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第4次缔约方会议计划在2009年底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全球协议计划,但是能否顺利地达成新协议的预测则比较困难,后“京都”时代的前景依然模糊原因在于: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显然没有给涉及到众多国家利益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谈判留出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现实中很多阻碍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如各方利益分歧难以协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得不到彻底的落实、《京都议定书》内容的缺陷、理论上的争论不休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此,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快、减排潜力大以及较高的生态脆弱性等决定了其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发展而日渐提升.虽然目前对农业议题的关注度仍然和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不完全相称,但是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已经大为提升.农业在气候谈判中地位的变化对气候谈判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鉴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及其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新少年》2009,(7):4-5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达成协议,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其一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4.
国家碳预算制度兼具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统计核算工具的双重功能,碳达峰目标的迫近及碳中和目标下国家降碳任务的紧迫性,使得如何将碳预算融入“双碳”目标的实践过程,实现制度和理论的双向促进成为重要问题。一方面,通过梳理碳预算制度产生的背景、碳预算概念的演变,事实印证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把承载全球碳排放环境容量的国际碳预算,转移至各国碳预算本土化的可靠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碳预算制度经验发现,其对我国碳预算目标设置、机制协同、资金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将碳预算纳入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法治保障体系,可以结合已有预算法程序化规定,通过建立专门性机构、权责配置、预算调整机制、专项资金供给等制度,建构起“双碳”目标下符合我国需要的碳预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国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本文通过对成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介绍和比较,再结合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分析所得的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与磋商的平台日趋多元,这为将来国际碳减排合作增加了诸多可能性和变数,联合国第十九次气候变化大会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点,各方仍未达成满意且有实质性的全球减排目标。博弈论是一个研究国际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有效分析国际碳减排合作中国家的战略行为,进而解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将博弈主体对待环境的态度分为强弱两类,分析了国际碳减排合作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弱环境偏好的,不能让它们承担先行者的责任,因此在国际碳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能否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是合作形成的前提保证。为了解决国际减排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本文借鉴Carpenter et al(2009)所建立的公共品供给模型,引入惩罚机制,分析了影响国家搭便车的因素,结果显示惩罚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与人为CO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强度承诺是中国的国家温室气体中期减排目标。中国碳强度只统计绝大部分CO2排放,且不扣除碳汇。中国碳强度承诺具有正当性、严格性和国内约束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中国降低碳强度的重点是控制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CO2排放,为此必须节约能源和降低能源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该法案有关碳关税的规定,违背了WTO及《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关税减让、国民待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惠国待遇诸原则,并与GATT相关条款冲突。针对美国的做法,我国应坚持WTO及《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原则,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利益,同时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0.
碳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领域的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而各国政府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及配额交易政策(Cap-Trade Scheme)来应对气候变化,则催生了一个以碳排放权益为交易标的的市场。随着这个碳市场上交易标的的统一标准逐步形成、碳资产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的出现、碳金融交易所和场内集中交易的诞生、有组织的碳资产期货和期权市场的生发、场外交易市场的繁荣,碳金融市场逐步迈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预算目标特点的预算松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根据369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对预算目标清晰度和难度影响预算松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预算参与的前提下,预算目标清晰度和难度对组织预算松弛之间产生着客观的负向和正向的影响,而沟通与报酬体系则会对这种影响起到推动作用。文章认为,研究和控制预算目标的特点,是认识和治理预算松弛的客观基础,也是提高预算控制理论研究深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之一,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三者之间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对预算目标确立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的责任中心对在其大的预算目标下如何去确定自己部门的小的预算目标;再次介绍了其他一些非财务因素对企业预算目标的影响;最后提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将多种影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预算目标决策,这样才能达到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气候变化应对的“减排”与“增汇”二元应对机制。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多地强调减排机制,而增汇机制有减弱的趋势。人类既要通过减排温室气体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气候变化利益格局取决于直接经济损益、国际经济格局和治理多向性受益格局。当今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呈现出“同而不和”的非良性态势,这是造成应对机制争议和困境的主要原因。理想状态应当是“和而不同”,即在承认各国在气候变化成因、利益、作用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企业转向低碳生产方式所面临的一系列碳约束给企业的财务活动提出了挑战,产生了一种新的风险———碳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这种碳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碳减排活动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以产品这个主要排放源为核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企业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碳财务风险的原因,然后据此构建一个由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可更新资源和清洁能源组合、低碳技术投资、多层次融资体系所组成的综合碳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规避碳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京都议定书》既是一个"环境规则"公约,也是一个"经济权利"公约。它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价值追求、环境义务、经济权利、国家主权、利益分配等问题置于一种灵巧的制度安排之下,其视野远远超越了环境法律而触及到诸如产权关系、交易成本、效率最大化、市场均衡等经济学原理和内容,实现了法律规则与经济规律的对接,是法律与经济学"优生优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0,(22)
时下,绿色生活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式,叫做低碳,其含义是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数据表明,以舒适为本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大提升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这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太多,对气候环境以及地球生态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然而现行环境立法无力回应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实质化构建需要,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法典表达的价值得到彰显。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同根同源性使污染控制规范体系对二者的规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由此决定,污染控制编更适宜承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环境法典表达需求。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在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的表达宜依两层面递进展开:在构建理路层面明确其调适融合功能、实现从形式表达向实质表达的适度超越、明确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主体地位并以制度机制监督主体履职;在规范构造层面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机制配置于污染控制编“基本规定”一章、创制基础性与配套性条款、诠释拓展调整范围条款意涵与基本原则条款边界。  相似文献   

18.
碳源转移是由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缺陷所带来的高碳产业从附件I国家向非附件I国家转移的现象。本文以《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为背景,分析了碳源转移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剖析了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转移所伴随的碳流动现象,认为非附件I国家碳排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附件I国家碳源转移而引起的。最后,文章对减少国际碳源转移现象,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渗碳零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表面的碳浓度和渗碳深度 ,而零件表面碳浓度又取决于炉气碳势。分析了零件气体渗碳处理中的炉气碳势测量原理 ,提出用测氧传感器测量碳势及碳势的自动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特点,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动用资金和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的资金合并衡量,设计反映地方公共预算稳定调节能力的指标。使用我国内地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政府治理作为中间变量时地方公共预算稳定调节能力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方公共预算稳定调节能力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机制分析表明,该能力通过影响政府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创新,正向影响因政府治理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公共预算稳定调节能力更有利于区域创新。建议适度提高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补充比例,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直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力度,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优化财政支持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