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世以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使中国哲学陷入了困境。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寻求解救中国哲学于危难的办法,成为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使命。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哲学体系完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1938—1946年)。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们把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作一种合理的现实存在,而不再采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激烈态度;认为两种文化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两种文化传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所以,这一时期的哲学家都致力于建立融汇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哲学体系。冯友兰先生所著的“贞元六书”(也即他的“新理学”体系)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不仅捣毁了唯心主义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使唯物主义得到了彻底贯彻,从而为哲学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从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思维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列汉诺夫才宣称“唯物史观首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列宁也说历史唯物主义“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话)说明历史的方法”。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常常讲到,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却不多,以致对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究竟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等,人们理解得并不深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试图就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特征及其体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型使哲学走入了一个新的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传统哲学的固有弊端,并试图克服这些弊端以建立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但哲学毕竟是理性的事业,虽然人们在看到理性过渡扩张的消极后果后产生了一种无名的理性恨,但人们并不认可把哲学归为非理性。因此,要真正克服传统哲学的弊病,应该像康德那样从理性的批判开始。笔者看来,传统哲学的主要优点和弊病均由其认知理性的思维方式所致,而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型的真正意义不是否定理性或走入非理性,而是由认知理性到后认知理性。而后认知理性又是包…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的启蒙辩证法为现代社会埋下危机的种子,现代社会危机的实质是现代政治危机.现代政治对于古典政治的反叛决定了现代社会不再寻求社会的整体性正义理念,转而关注实现正义的具体条件,人类社会被肢解为以自然竞争为法则的“私人领域”和以理性自律为法则的“公共领域”.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危机的现代性基因,而且阐发了现代社会危机与现代政治结构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既植根古典政治哲学传统又融合现代政治元素的新型政治形态.马克思对于现代政治结构的批判与超越,为当代政治哲学寻求破解现代政治难题、克服现代社会危机的理论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即从对西方或外国心理学的模仿和复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植根于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传统和挖掘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一种来自于当代心理学演变和根源于本土心理文化的创新努力,试图开辟中国心理学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新心性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有三个核心内容:“心理文化”是对心理学本土传统的新挖掘;“心理生活”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理解;“心理环境”是对心理学环境因素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心灵境界:中国哲学的超越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中国哲学的真面目、真精神 ?这是本世纪的中国哲学史家、哲学家始终都在关注思考的一个重大基本课题。然而尽管见仁见智 ,但本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有一特点 :以西律中。人们用西方的思维模式来梳理中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状况直到新时期乃至 90年代才有所改观 ,人们开始意识到要用中国本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的哲学传统 ,否则终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在这种“以中说中”的努力中 ,蒙培元先生独树一帜。其《心灵超越与境界》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新著 ,标志着蒙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不懈探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对“心灵境界”的…  相似文献   

8.
“无可说即是说” ,展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三种思维向度 :直观、意象和整体。它代表了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 ,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底蕴。中国哲学思维向度有助于当今世界开辟一种新的哲学理解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哲学界正在致力于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力求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这种反思主要是从研究范式、研究主题和立论前提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认为,在注重对“立论前提”、“研究范式”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应从研究主题层面反思以往我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以人为本整合了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成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与前沿问题,它为深化人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因而可以在全面深入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深层底蕴及其蕴含的无比丰富的内容与问题中,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哲学要解决现实的难题,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难题。当人们的理性还难于充分阐明“中国式”的现实道路时,哲学对自身“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便成为必要。这或许正是传统哲学的一条出路,因为今日世界,由研究对象过渡到研究自身往往标志着一门学科开始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逻辑起点并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不仅凸显并同时涵容中西哲学之基本精神以及作为人类哲学之共相的哲学特质,而且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上,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为达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述中,没有一处提到过笛卡儿。但他清醒地意识到,其反对和批判的是哲学中的某个思潮、某种哲学,即笛卡儿式传统。突破笛卡儿式传统是维特根斯坦哲学工作的内在动力。笛卡儿式传统的主要特征是,天赋观念、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和数学化、理性独立化的哲学方法。维特根斯坦的突破性贡献是。他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理论体系;通过私人语言论证,试图在行为主义和内省主义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起,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等理论的引进和深入研究,对国人传统的自然观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而科技哲学内部的危机与分化催生的科学实践哲学等新学科分支又强烈冲击着科学技术哲学的既有观念。在引进消化这些理论的同时,怎样避免对这些理论概念的滥用和误用?中国的科技哲学工作者在接受国外理论的同时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地方知识”,并使之具有普适性等等问题,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哲学的发展不无重大意义。当代哲学问题访谈理应关注这类问题。当年,吴彤教授同沈小峰先生、曾国屏教授等一道为引介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在这些领域里他持续不断地开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又敏锐地把握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动向,在国内较早自觉地开展了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力图开辟一条把科学实践哲学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科学研究相互结合的,既以特殊科学的科学哲学研究为基础,又关注一般科学哲学为视野的“三生万物”的学术研究之路。他的“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复杂的实在”、“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等数十篇论文集中反映了其研究旨趣,代表了这些领域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纠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伦先生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年第 4期 )一文中认为 ,马克思从来不关心“重建本体论”或“本体论转向”之类没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任何学院式的玄谈或机械僵硬的比附与马克思哲学都是不相干的。按这个意思 ,谁要试图谈论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发动的根本转向并实现了某种本体论的“重建” ,那谁就是“无视现实问题、只会凿空蹈虚的学究”。对此 ,笔者提出质疑。笔者以为 ,马克思哲学固然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确实在“清算”传统哲学中也提出过要“消灭哲学”的主张 ,但是…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到"中国哲学"--一个后殖民语境中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海峰 《江汉论坛》2003,1(7):29-33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重提"中国哲学"的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