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朝关系陷入了紧张状态,美国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实行了全面遏制政策。但到了尼克松时期,面对当时美国深陷越战和美苏对峙,国力相对衰弱的状况,尼克松政府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开始大规模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对朝政策作为尼克松政府对亚洲政策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一个相对缓和的阶段。尼克松时期美朝关系的相对缓和,对美国、朝鲜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政治领域,朝核危机已由美朝之间的较量发展为攸关地区各国安危、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多边博弈。朝鲜的筹码主要是核武器,以及周边各国谋求和平与稳定的愿望。美国的筹码主要是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朝鲜签订和平协定,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突破朝核危机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让朝鲜融入世界,使其成为正常国家。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使朝鲜改变安全观念,美国放弃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共同寻求达成一项美朝和平协定与朝鲜放弃核武器平行挂钩和违约必究的方案,以此换取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4.
2OO3年8月27日到29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六国代表首次围坐在一起,就朝鲜核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标志着从去年以来因核问题持续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向着和平对话解决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之间围绕朝鲜核问题已经发生了数次交锋。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和策略手段不同 ,前任克林顿政府与现任布什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前者奉行“接触遏制”政策 ,旨在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作出让步 ,最终达到促使其放弃核武开发的目的 ;后者则推行“对抗遏制”政策 ,力图采取对朝施加强大压力来迫使朝鲜完全屈从美国的意志。政策手段的不同 ,导致危机朝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政治领域,朝核危机已由美朝之间的较量发展为攸关地区各国安危、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多边博弈。朝鲜的筹码主要是核武器,以及周边各国谋求和平与稳定的愿望。美国的筹码主要是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朝鲜签订和平协定,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突破朝核危机囚徒困境的重要途径是让朝鲜融入世界,使其成为正常国家。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使朝鲜改变安全观念,美国放弃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共同寻求达成一项美朝和平协定与朝鲜放弃核武器平行挂钩和违约必究的方案,以此换取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最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矛盾双方一边是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的超级大国美国,一边是正在研制核武器的小国朝鲜。美国希望朝鲜完全放弃核计划,冻结核设施并最终拆除核设施。而朝鲜则要求美国与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确保朝鲜安全并建立两国间大使级外交关系。北京六方会谈为实现朝美两国各自的目标提供了外交平台,和平化解朝核危机将给东北亚地区和整个世界带来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谈促变: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林顿政府在处理朝鲜核与导弹问题上采取了接触包容、以谈促变的政策,其对朝政策实施效果可谓得失参半。虽然暂时冻结了朝鲜的核与导弹发展、初步改善了几度紧张的美朝关系,但是,由于对朝战略判断失准、国内政治因素牵制,不仅没有根本解决朝鲜的核与导弹问题,美朝关系正常化也未能实现。总体而言,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只是取得了可以逆转的有限成功。不过,这些成功经验却值得奥巴马殷鉴。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当前的核危机是由第一次朝核危机升级而来。危机爆发后,美朝双方展开了首次公开双边谈判,并发表联合声明:朝鲜同意暂缓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支持南北联合宣言中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国郑重承诺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和其他武力,不干涉朝鲜内政。然而,在第二轮会谈结束后,由于美朝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南北对话与特使交流方面无法达成一致,双边关系趋向紧张。朝鲜从反应堆拆除燃料棒,并拒绝国际检查员采集测试样本的举动使危机达到顶峰。由于担心朝鲜可能在被迫情况下采取极端行动,美国在不放弃外交和加强军事准备的前提下策划对朝空袭。此时,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传递出了朝鲜愿意重返外交谈判的信号,美朝借此契机回到谈判桌上,并达成了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协议存在诸多隐忧,主要表现为:美国将对朝政策与整体外交战略挂钩,影响了解决朝核问题的一贯性;美国对朝政策需要兼顾韩国立场;美国对朝政策受到官僚政治制约。框架协议存在的问题也孕育着美朝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重趋紧张的可能性,为朝核问题的再次浮现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继承了小布什政府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政策,在完成美国本土和东欧的反导部署之后,转向亚太特别是向东北亚地区扩展。