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论,它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难题之一。 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 建国后对《长恨歌》主题的讨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双重主题说。 讽谕说认为不但《长恨歌》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李、杨的讽刺,而且诗人的创作意图也在于讽刺。又有论者提出帝妃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的观点,因而《长恨歌》只能是讽刺而不可能是歌颂。 爱情说…  相似文献   

2.
诗中说梦令狐楚《长相思》其二: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是在辽西。作者又有《从军行》其四说: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这两首诗均于诗中说梦,如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所评:“前首(指《长相思》)写征人妇念征人,后首写征人思家。两首皆从梦说,征人妇梦醒犹似梦中,征人则梦中犹闻出塞声,均善体人情之作。”诗中说梦,借助梦境以抒情言志,是诗人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段。梦,是在无意识条件  相似文献   

3.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4.
抒情诗中,有感情和意象在浑然流动,那便是诗人的情调。用文字写就的种种幻象,大都不同于日常的经验;诗的语言也异于散文,并因此而产生诗的神韵。神韵是内在的,它以诗的心理学形式来吸引读者,而这吸力来自于意象的张力,在于诗的文字中音与义的互渗,在于诗人的“意识流”里,有感情流与意象流的对应。神韵就是这对应结构造成的。1 静态的意象系统仿佛是个混沌之网,它割裂了日常经验的连续性,留下了网眼似的无数空白。当读者用联觉联想来补充这些空白时,意象就流动起来。留网眼,  相似文献   

5.
胡尹强 《浙江学刊》2002,11(6):101-107
《题辞》以诗的语言解释爱情散文诗集《野草》创作的困难和它对诗人的意义 ;《野草》表现的是婚外恋情 ,虽然将遭到诟非、删刈 ,虽然诗人也为此充满负罪感 ,但诗人坦然、欣然 :《野草》将为诗人作证 ,没有《野草》的爱情 ,诗人“先前就未曾生存 ,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相似文献   

6.
三十五年前戴望舒于北京病逝,胡乔(?)、卞之琳等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文章,称他为“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三十五年来,对戴望舒诗作的评价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争论的双方都把对戴望舒的评价与对西方现代派的评价完全拉扯在一起,他们过分看重了戴望舒诗作受欧洲象征诗派影响的一面,而忽视其独创性的成就。我们认为:戴望舒的诗歌之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决不仅仅在于引进欧洲的象征主义诗  相似文献   

7.
继史诗时代之后,印度文学进入古典文学时期,大约从公元1世纪到12世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无疑首推迦梨陀娑,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天竺的莎士比亚”之称。印度的抒情诗到他这里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与鼎盛。他的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肯定现实人生,一反历时千年的“诗以言教”的文学传统,在诗中渲染人类的理想境界,把尘世与天堂连接起来,把表达人类情感当成文学的主要目的,极力展示人类的爱情渴望而不是神的训诫说教,通过讴歌大自然唤醒人类灵性的复苏。他成为肯定现实人生的突出榜样。迦梨陀娑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达到了印度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说到为什么要去埃及,她微微一笑:“传说,当旭日东升,望着金字塔顶和日光连成一线,可以预见爱情。”“为爱情付出,为活着而忙碌。为什么而辛苦,我仔细记录……”以前在路上,MP3里总会放着这支歌,想着自己要的幸福,也在前面的路上。后来又听到《遇见》:“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好久没遇见这么气味相投的歌手了。在孙燕姿的歌声里,有迷惑、有追逐、有坚定。  相似文献   

