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为一种商品,也有一般商品的两种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文学作品的使用价值,即对于人的有用性。这是由其本身的思想、艺术内容构成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则和一般商品价值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文学作品的主体。作家从观察、体验生活开始,到进行艺术构思乃至创作的最后完成,所注意的中心和表现的对象始终是人,是人的生活、人的性格和命运。普列汉诺夫指出,“艺术的主要对象是人”。高尔基则把文学称为“人学”,而且这个“人”是用大写字母来写的。这都是至理名言。正是这样,在文学创作中怎样认识和描写人物性格,往往是区别各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的一个主要标志;或者说,任何一种创作方法,必然在人物性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并不总是具有艺术性一样,作为一门科学的文艺学研究也并不总是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在当代苏联文艺学研究中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其中的一个可以称之为具体一历史方法论。持这一方法论的人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变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变体的独特性;艺术(尤其是文学)的特点不仅应在其形象的形式中去寻找,更重要的应在其艺术和思想内容中去寻找;文学的艺术和思想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显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社会特点、民族特点,这些  相似文献   

4.
论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润一郎 ( 1 886— 1 965)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日本人又称其为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来 ,唯美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在西欧文学中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文艺主张不同 ,作品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日本人在此把它们混在一起 ,显然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不过 ,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中同时具有了上述两种文学流派的某些特征。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最大的特征是鼓吹“生活艺术化”,其目的是为了反对 1 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庸俗的风尚和功利主义思想。唯美主义文学作品大多描写变态的色情 ,并配以华丽而堕落…  相似文献   

5.
一切艺术,甚至最现实主义的艺术,都不可能没有象征和象征主义形象性的构成。普希金的《青铜骑士》一向以丰富的现实主义为人称道,实际上却具有极深的象征和象征主义内涵。在表达自己对一系列重大哲学、历史问题的思考时,诗人借助的是对一个普通人不幸遭遇的直白、平实而又生动具体的抒写,同时把极强的象征意义灌注到作品和形象之中。这种巧妙的构思使一个普通的人间悲剧获取了多种象征意义,上升到深邃的哲理高度,同时也为我们审视其他俄罗斯文学作品提供了视角与思维走向。事实上,俄罗斯文学拥有悠久的象征主义文学传统,在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流派形成之前,许多俄罗斯文学家已创作出艺术构思独特且具有相当深厚的象征主义意蕴的文学作品。这是我们研究俄罗斯文学时应当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生长、发展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之内,脱离时空的文学是不存在的.而出现在一定时空范围之内的文学作品,又总是反映着这一时间和空间之内的人的生活情况,揭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文学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总是同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联系在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本身是复杂多样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三百篇》诗歌的艺术形式是相当多样的,如杂言齐言,重章叠调,回环蝉联。唐孔颖达《毛诗注疏》说: “立章之法,不常厥体,或重章共述一事,《采蘋》之类。或一事叠为数  相似文献   

