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对卢作为高句丽政权最高官职的设立是在南北朝末期 ,此前的最高官职是相加 (国相 ) ,① 此后为莫离支。了解大对卢设置的背景和原因及其沿革发展 ,对于研究高句丽晚期政治、经济、军事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对卢出现之前 ,高句丽政权曾有过对卢一职 ,是次于相加的一级官吏 ,对卢一职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三国志·东夷·高句丽传》记载“其国有王 ,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尊卑各有等级”。《后汉书·东夷·高句丽传》有“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大加……”。可见对卢一职此时还不是最高官职。《…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李贤注曰:“谢躬为尚书仆射。”余按:正文及注皆误,谢躬为“尚书令”,非为“尚书仆射”。《后汉书·马武传》:“更始立……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后汉书·吴汉传》:“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后汉书·庞萌传》:“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又《后汉书·岑彭传》注引《续汉书》、《后汉纪·光武皇帝纪》皆云谢躬为“尚书令”。而据《后汉书·鲍永传》、《初学记》卷一一引《东观汉记》鲍永是为“尚书仆射”。《后汉书·…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族称及其族属考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古高句丽民族的族称及其族属问题的研究,一直为中外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关注,本文试对此问题作新的考辩,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和指正。一高句丽,不同时期的不同史籍,又作高句骊、句丽、高骊、槀离及句骊等。古今学者对其含义的理解颇不一致,如《隋书·高丽传》谓:“朱蒙建国,自号高句丽,以高为氏。”显然,作者认为高为族姓,句丽为族名;《然藜室记述》卷一谓:“高丽亦取山高水丽之义,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后汉书》有十二家之多 ,其中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沈、张莹、袁山松及张八家书已无完帙 ,然其文散佚于《三国志》、《文选》等文史之注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而得以保存。周天游参校前人成果 ,对上述八家书进行辑佚和校注 ,撰成《八家后汉书辑注》一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12月出版 )。该书一些校注有待商榷 ,今举数则 :1 灵帝数游戏于西园 ,令后宫纟采女为客 ,主身为商贾。 (谢承《后汉书》卷一 ,○○四 )“主”当属上。“客主”是“客舍主人”的省称 ,买主之意。《后汉书·志》第十三 :“灵帝数游…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光武帝纪》 :“九月庚戌 ,三辅豪杰共诛王莽 ,传首诣宛。”李贤注曰 :“……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 ,商人杜吴杀莽 ,校尉公宾就斩莽首 ,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余按 :“子弟”当为“朱弟”之误。《续汉书·天文志》 :“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数千人起兵攻莽 ,烧作室门 ,斧敬法闼。”《汉书·王莽传》、《通鉴》卷三十九并作“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二)@曹金华  相似文献   

6.
<正> 《汉书》是东汉班固等人撰写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整齐一代史籍,包举一代史实,发凡起例,断代为史。更因它“是非不缪于圣人”,遂成为后代史学“不祧之宗”。《汉书》的成书,晚于《史记》,但古字古训,典章制度反多于《史记》,深旨奥义,很难贯通。因此,历代学者对它做了很多疏通文字,考证故实,校勘版本,补正阙失等方面的工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一、东汉魏晋南北朝注音释义时期《汉书》行世后,即被认为是一部较为难读的书。《后汉书·班昭传》云:“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又,《三国志·孙登传》载:“权欲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年春正月 ,大司马吴汉率捕虏将军王霸等五将军击贾览于高柳 ,匈奴遣骑救览 ,诸将与战 ,却之。”余按 :《后汉书·李通传》 :“六年夏 ,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亦云霸为“捕虏将军” ,然“捕虏”实为“讨虏”之误。《后汉书·王霸传》 :“五年春 ,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后汉书·盖延传》 :“帝自将而东 ,征延与……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任城 ,讨庞萌于桃乡。”《御览》卷 2 4 0引《东观汉记》 :“光武以王霸为讨虏将军 ,击董宪。”又《后汉书·光武帝纪》、《马…  相似文献   

