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绝句发源于金代,现存两首作品:王中立《题裕之乐府后》和元好问《题山谷小艳诗》。王诗约写于泰和五年(1205),评论元好问成名作《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是16岁的新人元好问的新作催生了词学批评的新样式;元诗写作时间不详,表现出对山谷艳词的理解和宽容。论词绝句的兴起,与金末词学创作和讨论、论诗绝句写作活跃相关。王、元之后,长期无人继写论词绝句。造成论词绝句写作的中断,实与元代诗学、词学衰落有关。  相似文献   

2.
晚清词人郑文焯最初对词学深为鄙夷,此后却以词学大家身份扬名后世,这一转变当与他寓居壶园时与后期吴中词派词人潘钟瑞毗邻而居,受其指授有莫大关系。结合潘钟瑞《香禅日记》之记载及郑氏致潘氏信札,梳理二人交往情况,可发现在其频繁的词事往来中,郑文焯《瘦碧词》的创作潘氏实参与其中,且潘氏的词学宗尚对初登词坛的郑氏影响巨大,郑氏崇尚姜夔的词学喜好与"清空寄托"的词论均体现出以潘氏为首的吴中词派词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聂恒《读宋词偶成绝句十首》的批评观念,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推尊词体,二是以婉约为本色,三是推崇音律协美,四是强调由技而进乎道.其论词绝句体现出"有意为之"的创作态度,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批评内涵,在我国传统词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4.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相似文献   

5.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享誉国内外。然而,先生不仅字写得好,对书法理论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我将先生的《论书绝句》及《札记》等辑编在一起,经先生提议名之曰《启功论书杂著》。先生精湛的书法理论可以说大部分汇集其  相似文献   

6.
白石十七谱是宋词文学创作与音乐理论高度结合的宝贵实例。就中四首旁缀音谱的“令”体词调歌曲,系先有音乐“定腔”,后“倚声”填词之作,是研究宋词以文从乐手法的珍贵实证。依据《词论》“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体性论,姜夔《大乐议》的四声清浊主张以及张炎《词源》的歌词五音协律例证,可归纳、提炼出使文字四声五音与音阶清浊轻重相协谐的宋词“倚声”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四首词调歌曲的文乐关系展开逐字辨析,并以句拍为单位,实证以《词论》为代表的音乐文学理论,在宋词“倚声”填词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回归《词论》《词源》对雅词协音不易、“知之者少”的文学判断。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精研中国古典诗词,所著书已刊行者五种,其中《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印行),所树诸义,极多创辟。余亦夙好倚声,有所论述,读叶君所著,益资启发。因相与订约,共撰《灵谿词说》,纵论唐宋以至清朝诸词人,述其流变,评其得失,自抒己见,不拘常轨。其体例亦别创一格,每树一义,先以七言绝句撮述要旨,然后附以详细之说明,冀能略具论词绝句、词话、词史诸种体裁之性质而汇集为一。《四川大学学报》征稿于余,因选四则以应之,先就正于同好,再俟异日改订焉。一九八二年六月,缪铖自记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相似文献   

8.
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续《灵谿词说》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后来收入《灵谿词说》中),论其词兼及其为人。后来,与我合撰《灵谿词说》的叶嘉莹教授于1983年8月又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一文(亦是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后收入《灵谿词说》),对晏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文中将晏几道  相似文献   

9.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明治十九年,槐南不仅仅停留在填词创作上,而且还对其加以大力提倡.在此以前,从《新新文诗》创刊开始,他就在每期上连载自己用汉文写的“诗话”.及至明治十九年六月该刊第十三期出版时,他又发表了词论.在正文之前,他提出如下主张:“古人谓词者诗之余,学诗者固所宜染指,厉太鸿有论词绝句十数首.诗既可论词,诗话亦何尝不可话词耶!”当时,曾有人对搜集槐南填词方面的知识和见解兴趣甚浓.下面就其词论作一概要介绍.首先,槐南援引金代元遗山的诗为例,阐述了宋词分南北两派的问题.开头指出:  相似文献   

11.
李齐贤是朝鲜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也是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对朝鲜后世词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创了以词写景的文学范式,其次是开创了以健笔写豪情的词风传统,再次是树立了朝鲜特有的词学理念。李齐贤在朝鲜词史上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消极的影响也存在,不过瑕不掩瑜,无损于他在朝鲜词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革命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南社中对革命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诗人。马君武一生致力于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诗歌创作数量有限,但他的诗实践了自己“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的创作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应为近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词选选坛上,胡云翼是又一重要的人物。他从词学普及的目的出发,一生着力于词选理论的总结和具体的词选编撰,存留词选十多部。分析比较其主要的九部词选可见,他始终秉持了推重豪放词、女性词的原则。但与此同时,建国前后,他的词选观经历了一个由注重主观到顺应时代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楚辞集注》与《楚辞后语》中,因研究《楚辞》的需要而选录、注释、评论了一些汉代诗歌和辞赋。其编选旨趣颇受晁补之的影响,青睐抒情写怀及思想雅正之篇什,所作注释简明扼要,瑕瑜并见,而影响甚大。朱熹在品评两汉诗赋时,崇尚古朴自然,反对靡丽夸张,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而其对司马相如、扬雄、蔡琰等人的人格评判,显然有以道德批评代替文学研究的倾向,表现出理学家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方面共构互渗,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标示出清代词学批评的理论水平与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7.
惠言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人物,其于治经上多得皖派学人的指导,从而成为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而其词学也颇多经学色彩。从张惠言治词之目的以及经学施之于词学两方面来考察皖派学人对其词学观的影响,可以展示出清代江南一带的士风和词风。  相似文献   

18.
刘熙载是晚清时期一位慧眼卓识的词学家,但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楚辞学家。他在词品、词体、词境和词法等方面,都曾直接借用楚辞作为评鉴尺度。  相似文献   

19.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都有名气。他的诗、词创作既都具有多元化风格的一面,又有诗多纪实词多言情不同的一面。陈与义诗词互动首先体现在简斋词题材立意的诗化和创作技巧的诗化,这些是诗歌对词的影响和渗透;其次体现在简斋词对简斋诗流丽特点的影响以及简斋诗句化用词句等方面,这些是词对诗歌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