亚太反导部署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朝鲜核导计划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的两次核试验促使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使得东北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局势愈加复杂和危险,也给中国的安全与外交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有必要冷静分析和应对,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问题是由冷战后东北亚战略失衡导致朝鲜的空前的不安全感而引发的,因此,朝核问题的解决也是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过程。两次朝核危机中,中国依据自身实力和有所侧重的外交理念,采取了不用的政策和姿态。从中国政府对朝核问题的逐步介入和目前的态势来看,在参与同中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如何把握量与度已然成为中国外交在全球舞台中的重要课题,而对六方会谈积极参与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在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朝鲜制定发表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成为朝鲜建设"强盛大国"战略的延续。计划列举了12个重点领域,切中当前朝鲜经济发展的要害或瓶颈问题,说明朝鲜已经将经济开发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国应以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省级政策为基础,与朝鲜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以推动中朝投资合作、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以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同时,积极推进中朝重点合作项目以带来集聚效应,为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注入不竭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朝核危机视阈中的“停战体制”:流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不安和核危机久拖不决表明,1953年建立的停战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局势发展的需要,而在东北亚地区构筑新的安全保障机制已成为大势所趋。六方会谈的各参与方在高度重视朝核危机和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都应以客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朝鲜的生存关切,尽量规避狭隘的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与零和游戏的机械思维,努力从根本上促使朝鲜半岛停战体制的转化与和平机制的理性塑立,这不仅有利于朝核及其连带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在本地区实现多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有着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朝鲜半岛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外交的舞台。保持与韩国、朝鲜的友好和建设性关系,鼓励朝韩间的对话与接触,努力参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是近年来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目标。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也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不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4日,朝鲜正式成立了由国防委员会特别授权的主要是针对“绑架日本人问题”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并开始启动对在朝鲜境内所有日本人的全面调查工作。同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宣布解除了针对朝鲜的部分单边经济制裁作为积极回应。不过,日朝关系的一度趋热局面,至今仍然难以改变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深处外交困境的尴尬现实。日朝关系出现的诸多新变化,如果从冷战结束后日朝关系史的角度来考察,不过是两国处在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寒冷”时期所采取的“抱团取暖”的应急性策略。日朝关系真正步入正常化阶段,尚需较长时日和更多的务实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构建东北亚地区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朝鲜因素是一个重要变量,有必要从朝鲜政治、经济、安全以及外交和统一诸多领域客观评估朝鲜因素及其地缘影响。由于朝鲜因素的不确定性,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朝鲜实施战略转换,从基本内容、基本保障和基本手段三个方面调动朝鲜因素的积极性,提高中朝关系的生产性和效率性,重建两国实质性战略合作推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出现严重逆转,六方会谈一直陷入沉寂.半岛核问题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朝鲜国内的权力过渡引发了各方政策关注点的再调整.朝鲜的核能力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忧虑.为了推动六方会谈重启,中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要成功实现早日复谈,仍需要美朝展示灵活性,发挥主动性,彼此合作并与其他各方共同努力,使半岛核问题重新驶回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采取激进的反恐、反核扩散政策引起朝鲜的强烈的反应,进而诉诸于核威慑边缘政策.朝鲜核危机给中国外交带来了严重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中国积极斡旋而促成的"六方会谈"开启了政治解决的进程,这不但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从双边结构的权力政治向多边体制的权利政治的转型,也充分预示了中美之间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立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朝核危机发展与中美关系前景越来越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7年2月13日六方会谈达成的去功能化方案,朝鲜同意启动去核化进程,对宁边核设施进行"去功能化"和对其所有核计划进行申报。但是,到了申报期限规定的2007年12月31日,朝鲜仍然没有进行核申报。虽然2008年5月8日,朝鲜向美国提交了核申报计划,但是朝核问题的前景和进程仍然有很多不可测因素。本文探讨朝鲜去功能化和申报问题的内容和实质,分析朝核问题主要当事国美国与朝鲜的政策、态度和疑虑,试图推测朝核问题未来发展趋势走向。朝核去功能化和核申报问题将是新一阶段六方会谈的关键问题,也是对六方会谈各国政策和政治解决朝核问题决心的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