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粉堆里的英雄——评现实主义者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刻画人物著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内心世界揭示比较充分。其作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力刻画了一个贪婪、任性、冷酷、残忍、追求完美的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艺术形象。“脂粉堆里的英雄”本是《红楼梦》里用来评价王熙风的词句,用在《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身上同样适用。因社会的变革,郝思嘉由一个庄园千金变成为庄园管理者,再转化为资产者。从事业、爱情两方面探讨了郝思嘉面对现实,展望明天,顺应历史潮流,弃旧迎新,谋求变革的开拓进取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形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小说《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为内核的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认约这是《飘》畅销流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学史上塑造的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很多,《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她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面对爱情还是困难,她都从容不迫,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和女性独特的个性。本文就郝思嘉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独立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郝思嘉经历了虚荣心超越爱之心的少女阶段、种植园奴隶主向资产者转化阶段及深层心理更为压抑的资产者阶段。《飘》通过描写郝思嘉上述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这个被评论者称为“漂亮的、娇惯的、自私的女性在生死攸关时却能像男人一样行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着夏·勃朗特所开始的革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热播英剧《唐顿庄园》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剧或豪门剧,它通过庄园里人物命运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展示了历史境况的变化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涉及了不少英国历史文化知识,如财产继承权、庄园改革及一战前后英国社会的变革等,将微观层面上丰富多彩的人物命运与宏观层面上的时代变革和国家命运结合,呈现给观众一个细致全面直观的英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部毁誉参半的畅销书──美国小说《飘》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飘》是在我国流传最广的美国小说之一。自1940年它的首册中译本出版到1991年其续集《斯佳丽》的译本问世,我国评论界对其聚讼不一,毁誉参半,五十年代以来的三次讨论大致环绕着小说对南北战争、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对主要人物部思嘉这个形象的意义判断而展开的。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飘》虽有对奴隶制批判不力的缺陷,但它对奴隶主经济崩溃加速军事崩溃和对郝思嘉资产阶级化过程的描写都真实地揭示了奴隶制度崩溃的历史趋势,其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郝思嘉和媚兰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塑造了两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个性各异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尤其突显了郝思嘉热爱金钱的现实主义性格与媚兰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追求。正是从这样的人物角色的安排中,我们看出了作家自身的身心分裂:既认同郝思嘉自强自立的女性主义意识,又无法真正摆脱男权社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祝福》成功地刻画女性群像,以群体衬托主体--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是其提示人物命运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飘》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郝思嘉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顽强的生活能力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在于郝思嘉形象所蕴涵的关于现代人类的某些带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形态以及作家对此的独特审视与参悟;在于作家把握这一形象时所选择的视角与现代读者的心理、心态、情绪、意识极为切近;在于《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使她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问世后,在社会上反响巨大,尤其是对女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冯小青的故事在晚明广泛传播,小青不仅以一个受难的才女形象闻名,同时也是以《牡丹亭》的一个著名读者而闻名的。晚明的剧坛上突然兴起了一股"冯小青热",出现了多部以小青为题材的剧作,以晚明在舞台上流行的三部小青题材的戏曲作品《春波影》、《疗妒羹》和《风流院》为例,可以看出,《牡丹亭》对小青题材的影响不单表现在对小青形象的刻画上,也表现在对情节的构置上,乃至人物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11.
《飘》中人物嬷嬷在性格特征和文化认同方面很特殊。作为陶乐庄园的高等奴仆,她承担起思嘉的监护人和母亲的角色,并且最终成为主人公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2.
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红房子》和贝尼迪克松的短篇小说《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北欧"现代突破"文学运动的先驱性作品。本文通过比较并分析两部作品中刻画作家形象时运用的人物、景物和对话的描写,试图阐述这次文学运动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小说闻名于世,他的小说叙述角度独特,语言平实流畅,尤以描摹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而见长。小说里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和透视功力,以及他对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心理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力;同时,他格外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感故事,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所抱有的悲悯情怀和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9,(6):31-44
《歧路灯》托于明代,描写的是清朝康雍乾时期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外省生活画面和各色人物。它创造了一个读者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画廊,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人物组合的数理模式,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对照法"与"个性化","写实"的两个意外效果,以居处与聚会写人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等,都显示了李绿园刻画人物形象、塑造文学典型的艺术功力,多方面地达到了其时代小说艺术的顶峰。《歧路灯》堪称我国古代与"四大奇书"、《儒林外史》《红楼梦》并列的第七大古典通俗小说名著。  相似文献   

15.
《小杜丽》中的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物刻画和主题呈现的方式契合了巴赫金"杂合建构"和"伪客观动机"的概念,狄更斯充分利用自由间接引语灵活多变的特点,制造人物话语与叙述者话语间的含混性,刻画了一系列"Nobody"人物。自由间接引语不仅呈现了他们自我放逐、自我膨胀、自我湮没的形象,也勾勒了一张覆盖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缺失全景图;为领略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提供了管中窥豹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中的一座丰碑,《婴宁》是其中影响力较大、最具典型性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个性特征为中心,淡化故事情节,注重虚实相衬,环境渲染,具有悲剧的意蕴。塑造了一个敢说敢笑、天真无邪、娇憨狡黠、至情至性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女子形象。  相似文献   

17.
《左传》以叙事享誉,记人也很生动,成功运用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本身之间的映衬手法来刻画人物,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对苏秦形象的成功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策》中一个刻画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战国策》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实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借助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人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把苏秦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9.
“隧道效应”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它借火车穿越山洞时人们的所见和所感来阐释“整体性”原则,对于理解艺术作品中“虚”和“实”的关系大有裨益。小说《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作,作品一经出版即风靡全球,而其中的女主角郝思嘉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将“隧道效应”应用于分析米切尔在描写郝思嘉的三次婚姻时对材料所作的“虚”“实”处理,可以更好地洞悉小说的魅力之源和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的文本研究,探讨了乔吉的剧本结构安排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全剧在结构安排上,过于平均笔墨,导致前紧后松;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有了开放的思路却趋于保守,致使人物刻画最终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