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新兴计量工具,在公平交易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学习和研究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极其限制,提出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困难和问题,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牛红军 《兰州学刊》2007,(8):55-57,63
文章从会计计量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会计界及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背景和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事项的计量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规定不够明确、缺少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缺少相应的政策环境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付智博 《理论界》2009,(2):65-65,167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多个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随着2008年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在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指责为金融风暴产生的根源,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定义、优越性及在我国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难点分析——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将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iue Accounting)推向争论的焦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独特的顺周期效应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作用,说明市场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难点后认为,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不成熟、估值的复杂性等因素无法有效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难以真正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预期目的--提供相关、可靠、可比的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产生重要影响。论文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在国际会计领域中颇受关注。当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对某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准确计量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显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对于是否应当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会计学界从未达成过共识。本文将从介绍公允价值概念及计量展开,从理论基础角度阐释公允价值全面推广应用的历史必然趋势,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主要疑惑作出相关的理论解释,同时结合会计实务具体操作中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考虑,预测近阶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现实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林木资产的独特价值及其生物转化功能与自然增值能力,决定着林木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内在要求,公允价值是林木资产最适宜的计量属性.国外林木资产公允价值的获取路径包括市场基础计量、评估基础计量和成本基础计量,我国的获取路径仅包括市场基础计量,在现实中,林木资产的活跃交易市场并不存在.因而,借鉴国外经验,将评估引入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公认计量属性,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暴露了其固有的缺陷,从而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广泛质疑。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公允价值以及我国企业界如何应用公允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多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公允性,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文对公允价值应用做了分析,指出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科学有效应用公允价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困境与出路:金融危机形势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计量理论和实践顺应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公允价值计量未能起到防范和化解作用因而备受质疑.客观地说,一方面,其具有传统计量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具有主观性过强、在非理性市场环境下难以操作的弊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对其加以完善:首先,要不断完善非理性市场环境下的估值技术运用;其次,要建立健全估计公允价值的政策和程序;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最后,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金融工具风险能得到及时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对资产的会计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属性是国内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反映了会计计量属性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说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及其约束条件,然后提出信息经济学发展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美国200多家金融机构因为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财务报告进行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从而引发了对历史成本计量的争论.1990年9月,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在此之后,有关公允价值的概念与应用逐步发展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广泛的思考空间。从金融危机中各方对公允价值的争议出发,通过对公允价值的背景、定义、计量方法的回顾及其优劣势的分析,在肯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和地区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有两种,即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单纯从理论上看,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地反映生物资产增值的信息,且从会计目标、计量标准、收益确认三个方面对我国生物资产计量的理论依据分析发现,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正在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但考虑到我国生物资产计量的技术和环境的现实条件,我国现阶段生物资产应选择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入手,选择芙国FASB和IASB为代表的国外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评析FASB<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找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决策有用性在财务报告框架和具体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对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成为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视角,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上市公司信息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按第一、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组合的信息风险逐层递增;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信息风险,且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可靠性越差,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越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信息风险,但对于负债项目来说,并没有起到显著降低信息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需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对非活跃市场的定义进行归纳厘清,分析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晓飞 《东岳论丛》2012,(3):169-171
对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金融体系角度来分析其扩散和放大作用的,而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并不多。鉴于此,从会计计量角度,通过研究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关系找出金融危机扩散和放大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此次次贷危机中,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依次出现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也是依次从大到小。这和三类金融机构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密切相关。简言之,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越先受到冲击,受冲击的程度也越大。因此可以认为,公允价值扩散和放大了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公允价值在特殊时期更容易加剧市场的起落。当市场处于急剧变化时,"以市值计价"存在放大风险的作用,增大经济萧条期下的悲观预期,从而引致资本市场的剧烈震动。但公允价值的推出是具有理论基础和环境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仍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应废除。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要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建立一套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完善金融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从IASB与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趋同现状入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发展趋势、双方趋同过程以及理论现实,认为双方有着趋同的基础,前期体现为IASB向FASB学习的单向趋同,后期才体现双方的互动。最后,在借鉴趋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制定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