8.
《汉书·西域传》记载之道里,中外研究者颇多,但惜乎结论各异,至今仍无一种研究可视为定说。有的对《汉书·西域传》所载道里进行全面地修订,如徐松等;有的依违于《汉书》、《后汉书》之间,莫可一是,如德人赫尔曼(Herrmann)等;而如松田寿男博士等,虽也反复强调不可轻言否定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有的著作认为著名玄学家王弼是今河南省焦作市人,这是不对的。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云:“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此山阳乃指山阳郡,属于兖州而非河南。考王弼乃王粲之侄孙。《魏书·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王粲年四十一卒,他的两个儿子被杀,无后,以族兄王凯之子王业嗣。故《魏氏春秋》云:“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王业就是王弼的父亲。王粲的祖父王畅,曾祖父王龚均山阳高平人,《后汉书》并有传。王龚,顺帝时为太尉,王畅,灵帝时为司空,故《王粲传》谓“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其世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明学、中澍二位同志所著《夫余漫笔》中谈到《三国志·夫馀传》中的错简问题,其对错简之处的具体认识,不能说服人。现将错简复原,通过比较分析,认定复原后的文字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故可定为错简。  相似文献   

11.
六朝江南造纸业述考熊承芬造纸术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的记载,认为造纸术是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后汉书·蔡伦传》写道:“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  相似文献   

12.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宦官黄皓专政,并且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即《三国志·蜀书·陈祗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某传)所说:“(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可见情况十分严重,它无疑是蜀汉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尽管是件坏事,可事关一个偏霸政权的存亡,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黄皓算是这件坏事的首恶分子,史书理当备载其恶,以惩奸佞,为后世戒。陈寿作《三国志》没有立宦官传,黄皓的事迹,零星地散见各传,又语焉不详;裴松之作注,对此补充也很少。千余年之后,我们来研究黄皓专政与覆国这件事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其本末,自然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光武帝纪》:“戊戌,进幸。”李贤注曰:“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余按:“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当为“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隗嚣传》“复使来歙至”,注云:“,水名,因以为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寇恂传》“进军及”,注曰:“,县,属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也。”《通鉴》卷四二:“冯异军邑,祭遵军”,注引贤曰:“,水名,因以名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六月,中郎将来歙率扬武将军马成破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下辩。”余按:…  相似文献   

14.
王充是东汉时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他的思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他的《论衡》是汉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从事我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科技史、天文学史、逻辑史、心理学史、教育学史、伦理学史、美学史和文学评论史的研究工作者都可以从《论衡》一书中采集到可贵的资料,丰富各科发展史的研究。王充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是,至于他的生平,却不甚清楚,还有加以考辨的必要。王充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范晔《后汉书》本传和《论衡·自纪篇》。《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中关于王充,只有二百多字的简略记载。《自纪篇》主要篇幅用于解答别人对《论衡》一书的责难,叙述自己生平的内容也很少,而且主要是少年和老年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16.
崔瑗、崔寔生卒年考解成崔援、崔宝父子,东汉琢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名重于当时,事迹见于《后汉书·崔明传》(明为援父)。1989年版《辞海》袭旧说分别注缓、实生卒年为“77—142”和“?一约170”,不确。兹考证如下。关于崔援。《后汉书·崔接传...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光武帝纪》:“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李贤注曰:“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余按:《后汉书·冯异传》“异弃马步走上回阪”,注曰:“回,今俗所谓回,在今洛州永宁县东北。”《通鉴》卷四一:“异弃马奔走,上回阪”,注引杜佑《通典》曰:“回在河南永宁县东北,俗名回坑,长四里,阔二丈,深二丈五尺,自汉以前,道皆由此。”检《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据此,知本纪注“永宁县东”,当为“永宁县东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交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  相似文献   

18.
1、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古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别,一方面奉侍君王左右以听驱策,另一方面又有记言记事的不同司职。究竟记育记事左右史怎样分担,古籍所载各有不同,正好又呈相反的情况,带来了本条两句所述确否的质疑。这里先列两种说法──《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徐斡的《中论·虚道》也说:“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春秋左氏传序》的疏文不仅说法相同,而且还说明了左右史分职的原因:“左是阳道,阳气施生,故令之记动;右是阴道,阴气安静,故使之记言。”另一说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左…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光武帝纪》:“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校勘记》云:“‘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余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七月己酉朔,七月也无“丁酉”日也。《后汉纪·光武皇帝纪》作“冬十月丁酉,上幸鲁国”,是也。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通鉴》卷四四:“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宫”,亦误。《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十一年夏五月,大水。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交通,历代盛称两汉的张骞与班超的开拓之功。《后汉书·西域传论》云:“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候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其说可为代表。《后汉书》的《西域传》就是范晔根据班超之子班勇的《西域记》写成的,其内容显然较《汉书》更有发展,范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