9.
“诗眼”顾名思义是指诗的眼睛。什么是诗的眼睛呢?从字面上说,“诗眼”就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的字词;从艺术含义上说,“诗眼”是指诗歌艺术境界的脉络焦点。“诗眼”,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早已出现,不过,一般认为是律绝产生以后才普遍产生的。诗以一字为工,诗人在作诗的时候,往往根据人们积极想象的心理特征,巧下促人积极思维的字词,运用能产生诗情画意的“片言”,并使之“居要”,使读者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会其情,以收到传神明旨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南齐诗人谢朓在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是谢眺山水诗中的名篇。全诗写春日黄昏登山所见的美景,以及遥望京邑金陵时所引起的思念故乡之情。“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的两句。这两句诗,通过新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春日傍晚时天空、江面的壮美景色。上句诗写仰望所见,用“绮比喻晚霞,描画出它绚丽夺目的色彩。下句诗写俯视所见,用“练”来比喻江水,表现出春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郭德纲。他的幽默不是挠你痒痒,他敢嘲笑不正之风。”“你和郭德纲有点像。”“有一点像,都脸圆。你要见到郭德纲告诉他,说我于莺说的。”这就是于莺,冷不丁冒出的话就能打破初次见面的尴尬。于莺是协和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因为在微博里写急诊科的段子,她的微博“急诊科女超人”火了。于莺的笔下没有病房里的药水味儿,她诙谐幽默的调侃倒让医院、医疗、医患这些词汇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相似文献   

12.
王晓鹃 《社科纵横》2006,21(9):143-14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她一生遭“靖康之难”,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然而在那些残余的劫灰里,仍然可充分地展现出她的晶光照人的诗才来①。每一首都冰莹玉润,使读者低徊吟诵、把玩不忍释手。围绕女词人“别是一家”的词学理论,本文从独创性、情感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她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诗词三首》,以赠别、吊唁、咏史为内容,分别描述了夫妻之爱情、悲吊了战友之逝世,歌咏了历史之沧桑。诗人健笔纵横,信手挥洒,无不写得言近旨远,理至情深。品之,“诗味”醇浓,沁人心脾;赏之,“特色”奇佳,光彩照人。它们是清算林彪、“四人帮”罪恶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的光辉学习典范。 (一) 在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贺新郎》一词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作品。词的题材和主题,是直接描述革命夫妻生活的爱情的颂歌。因此,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耳目全新之感,实在弥足珍贵。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14.
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白银时代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的一生极其坎坷.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别具一格,尤其擅长描写女性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和饱尝爱情痛苦的内心感受,并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传递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于诗人自身命运多舛,因此她的抒情诗常常被浓郁的悲剧色彩所笼罩.  相似文献   

15.
《关睢》是一首有争议的诗。当今持汉儒旧说,认为它是讽喻康王君妃“晏出朝”或领“后妃之德”进行美刺的,几乎没有了。但是还存在“婚礼诗说”与“爱情诗说”、“贵族诗说”与“民间诗说”的分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大方。一、《关睢》不是婚礼诗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论《关睢》。“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今人高亨、李长之、郑振铎、余冠英、吴小如诸先生也都持此说。1980年第二期的《文学评论》《〈关睢〉章臆断》一文也认为:“《关睢》  相似文献   

16.
台湾女作家琼瑶的作品,近两年来在大陆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原因何在?评论界普遍地认为,她的作品以描写恋爱、婚姻、家庭纠葛和缠绵的感情见长,因而能引起青年心灵上的强烈共鸣。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评论说:“她的文学世界并不宽宏,也不执意从爱情和悲剧中去生发道德、人生的哲理意蕴,只是认认真真地写爱的朦胧、情的纯真,少女怀春的青春意识。”这些评论者只看到琼瑶小说中的表层感情的描写,却忽视了琼瑶在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表现爱情,这是关乎文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的重要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方面,表现爱情的作品则有其特殊的功能。爱情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什么是高尚的爱情,什么是庸俗的爱情,文艺这个“道德法庭”应该提倡哪些合乎共产主义道德的东西,谴责与惩罚、审判哪些不合乎道德的东西,是否正确体现共产主义道德伦理观念,应是评价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李白、李贺、李商隐,人称“诗家三李”,从创作方法说,“三李”诗可归入浪漫主义范畴,以技法论,“三李”各自皆有独创。然而,就诗画关系探求诗艺,似乎有待于深入研究。盛唐诗人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传为王维所写的《山水决》中,认为“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小说《北极光》进行公正的评价,陆芩芩算得一个关键人物。就已发表的文章看,多数对她持否定的态度。比如,曹坚平《陆芩芩的追求值得赞美吗?》一文(载《文汇报》1981年9月22日)认为:陆芩芩在为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闪电般地搞了三个对象,她是一个“在爱情选择上喜新厌旧、朝三暮四”的“利己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