9.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世纪初期以来近70年的中国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和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进行了宏观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建构起多元开放的“人的文学”观念体系,到了30年代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又分化成两大主要理论体系,即以鲁迅、周扬、冯雪峰为代表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由于适应了中国急迫的社会政治革命要求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观念,以朱光潜、沈从文为代表的非功利的文学审美理论,在唯物史观和艺术社会学范畴之外丰富了现代中国文艺思想。上述两大理论体系中一些真诚的理论家,在把握“文学-人”这个核心进行艺术思考时,不断突破自身的理论局限,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对立面的某些理论思想,从不同的方面改造和发展着“五四”开创的“人的文学”的思想,构成了总体历史发展的多向分离和总体趋近的运动轨迹。这将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有两点历史启示:一是文学观念的建设必须以文学和“人”为核心,对于文艺规律的探讨不能偏离人所创作的这个文学主体;二是新时期文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应该向着历史的“新的综合”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文学活动从本体论角度看是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主体精神本质的自我实现和确证,主体由此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自由感。文学活动既是个体精神的活动,同时又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由此决定着文学的多重本质和多种关系。如文学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主体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与表现以及文学活动的主观精神特性与客观实践品格等。此外,由于文学本体存在与人的本体存在一致。文学观也必与人生观相通。与“独善”和“兼济”两种主要人生取向相对应,在文学观念上也通常有“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社会人生而艺术”两种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12.
卢敦基 《浙江学刊》2022,(4):199-210
文学的经典化,一方面由专业研究机构评骘认定,另一方面,则由读者大众百姓自发造就,而后者或许更为重要。大众百姓在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频繁使用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和表达,使得文学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广泛进入生活领域,最终使该作品获得经典地位。此即文学的生活化。这种文学经典化的独特过程建立于雅俗共赏的基本原则之上。而始生于唐、确立于明的雅俗共赏文学鉴赏标准,则是中国话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民族特性,与其他许多国家的标准有相当的差异。大众百姓需要优秀文学经典作品,是出于认知、交往、学习模仿、表达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等各种需求。文学生活化的表现途径十分多样,有专名、词汇、人物、场景、解读戏研、衍生等种种。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检测文学生活化的数据,为判别文学作品的经典性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文学生活化的研究有可能打开文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及观念逐渐发展的中国,不论是教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生活当中的构成元素,都与各形态的艺术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一股力量,然而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能够受到大众的接受,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形态也渐渐多元化,而些不同的艺术形态都本着理念、观念、信念传达的本质,将艺术家们对于哲学、历史、文学、经验等等各种知识或思想注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但在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中,决定一件作品的好坏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也不是获得一时的肯定就能将艺术的寿命延续下去,不断的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创作的形态或是思维的方式,本着对社会环境、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等各种方向,做分析及思考,将会在这样对于社会的分析及对自己的分析与艺术观众当中获得许多平常不会发觉的联系,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大多是理性的,有哲学家的思考.有工匠的精细、有诗人的浪漫,这是一位艺术家的基本要求,然而当代艺术的思维这样是不足够的,有政治家的理念、有社会民众的角度、有社会学家的分析,理性的思维当中,期望的是与社会并行的艺术甚至预见社会未来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照和把握 ,与此直接对应的表现形式是文学的整体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又是由具体的文学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 ,因此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形式的形式 ,是文学的二度形式 ,而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由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的双重的二元对立结构。认识文学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二元对立结构 ,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解读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艳杰 《学术交流》2012,(6):178-181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推动了文学领域思想及形式的变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变革,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后现代派作家通过全新的创作手法把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移入俄罗斯社会,打破了多年俄罗斯文坛单一、僵化的思维范式。白银时代文学和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而怪诞风格、互文戏仿和杂糅等个性十足的艺术特色,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凸显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张居三 《求是学刊》2007,34(3):107-1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邵之茜 《唐都学刊》2002,18(1):35-38
汉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 ,都表现迥然有异于其他文学的独特风貌。其文化源头决不是单一的 ,是在先秦文学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庄子》艺术精神对汉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铺陈的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关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文学展开有效研究的关键所在。文学批评理应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作出深入分析和准确评判,而分析和评判本身亦昭示着艺术创造过程的新进展。所以,当代批评家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充分关注文学作品中审美价值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充分重视语言文字自身的审美特征。其具体的批评实践既应该涉及作品的某些为人公认的审美特点,使批评具备价值判断的力量,又应该从个体性的审美体悟出发,使批评体现出艺术创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发现     
17世纪 ,哈姆雷特的名言“死还是不死 ?”曾名躁一时 ,而在 2 0世纪取而代之的则是繁杂的科学公式。那么 ,面对异军突起的科学大发现 ,文学及其研究该何去何从呢 ?换句话说 ,文学本身有无发现呢 ?科学大胆寻求诠释 ,严格验证反证或反论。文学则更侧重于发明而不是筛选 ,侧重于想象而不是判断。这既是我们的长处 ,也是我们的短处。一方面 ,我们无需验证奥斯汀的生活态度与狄更斯 ,福楼拜 ,托尔斯泰有何不同 ,也无需验证其反论。事实上 ,我们也无从做起。另一方面 ,由于某些人看不到验证诠释的必要或反证的威力 ,科学在当今世界的久盛不衰理所…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