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晓蓉 《科学咨询》2008,(20):29-29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培养和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主体协同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将创新驱动发展主体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大主体,以企业、高校和政府为代表的三大主体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了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水平,通过对三大主体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提出河南省培育和壮大创新驱动主体的对策,提升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汝泽 《领导科学》2024,(1):133-139
城市治理效能达成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主体和治理环境是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关键,城市治理过程中治理环境产生的不适和治理主体存在的缺陷是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主要因素。依据阻碍方式的差异,治理环境可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治理主体可划分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制约型、内部掣肘型、外部制约型、外部掣肘型四种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类型。这四种类型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方式和程度各异,因而须通过提升内部主体能力素质、加强外部应急管理、优化内部制度环境、提升外部主体能力素质等措施防止城市治理效能达成受阻,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洪叶 《经营管理者》2009,(16):174-174
经济法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具体的人。经济法主体可以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的分类。所谓静态主体分类,其目的是要揭示主体的社会关系,即主体相互利益关系和总体构成;而动态主体分类的目的则是要揭示主体的行为,即主体经济活动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根本特性.笔者认为,在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树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落实主体责任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存在着责任主体缺失、责任划分不明确、对普通党员主体地位重视不够、落实流于形式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理解有失偏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能力不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在提升领导干部落实能力、充分尊重普通党员的主体地位、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同时发力,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立行为。其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个人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政府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扎扎实实的政策手段,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和谐社区,是指社区内各利益主体之间能够建立一种通过协商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机制,避免由于利益主体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走向极端而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实现社区稳定、和谐.社区内的利益主体包括国家主体、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利益主体两两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如果在它们之间建立矛盾协商和沟通机制,现实中发生在社区的日常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完全可能避免.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赖于对主体性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察评价工作是一门科学。干部考察评价的客体是人,而人是所有的考察客体中最具复杂性和非稳定性因素的对象,因此,考察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加快建立干部考察评价主体专业化机制提高考察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干部考察评价主体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干部考察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是指通过建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干部考察评价机构和干部考察评价队伍,使干部考察评价主体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干部考察评价的主体是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意味着组织部门就是惟一的干部…  相似文献   

13.
公路行政主体制度是公路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我国公路行政主体制度的历史,分析我国现有公路行政主体制度,对完善我国公路行政主体制度进行构想,以期对完善我国公路法制建设、推动公路法制发展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田康林 《科学咨询》2008,(22):50-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决策主体是指对决策负最终责任的个人或领导集体。明确决策主体,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一般而言,在各个层次的决策中,决策主体在理论上都是明确的,但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决策主体混乱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我国各级地方政权特殊的领导体制,使得明确中观决策主体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界定中观决策主体的原则在中观决策中,决策的主体机关主要有地方党委、人大和人民政府。按照党章和宪法的规定,党委、人大对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都有决策权、决定权,政府对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事务也有决策权。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许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校长“主体型”管理风格是—种以校长为首的全体师生为主体,实施主体性教育为目标的学校管理风格。“主体型”管理是相对于“依附型”管理而言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时代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校长有个性,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这就必然促使学校呼唤着“主体型”管理风格的校长的形成。一、“主体型”管理是新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管理的主体力量只能是包含校长在内的全校教师和员工,极大地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单位治理能力提升,参与治理的主体愈发丰富和多元,而不同主体间的价值诉求和根本利益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极易引发对立和冲突。单位治理主体多元化出现利益诉求表达差异化、决策参与主体多样化、决策协商周期延长化等实践特征。科学化解多治理主体间的价值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价值认同是达成治理愿景的思想基础,利益一致是调动主体参与的根本动力,利益整合是推进治理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价值对立,应善于运用大局视野评估各方利益诉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全面监控利益冲突,多措并举科学化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其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次的不断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档案文化价值体系的管理主体、研究主体以及社会主体,以达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于会计主体认识目前有空间范围、财权归属、经济实体和组织人员四种流行的观点,结合我们对我国会计法规制度有关规定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会计主体是由管理、事务、责任、执行和监督等方面所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