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战后英、美、日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课程的变化可说是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晴雨表”.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及动力正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危机及问题.二战后,由于英、美、日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及所面临的问题及教育体制不同,因此其课程改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1、教育自身的原因——教育质量低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因.自从50年代末期美国学校教育质量低的问题就已暴露出来,并遭到社会各方面的尖锐批评.批评  相似文献   

2.
日、英、美三国科技、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后 50年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科技和教育 ,但同为科技大国和教育大国的日、英、美三国 ,经济增长的状况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缘于世界经济增长特点的演变 ,也缘于日、英、美三国不同的科技、教育发展模式。在二战后前期经济增长处于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并重型时 ,日本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二战后后期 ,经济增长演变为技术创新主导型时 ,美国模式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英国的科技与教育同经济脱节 ,使其削弱了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中国应借鉴日、英、美三国的得失 ,探索有特色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美日中小学课程改革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差异.重基础及能力培养,重科技教育、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及强调终生教育是两国课程改革的共同取向.但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及课程学习时间等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日课程改革正在走向互补,即追求重教育质量和个性培养的平衡发展.这也应该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德、英、法、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认识到,未来社会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因此,他们纷纷把教师教育置于一个关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前景中加以考虑,重视教师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教师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比美德英法日等国教师教育,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伊斯兰教育的传统与改革孙振玉除了凯末尔主义共和国这一特殊时期外,土耳其的伊斯兰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教育中,始终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它不仅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以其普及发展程度,推动着世界伊斯兰教育的发展,还在奥斯曼帝国后期、青年土耳其时代、二战后...  相似文献   

6.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门“潜课程”,通过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文的心理契约、不闻其声的集体舆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从众行为”的心理效应,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创造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培养目标之魂,它与学校整体改革同步进行,对开发学生智力,强化课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职“三教”改革的应有之义。“三教”改革从育人主体、育人载体及育人方式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路径与方式,使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师、教材、教法、评价等四方面立体化改革,以期探寻适合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学龄儿童享受同等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始终追求的目标。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同一乡镇,由于教师所处的学校不同,导致社会、家长、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由一定的有人目标、基本科学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于指导学校育人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学校课程具有双重性:好的课程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好的课程可能阻碍人的发展和阻滞社会的进步。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时都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视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发展的“软件”。课程改革不单是科目的增减和课时的易动,还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农林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二战后美日双方政治、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及国际局势的演变这一宏观的历史视野对二战后的美日经济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二战后的美日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对现有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整合重组,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由于中小学课程实践者对概念的误读、课程建设专业性的缺失等使得学校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诸多“问题”之中,成为阻滞课程改革深层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如何在把握其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路径、寻求学校课程建设的方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教育界的元老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事实的确如此,美可以辅德、美可以促智、美可以健体,这是被无数次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过的。 1 什么是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科教兴国”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共识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世界范围的竞争,最终是教育的竟争。作为德、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应立足自己的特点,形成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改革其不利于未来发展的体制。一、高校体育改革应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步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而言,高校体育在师资、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都能得到保证。这是高校体育的一大优势。然而,由于课程性质及人们的一些偏见,在高校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不如专业课,也不如同是基础课的外语、数学、…  相似文献   

14.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战后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奠基石.随着日美关系的不断演变,日美安保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美安保体制再一次经历严峻的考验.1996gu月,日美两国签署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成为冷战后时期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本文试图对日美安保体制的发展演变作一简单梳理,并加以评析.一鉴于二战的历史教训,1945年8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明确声称:美国的政策是“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使日本不论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永远不能成为自己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认为小学教师应具备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重要素质,缺一不可。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即增加综合课程,改革教育课程的内容,加强隐蔽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对于追求卓越的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课程领导。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的作用、方略、角色定位、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与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思路,重新定位并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以此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亟待研讨的理论与实践命题。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目标又是路径,既是结果也是过程,指向特色更强、成色更好、满足需求、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新时代,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硬性要求,是关涉国家战略实现的题中之意,是满足教育促进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现实呼唤。推动实现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在彰显时代路向的特色化、共生性、公共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建设教师队伍、变革学校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自信等内生发展路径来提升乡村学校教育实力,还要构建资源配置优化、多元主体共治和评价体系变革的外部支持与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 ,建立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康课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赵聪 《人生与伴侣》2023,(15):89-91
<正>一、开展校园足球试点改革的意义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积极改革教育,大力提升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比重。足球课程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美育这个词,英文为“aestheticeducation”,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其内容在于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受教育者以情感的熏陶,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受教育者的美的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应该是审美化的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审美型的人才.美育不是一I习课程、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在高校美育中,其具体途径主要有四种:-,对大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依靠开设美学课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