社团是富国强兵、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建设方案之一。他们广泛组织学生会和学术性社团等 ,锻炼民主经验与演说辩论能力 ,培养公平竞争心理 ;团结专门同志砥砺学问 ,以发展中国学术 ,为祖国建设进行知识积累。留美学界社团组织的发展及其特征 ,是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联姻的产儿 ,是一代中国知识精英社团建国方案的尝试与实践 ,切合了当时国内文化建设与文化革命的需要 ,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吁求提供了基础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宜昌商会的“柔性社会权力”与辛亥宜昌“有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宜昌商会已成长为宜昌地方最有"权势"的民间社团组织。面对席卷而来的辛亥革命风暴,宜昌商会依凭其社团组织"柔性社会权力",通过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辅助革命党实现宜昌和平光复,辅助革命政权有序取代旧政权,辅助革命军政、行政事务有序推进。革命在宜昌呈现出有序进行的状态,宜昌亦随之保持了相对的社会稳定。宜昌商会在宜昌光复期间的政治作为,彰显了宜昌商人对社会稳定和工商业发展的深切渴望与追求。宜昌商会与革命党在革命蓬勃发展时期所结成的密切合作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效能,显示了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人社团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辅助政治组织顺利施政中的独特作用,也反映出民间社团业已对政治组织实现政治目标的程度与效果具备一定的约束、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