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以其美感成为古今文学中的璀璨明珠.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所探讨的一个教学问题.本文从把握诗歌背景、诵读、意境、意象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鉴赏古典诗歌教学,从而更好地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马琰 《社科纵横》2006,21(9):116-117
诗歌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本身具有极强的主观抒情色彩。中国现当代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和革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现当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入手,阐述了作者对现当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的诗化——日本汉诗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春 《唐都学刊》2005,21(1):33-37
超政治性是日本文学的传统.日本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虽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但它反映的是日本的文化及日本人的审美特征.日本汉诗中以田园风光、自然山水以及隐逸情怀为主题的诗歌,在民族心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古典诗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兴"是源于以祭坛为中心的原始艺术活动,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类型,因此它具有原型的历史意义.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表现出中国文化思、诗交融的特点.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是礼乐背景下的一种用诗方式,是"感发志意"和"引譬连类"的思想拓展方式,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思想延伸路线.古典诗学是建立在"兴于诗"的理论基础上的,从文学发生的感兴出发,到艺术表现的兴象思想反映的兴寄和审美欣赏的兴味,都反映着兴的诗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运动,接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之一,即结束了印象或感悟式的批评方法,而以西方关于思潮和流派的眼光,观察与透视古典与现代诗歌发展现象.思潮流派的分析性思维,进入诗歌和整个文学研究界域,结果是:新诗纷繁复杂的现象,得以梳理廓清.人们的接受视野,开辟出新的天地.作为对象的诗人群体和脉系里,一些艺术因素被突现的同时,另外一些艺术因素被淡漠或隐蔽了.不同民族差异很大的诗歌现象,在相似与对应的呼唤中,传达方法与思维运行的深层联系的寻找,使得这种理论借鉴和"移植",显示出现代性的品格与新鲜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一代伟大的诗人,最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诗歌语言上的造诣和成就。本文试图从杜诗中的词语选择分析肌质关系对于诗歌意象的表情、诗歌风格、隐喻等多方面的作用,以检验西方文论中的诗歌对应原则和肌质理论,挖掘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独特诗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锋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表现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先锋诗歌完成诗歌的现代化转型的同时,坚守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与艺术流脉,在诗歌观念与形式方面建构起高度的本土化艺术自觉.主要表现在:先锋诗歌延续着古典诗歌的"入世"精神,注意诗歌的社会性;艺术上承续古典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注重诗歌的含蓄蕴藉;将西方诗歌叙事的客观性与古典诗歌叙事的抒情性加以整合,做到叙述与抒情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邓艮 《浙江学刊》2006,14(1):103-110
由于俞平伯在红学及古典诗词研究方面的耀眼成就,加之其散文创作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影响,作为新诗诗人与诗论家的俞平伯往往被遮掩了。古典的余响、在路上的“灰色马”、梦与忆、古典意味与现代面庞的裂缝正是对其诗歌再解读的旁逸斜出的文学感受。  相似文献   

9.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0.
台湾诗歌在 80年代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选择和接受具有一种历史必然性 ,这使得台湾诗歌典范发生了三种变动 ,即 :反纯粹性的本文混杂 ;反深度的事物本原化 ;反确定性的语符游戏。由于受时代的、民族精神的和文化心理的影响 ,台湾诗歌理论与创作又呈现了在特殊接受语境中发生的变异 ,即 :台湾诗人对“本体”的怀疑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 ;他们将语义的不确定性往往归结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诗与史--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诗、史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1,(5):114-117
钱钟书提出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三种方式可概括为写实、寄意、怀古.这表明钱钟书在肯定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诗歌艺术想像与审美创造的能动作用.这一观点可视为诗歌反映历史有别于史书记载历史的本质特征,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的确立在当时乃至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同时,诗、史关系的研讨还标志着钱钟书的学术思路已由艺术赏析向文学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2.
《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九首,置于卷下第四位,诗人名下有品评;其品评内容包括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摘句论析并征引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其选孟浩然诗,题旨包括赠答诗、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慨叹身世诗;其体裁,总计五律六首,七绝二首,七古一首。殷璠选评孟浩然诗,从诗歌总集编撰史、诗歌批评史以及诗歌接受史等角度分析,均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意境”的界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所追求的极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色。多年来,学术界围绕“意境”的内涵和美学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至今仍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笔者力图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实际出发,为“意境”划定一个比较确切的界说。本文的主要论点是:情景交融的意象创造,是“意境”的基础;以实生虚的意象组合,是“意境”的真谛;韵味悠长,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一些古诗词,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但一直以来,诗歌教学都是停留在对诗句的理性分析和死板翻译上,对于诗歌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却很难深入领悟.学习古诗词,不必做架空分析,应在“品悟”二字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欧美的知识分子非常爱好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欧美优秀的中国诗研究者都具有诗人的素质,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时,不仅能忠于原诗的含义,而且能传出诗人丰富的感情.近几年,欧美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诗的专著和译著.最早研究中国古典诗的有A.韦利.H.弗兰克尔也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专家,曾发表《中国诗选译随谈》.弗兰克尔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古典诗、近体诗、乐府和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曹植诗十五首》,这篇文章以曹植的诗为题材,试图用新的方法鉴赏中国的古典诗.弗兰克尔认为,对诗人传记的探讨,不是文学研究家的任务,他喜欢中国传统的注释家,认为应该用诗  相似文献   

16.
薛敏 《唐都学刊》2006,22(4):142-145
文学接受受文艺思潮影响甚大。当代,由于文艺政策的不同,引起创作和理论发生转换,由此导致近半个世纪的文学接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即从接受动机来看,现实主义接受是当代文学接受的主潮;从期待视野来看,当代文学接受主潮的主题意蕴由宏大走向私人化;从文化传播来看,当代文学接受呈现出由封闭、一元、被动到开放、多元、主动。正是接受与创作主体的互动关系,推动着文学不断向前,从而使当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更加契合时代精神的、更加符合文学和人的内涵的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前言印度人民有着悠久的光辉的文学传统。学者们一般把印度古代文学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吠陀本集时期;第二,史诗时期;第三,古典梵语文学时期。这三个时期,从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公元后十二世纪,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印度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凝铸出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戏剧、小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不少伟大惊人之作。这些名著,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文学之林别树一帜,放射着灿烂的奇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高考试卷中同样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进行了考察,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要注意捕捉信息、读懂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加上合理地想象联想,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杜敏 《唐都学刊》2009,25(3):1-4
以李白为中心所生发的李白现象,已演化成为历代对李白诗歌的习得与传播,对其传说的演绎与生发的文化现象。李白现象具有共时与历时相交融、生发形态多样化的特点。李白现象在当代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文化的基础。李白现象当代化须将李白从单纯的文学领域脱解出来,关注李白诗歌的接收群体,使受众在李白现象的接受中提升,在接受中发展。应当多主体地进行李白及李白诗歌的传播,既可以官方举行,也可在民间传播。既可搞多群体的竞技,也可以个体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学习与探索》2005,(4):108-111
作为现代派文学潮流中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一支,象征主义对20世纪文学开放系统和多元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公立象征和私立象征是象征主义诗艺与传统诗艺在象征表现技巧方面的本质区别,该区别决定了象征诗歌意象与传统诗歌意象呈现出系统性和分散性的不同特点,并使其在诗歌的思想意蕴上表现出朦胧化和明朗化的相异特色,最后导致了诗歌阅读者由读者的被动接受地位向诗人的主动创造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