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艳 《北方论丛》2021,(3):46-57
学者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学者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有学者和散文研究专家陆续已对学者散文做过精准的定义和研究。学者的学识和涵养,都会令学者写作散文能够在散文文体和散文艺术本性上更加孜孜以求。学者散文即便表面上看似无法可依、率性自由,骨子里其实对散文的样式、文体、边界等方面都有着自觉不自觉的艺术追求。学者作为知识分子,如果能将知识者的精神追求与文体创造相融合,就自然会拓宽当代散文写作样式、文体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价值。李洁非以“文人散文·漂泊者·阅读史与写作史”“批评家随笔:一个人的文学史与批评史”“自由无碍散文观与‘袖手清谈’‘豆腐滋味’”的学者、批评家和文人散文创作心态与写作理念,别立“当代学者?文人散文”新宗。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4.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5.
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6.
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小品散文(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学术界往往将小品文与随笔、杂文等散文体式混为一谈 ,所以 ,小品文  的概念、范畴和特征一直模糊不明 ,由此导致了中国现代小品散文研究的随意性和非科学化倾向。本文将小品散文放在与其他散文体式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基点上 ,探讨了小品散文文体的独特性特征 ,同时也全面梳理和论证了中国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8.
论梁实秋小品散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实秋的小品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没有鲁迅的冷峻,决非匕首与投枪;而是沿袭了周作人的冲淡、平和,形成了雅致、闲适的风格。尽管这些作品曾不合时宜,被称为脱离社会、回避政治的“有闲”产物,然而,随着时代氛围的改变,随着宽松环境的产生,它抖去了蒙在身上的历史尘埃,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青睐。《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小品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40年他应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 ,对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观的分析。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 ,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 ,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 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 :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 ;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 ;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 ,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自1940年至1987年间,历时60多年,撰写了大量的散文。冠以“雅舍”的散文集,就有《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雅舍散文》一集、二集和《雅舍谈吃》等。这些散文可称为“雅舍”系列散文,独具一格,别有品味,开卷有益,深为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到晚明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小品文称道于世.小品这种新兴的散文品种,在晚明时期崛起并繁荣,淡化了秦汉、唐宋以来散文“明道”、“载道”的传统功能,而大大加强并彰显了散文的审美内容,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散文,带来了散文观念和散文文体的大转变.对于这种新兴的散文如何认识,笔者想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散文的成就及其划时代的意义是公认的。在那个时代,“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多种体制的散文,冰心、朱自清的美文小品历来受人推崇。但鲁迅“五四”时期的散文主要侧重于社会批评,缺少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剖析,其意义主要在其思想性;冰心、朱自清的美文小品更多地承继了古代抒情散文“温柔敦厚”的美学风格,其主要功绩在于打破了当时旧文学维护者“美文不能用白话”的断言。可以说,二者均没有形成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古代散文美学的强大冲击,而这正是衡量一个时期散文创新程度,特别…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作为现代小品散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把美文引进中国后,逐渐完成了本土化进程,成为和诗歌、小说、戏剧并驾的正宗文学。作为现代中国小品散文的一个成功原型,周作人的散文艺术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独特的抒情文体既吸取了西方小品的精华,又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作品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充满着内在艺术秩序与特殊方式的艺术世界,并受明确的艺术审美理念指导。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散文理论与审美范畴概念,如滑稽、趣味、平淡自然、苦涩、闲适等,他以深思型的审美品格,开创了小品散文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在“实用”与“文学”之间出现了文体的“杂交”现象,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杂文、科学小品等就是杂交而生的新生代。杂交文体的出现,不仅在实用与文学之间、求真与求美之间寻找到了认识、把握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而且它独特的感知途径、思维过程、传达方式以及复合功能和优化的作者队伍,给文体带来了新的“自由与约束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共感与诗的深层建构班澜诗这种文体确有特性。诗人郑敏说:“诗与传统的小说、散文、戏剧的不同之处是诗的突出的含蓄。这种含蓄常常使它有着不同于上述文学品种的内在结构。……它主要的特性是在于通过暗示、启发,向读者展示一个有深刻意义的境界。”①“突出的含蓄...  相似文献   

16.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17.
所谓学者散文 ,指百年来各门学科学者创作的具有现代专业学者的价值取向、理性精神、思维特征、知识理想、文体话语方式和风格等质素的各类散文作品。由于学者散文与广义文化的特殊联系及受 2 0世纪世界理性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个性自由、民主科学、专业学理、批判重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与古典 (学者 )散文颇不相同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洪珉 《殷都学刊》2005,(4):99-103
“散文热”是世纪之交的文坛盛事,散文热的原因何在?首先,改革开放的时代为散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散文培养了众多作者和读者;再次,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为散文提供了广阔市场;最后,散文的特征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最合适的文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无论从概念的确立、理论的发展还是创作实践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首先,作为一种社会实用性极强的文体,报刊杂志的兴起为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次,外国散文,尤其是英国随笔,从概念、内在精神和外在体式上为它输入了丰富的营养;再次,散文(小品文)的文体概念在理论界的论争中最终确立起来。散文的两大分支——记叙抒情的“美文”和议论的“杂文”因其不同的文体功能,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呈此消彼长之势。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报刊是现代散文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对现代散文的文体和分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古典文学中的散文是作为一种文人化的写作被纳入主流话语之中的,其主要文体如章表、奏议、史论、序记等,其向皇上"进言"的功能在向现代报刊"舆论"功能转变的过程中,文体也在现代报刊的体制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新闻舆论取代章表奏议,以新闻报道等叙事性新闻文体作为新的媒体文体,之后新闻报道类文体和论说评论类文体合流分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叙事类、杂体类和小品类文体。本文以《申报·自由谈》为例,从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形成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